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了生物炭施用量分别为0、2 500、5 000和7 500 kg/hm~2时对夏玉米创玉198形态指标、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夏玉米创玉198株高、茎粗、总根长、根体积、根干质量、单株地上部分干质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用生物炭后创玉198最高产量达8 950.7 kg/hm~2,比对照增产16.49%,具体表现为穗长、穗行数、百粒质量、收获指数的提高.说明生物炭施用有利于夏玉米的根系生长、地上干物质积累、叶片持绿时间和籽粒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氮(N)、磷(P)和钾(K)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然而,过度地投入会导致田间低效的利用率,造成大量养分损失,影响土壤、水和大气的质量,以及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因此,本实验研究控释肥料(CRF)是否可以替代可溶性肥料(SF),有效地增加作物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田间养分损失。创新点:连续2年(2011~2013年)在中国南方红黄壤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控释肥料对早熟油菜(湘杂油1613)的产量、生长、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可更好地解决稻-稻-油生产过程中的季节矛盾,简化油菜生产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并确保国家粮油安全。方法:设置SF和等量CRF五个施用量处理,即SF1/CRF1(3750 kg/hm~2)、SF2/CRF2(3000 kg/hm~2)、SF3/CRF3(2250 kg/hm~2)、SF4/CRF4(1500 kg/hm~2)和SF5/CRF5(750 kg/hm~2),以及不施肥处理(CK)。结论:CRF处理油菜产量较SF处理两年平均提高14.51%,其中CRF4和SF3处理获得最大产量(2066.97和1844.50 kg/hm~2),其次是CRF3处理(1929.97 kg/hm~2)和SF4处理(1839.40 kg/hm~2)。此外,CRF4处理利润最高(人民币7126.4元每公顷),与SF4处理相比,其油菜产量增加12.37%和单位肥料施用量下降11.01%。较SF处理,CRF处理显著增加油菜分支数、角果数和干物质重量(P0.05)。单株角果数是油菜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随着肥料施用量的增加,N、P和K吸收量先增加后下降,而N、P和K利用率均降低。同时,CRF处理的N、P、K吸收量和N、P、K利用率显著高于SF处理的结果(P0.05)。CRF处理N素累积量和N素利用率较SF处理平均提高13.66%和9.74个百分点。总之,CRF一次性基施显著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通过提供后期生长阶段足够的养分,最终减少了土壤中的养分残余和增加了植株的养分积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稻壳生物炭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的前10周,生物炭对玉米株高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逐渐消失。收获时,生物炭对玉米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生物炭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增加,并且当生物炭用量为5%时达到显著水平。生物炭对土壤p H、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N2O是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温室气体,土壤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N2O产生的主要过程,施用生物质炭影响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和N2O排放。本研究以广州近郊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施氮肥和不施氮肥情况下,分别施加3%和6%的稻壳炭(RB)、棕榈丝炭(PB),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炭和施入量对酸性菜地土壤氮素矿化和N2O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处理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和土壤N2O累积排放量最大,分别达到153.6 mg/kg和383.7μg/kg,添加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和土壤N2O排放量(P<0.05),生物质抑制了菜地土壤氮素矿化过程,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从而抑制了土壤N2O的形成和排放,抑制程度随生物质炭添加量增加而增强,不同类型生物质炭作用不同,稻壳炭(RB)抑制作用大于棕榈丝炭(PB)。  相似文献   

5.
脱硫石膏的施用量对盐碱地葵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拉丁方田间试验设计,测定脱硫石膏在不同施用量条件下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碱化度、pH值和全盐含量,提高了葵花出苗率、千粒重和产量.根据脱硫石膏施用量与葵花出苗率、产量的模拟曲线关系,测得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化土壤的最佳施用量为28.0 t/hm2左右.  相似文献   

6.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研究氮素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小麦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粒重逐渐降低,穗粒数先增加后降低,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施氮0~20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施氮显著增加小麦籽粒产量,超过200 kg/hm~2后,产量变化无显著差异。在氮素水平0~20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容重、出粉率、硬度逐渐增加,但无显著差异,当施氮量超过200 kg/hm~2时,小麦籽粒磨粉品质参数呈下降趋势。粉质仪参数在施氮量30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在施纯氮0~300 kg/hm~2范围内,小麦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稳定时间随着施氮量增加逐步增加,当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时,小麦籽粒粉质仪参数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对象,对对照、石膏渣、海贝壳、生物炭和铁炉渣5种处理样地0~3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石膏渣、海贝壳、生物炭和铁炉渣施加后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碳和磷含量,其中碳分别增加了6.89%,8.44%,11.41%和5.41%;磷分别增加了4.59%,9.17%,7.34%和11.01%;对氮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变化。不同粒级间的对比表明,全碳、全氮、全磷含量随团聚体粒级的增大显著增加(P0.05),C/N随粒级增大而增加,C/P、N/P随粒级的增加而减小。从不同废弃物施加条件下与不同粒级团聚体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来看,石膏渣、海贝壳、生物炭和铁炉渣施加均能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养分含量,粒级对团聚体养分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比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选择福建水稻研究所吴凤综合试验站为研究样点,采用室内培养-气相色谱法对对照、炉渣、秸秆、生物炭和炉渣+生物炭添加后稻田土壤甲烷与氧化亚氮产生潜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内,稻田土壤对照、炉渣、秸秆、生物炭及炉渣+生物炭处理甲烷平均产生潜力分别为0.007 1、0.004 9、1.505 1、0.079 0、0.080 0μg/(g·d),炉渣处理比对照减少了31%,其他处理则出现不同程度增加的趋势;土壤氧化亚氮平均产生潜力分别为0.003 5、0.001 6、0.001 1、0.002 1、0.002 9μg/(g·d),各处理分别比对照减少了54%、69%、40%、17%;炉渣的添加能有效抑制稻田土壤甲烷与氧化亚氮的产生;秸秆、生物炭及炉渣+生物炭处理均能有效抑制稻田氧化亚氮的产生,但并未抑制土壤甲烷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氯化钾,160kg/hm~2、200kg/hm~2、240kg/hm~2)和不同的种植密度(21万株/hm~2、25万株/hm~2、30万株/hm~2)对直播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钾肥配上合理的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的生长和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处理间有效分枝起点、主花序有效长度、千粒重等性状差异不显著,在种植密度25万株/hm~2、施钾肥240kg/hm~2时油菜产量最高,达到3216.67kg/hm~2。增产主要原因是显著增加全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关中中部灌区的三原县采用两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农大399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农大399小麦群体数量、个体质量、产量及其结构和籽粒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同一播期,群体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叶龄、单株分蘖和次生根分别降低5. 4%~16. 9%、10. 7%~19. 2%和9. 8%~30. 4%,成穗数提高3. 9%~7. 0%,穗粒数降低0. 5%~0. 6%,千粒重提高3. 8%~6. 1%;增产1. 9%~8. 3%,籽粒蛋白质、湿面筋、稳定时间和沉降值分别提高3. 9%~9. 9%、6. 5%~11. 2%、14. 5%~16. 8%和2. 4%~12. 9%,其他品质指标变化不大.同一密度情况下,群体随着播期的推迟降低3. 6%~8. 8%,越冬期叶龄、单株分蘖和次生根均显著降低,个体质量显著变差;成穗数和穗粒数分别降低1. 1%~8. 9%和1. 1%~4. 5%,千粒重增加1. 9%-3. 8%,减产3. 7%-13. 6%;籽粒蛋白质、湿面筋、稳定时间和沉降值较早播依次降低2. 9%~7. 0%、3. 3%~5. 1%、12. 4%~18. 1%和1. 4%~6. 1%,但对籽粒面粉和拉伸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当目标产量在8 250 kg/hm~2~9 750 kg/hm~2时,农大399适宜播种期为10月7日~10月15日,适宜播种密度为2. 30×106株/hm~2~2. 89×106株/hm~2.  相似文献   

11.
三种不同土壤基础肥力,施用氮肥对优质小麦的产量和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各项品质指标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氮肥的增产效应,依次以低肥地>中肥地>高肥地.为获得施肥的最大经济效益,兼顾产量和综合品质,高肥地(基础产量420kg/666.7m2左右),以施纯氮9~10kg/666.7m2;中肥地(基础产量300kg/666.7m2左右),以施纯氮13~14kg/666.7m2;低肥地(基础产量180kg/666.7m2左右),以施纯氮17~18kg/666.7m2为宜,一般情况下当纯氮施用量超过20kg/666.7m2,将会导致氮素的严重浪费,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秸秆去向,把秸秆制成生物炭,在黄瓜生产中施用生物炭,对改良土壤有很好的效果.以纯土、纯基质(耶渣)为对照,土∶秸秆炭分别为5∶1、10∶1、15∶1的配比制作营养土,开展盆栽试验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秸秆炭处理2(土∶秸秆炭为5∶1)土壤孔隙度增加32.19%,土壤容重降低31.34%,土壤抗张力强度减少,有利于种子萌发;黄瓜苗株高、茎径、真叶数与秸秆炭用量成正相关,瓜形与秸秆炭用量成反比;各处理产量大小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1,产量随秸秆炭用量增加而增加,与纯基质相比,纯基质产量最优,但基质生产的成本远远高于秸秆炭配比基质.秸秆炭有利于黄瓜生产,同时解决了秸秆的去向问题,是循环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选择 1日龄固始鸡 30 0羽 ,随机分成四个组 ,分别在饮水中添加硼 (以硼酸作为硼源 ) ,0、1 0 0、2 0 0和 40 0mg/L ,用姜黄素比色法分别测定 7、1 4、2 1、2 8、35和 42日龄雏鸡的肌肉、骨、脑的硼含量。结果表明 :饮水硼含量≤ 2 0 0mg/L时 ,各组间的差异多不明显。而当水硼添加达 40 0mg/L时 ,组织中的硼含量均显著地升高 ,其中肌肉硼含量升高 47.1 %~ 1 5 4 .4% ,骨硼含量升高 39.8%~ 1 1 5 .9% ,脑硼含量升高 83.3%~ 1 49.2 %。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安徽省沿淮地区稻麦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实现养地增产的效果。方法:采取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KB)、100%化肥(CF)、20%有机肥+80%化肥(CF20)、40%有机肥+60%化肥(CF40)和100%有机肥(OM100)5个处理,分析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适当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提高小麦产量,其中以CF20处理产量最高,达7850.85 kg/hm~2。与单施化肥处理组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蔗糖酶活性增加5.57%~9.59%(P0.05)。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其中以CF40处理土壤MBC和OM100处理土壤MBN含量最高。结论:有机肥替代20%化肥处理,增加小麦产量,优化产量构成因素,改变土壤酶活性,增加微生物量碳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密度、N和K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对三个栽培因子进行了组合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3因子成二次回归关系,产量高于10772.83kg/hm2的优化区间为:密度74655~82155株/hm2;施氮量257.9~305.9kg/hm2;施钾量261.3~315.9kg/hm2;蛋白质含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正相关,与钾肥的施用量负相关;淀粉含量与氮肥的施用量负相关,与钾肥的施用量正相关;脂肪含量钾肥的施用量正相关;蛋白质、淀粉、脂肪含量均与密度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2018年6~10月在秦岭北麓东部灌区的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南关村试验基地,选择有代表性的主推早熟、中熟和晚熟夏玉米品种陕单636、郑单958和陕单8806进行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的适宜密度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夏玉米品种的产量、千粒重、行粒数、株高、穗位高和双穗率有显著影响,但对穗行数、生育期影响不显著.密度从45 000株/hm~2到75 000株/hm~2,产量增加,但当密度达到90 000株/hm~2时早熟玉米增产,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均减产.千粒重、行粒数、株高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穗位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双穗率显著降低.因此,在秦岭北麓东部灌区,早熟夏玉米品种适宜密植,密度可超过75 000株/hm~2,中熟和晚熟夏玉米品种密度不宜超过75 000株/hm~2,中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更适宜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对菠菜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连续两茬菠菜盆栽试验中,施用不同的微生物菌糠,通过测定菠菜的株高、根长、生物产量,收获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研究了不同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对菠菜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皆可以促进菠菜生长、增加产量和提高土壤养分,以微生物组合1 菌糠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农田化肥施用量高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探究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化肥和有机物料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处理包括:单施化肥(CK)、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CS)、低量生物炭配施化肥(B7)、高量生物炭配施化肥(B20)和炭基肥(BCF).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相比,根际土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同时,不同配施处理间土壤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CS、B7和B20处理对蔗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而BCF中非根际和根际土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61.76%和31.91%;B7和B20对根际土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32.98%和31.38%.因此,生物炭及炭基肥施用可以促进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而影响土壤质量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硫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硫肥对玉米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提高玉米产量 ,增产幅度可达 1 3.92 %~ 32 .67%。  相似文献   

20.
以普通氮肥为对照,研究了氮肥减量缓释对夏玉米驻玉216农艺指标、产量性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同量普通氮肥(T2处理)相比,缓释氮肥减量10%、20%时株高增加1.22%~3.32%,穗位高增加6.67%~10.56%,茎粗增加10.27%~15.14%,基部茎节间长度增加4.55%~10.23%,地上总干物质量增加1.26%~7.66%,氮素营养总量提高6.89%~12.70%.氮肥减量缓释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无明显影响,但提高了氮肥表观利用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减量过度(30%,T6处理)会显著降低玉米地上干物质的积累和氮素营养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