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氏Ⅲ类错牙合在蒙古人种中较为高发,是由于上颌骨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或两因素的组合造成,目前,国外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早期矫治已通常采用联合前方引与上腭快速扩弓.  相似文献   

2.
人类是二生齿类,先发育的是乳牙,以后再替换的是恒牙。本文介绍了乳牙恒牙生长发育过程,分析了产生牙齿错畸形的原因与危害,提出了儿童青少年牙齿错畸形矫治的最佳时期,并对错畸形的诊断与矫正治疗提出了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三次加密试验区投产初期含水高于预测含水值的原因分析,认为萨Ⅱ组薄差层及表外储层的外前缘I、Ⅱ类在原井网动用较好,含水级别较高,外前缘Ⅲ类发育差、动用差;葡I组非主力油层和主力油层的河间砂动用较差,含水级别较低。  相似文献   

4.
曾家明  陈新领 《内江科技》2009,30(5):114-114
柴达木西部南翼山浅油藏上油砂山组(N2^2)自上而下分为四个油层组,I+Ⅱ油组的储层岩性以泥质灰岩、藻灰岩、泥灰岩为主,泥灰质粉砂岩次之,且发育少量泥晶白云岩。Ⅲ+Ⅳ油组储层岩性主要以碳酸盐岩类为主,具体分为两类:即藻灰岩类和泥质灰岩储层。对I+Ⅱ油组来说,随着灰岩增加,孔隙度影响不大、渗透率有增大趋势。Ⅲ+Ⅳ油组的藻灰岩、泥质灰岩物性最好.且孔隙度与渗透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省级层面数据,使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制度环境对中国各地区R&D资源错置的影响。研究发现:R&D资源错置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制度环境改善削减了地区R&D资源错置,并主要是通过对R&D产出扭曲因子的作用产生,且R&D资源错置影响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突出;制度改善还通过促进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进而消减R&D资源错置;从子指标比较来看,非国有经济发展对R&D资源错置的影响最突出,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6.
张磊 《内江科技》2010,31(4):95-95,205
孔隙结构特征研究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和压汞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王洼子地区长4+5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长4+5储层以原生粒问孔为主,喉道类型以细喉为主,部分为中喉。本区孔隙类型主要为Ⅲ类细孔小喉型。储层评价结果为:本区主要发育Ⅱ、Ⅲ类中等一差储层,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其中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省级层面数据,使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制度环境对中国地区R D资源错置的影响。研究发现,R D资源错置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制度环境改善削减了地区R D资源错置,并主要是通过对R D产出扭曲因子的作用产生的;且影响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突出。制度改善还通过促进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进而消减了R D资源错置。分子指标比较来看,非国有经济发展对R D资源错置的影响最突出,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8.
傅巍 《内江科技》2022,(10):66-67
<正>本文利用老资料和新的测井和地震资料对Bongor盆地中部Mimosa稠油区块Baobab组稠油层的构造、储层、油藏油层、油藏流体性质等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aobab组油藏类型为层状边水岩性构造油藏。Baobab油层可划分成B、B、B三个油组,三套储层砂岩的非均质性较强。Ⅱ油组油层厚度最大,发育面积最广,是主力目的层。Mimosa4块B油层原油为普通稠油Ⅱ类;MimosaN-2块B油层原油为普通稠油Ⅰ类。  相似文献   

9.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陈良标实验室的邓成和同行通过对鱼类Ⅲ型抗冻蛋白起源的研究,阐明了原本存在于唾液酸合成酶(SAS)C-末端微弱的冰晶结合能力,是如何通过SAS基因倍增及N-端结构域的删除而消除了SAS基因内部唾液酸合成功能和冰晶结合功能之间的冲突,并在几千万年前海洋冰冻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化出具有降低体液冰点功能的Ⅲ型抗冻蛋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Ⅰ类Ⅱ类Ⅲ类风积沙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优选流动分层指标法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Ⅱ油组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研究表明,流动单元与沉积微相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A和B类主要发育于具有大型交错层理的心滩和河道滞留沉积物性好;C类主要发育于具有小型交错层理的心滩物性中等;D类主要发育于心滩沉积顶部的细粒沉积物中物性差;E类主要发育于漫滩沉积中物性最差。流动单元的划分加深了对储层内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2.
羊卓雍湖(以下简称羊湖)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的浪卡子县和贡嘎县境内,北距拉萨市约90公里,西距日喀则约200公里,东距泽当约120公里,是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以南最大的一个湖泊。 整个湖盆由羊湖(包括空姆错,藏语错即湖的意思)、沉错、巴针错组成,东与哲古湖流域毗邻,西同年楚河流域接壤,北为雅鲁藏布江,南靠喜马拉雅山北坡,四周高山环抱,不少山峰上发育有现代冰川。湖盆呈北西向,与区域主要构造线方向一致,东西长140公里,南北宽80余公里,湖面积7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高程均在4400米以上,总集  相似文献   

13.
干细胞     
《科学中国》2006,(7):14-14
干细胞就是在生命的成长和发育中起“主干”作用的细胞,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干什么都行的细胞”。它对于生命成长发育的重要性就如同建筑中的钢筋泥沙等基本材料。干细胞主要包括三大类:  相似文献   

14.
刘连海 《科教文汇》2007,(7S):181-182
在汉语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副词状语的位置常偏离原处,发生错序,构成偏误。这种错序的发生跟句子的结构成分有关,句首的话题位置是导致这种错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埕岛东斜坡古近系东营组油气成藏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埕岛东斜坡主要发育以东营组Ⅲ2、Ⅳ为主的富集高产岩性油气藏,通过沉积特征研究.东营组Ⅲ2、Ⅳ主要发育缓坡浊积扇和滑塌浊积扇等储集体,该区东营组具生油能力,可以形成自生自储的油气藏.在第一、二坡折带处及断阶带,有断层沟通,油气富集.通过对油气藏类型的解剖,总结了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压汞、常规物性等多种分析测试技术,对琼海凸起珠江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表明:砂岩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主要发育原生孔隙,随着深度的增加,次生孔隙所占百分含量增加,孔喉特征则由小—微孔、细—微细喉特征逐渐演变为小—中孔、较细—中喉特征;明确了造成储层横向上及纵向上物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沉积作用;依据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斯坦库姆萨伊盐上油田侏罗系发育一套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为典型的高孔高渗储层。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岩石薄片等资料,首次对研究区储层的岩矿特征、物性以及孔隙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储集层岩性的为细砂岩、粉细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呈现出远物源的沉积特征。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和伊/蒙混层。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次生的溶蚀孔隙,微裂缝少见。喉道类型以粗中孔粗中喉道为主,物性好,孔隙发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饱和度中值压力等影响因素,结合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等储层成因的主要控制因素,将侏罗系阿阿林阶组(Ю-Ⅰ)分为Ⅰ、Ⅱ、Ⅲ类储层,巴柔阶组(Ю-Ⅱ)可划分为Ⅱ、Ⅲ类储层,同时通过最新的试油效果,验证了该区有利储层预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为该地区高孔高渗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了扎实的地质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秦皇岛市2013-2017年的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按照年均值统计,3个水库中Ⅱ类水质占88.6%,Ⅲ类水质占11.4%,其中桃林口水库水质最好,石河水库次之,洋河水库水质最差。8条河流中Ⅰ~Ⅲ类水质占56.3%,Ⅳ类水质占26%,Ⅴ类水质占3.1%,劣Ⅴ类水质占14.6%。水质最差的河流为饮马河,水质综合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水质整体呈现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19.
《百科知识》2009,(2):36-36
2006年全国7大水系197条河流408个河流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46%,Ⅳ、Ⅴ类为28%,劣Ⅴ类为26%(水质分类由Ⅰ类到劣Ⅴ类为功能由高到低次序:Ⅰ类为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中的水源;Ⅱ、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用水;Ⅳ类适用于工业及娱乐用水;Ⅴ类适用于农业及景观用水)。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10)
根据2014年建湖县乡镇主要河流以及行政村主要支流水质监测指标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的监测结果对农村河流的水体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流经乡镇主要河流的水质指标看,溶解氧变化范围较宽,存在劣Ⅴ类水的严重缺氧情况,也有达到Ⅱ类水情况,其浓度受河流有机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影响;高锰酸盐指数为Ⅲ类、Ⅳ类,以Ⅲ类水为主。(2)从流经乡镇主要行政村主要支流的水质指标看,溶解氧变化范围较宽,从Ⅱ类到劣Ⅴ类水,河流有机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更为严重;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为Ⅲ类、Ⅳ类,以Ⅲ类水为主。(3)全县西南恒济镇、九龙口镇、沿河镇和颜单镇四镇河流水质相对较好,其他镇水质较差,普遍存在溶解氧劣Ⅴ类水情况,说明河流水质污染与经济活动有关,经济发达乡镇污染情况更为突出;行政村主要支流水质普遍比乡镇主要河流污染更为严重。分析了农村河流污染的主要成因。必须从源头控制、环境管理和宣传报道等方面同时着手来改善和提高农村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