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儒商的经济伦理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伦理”的层面上透视儒商的精神特质,揭示其价值、意义,是当前推进“儒家思想与现代文明”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据于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认定儒商是一个兼有儒士和商人双重身份、力图沟通两者价值观念的特定社会群体。着重论证了儒商旨在促成商务与伦理的结合、建构一种儒化的经济伦理体系,其内容包括:倡导义利合一的经营理念;确立具有儒家特色的职业意识;参引儒家观念创立商业经营原则;塑造儒家化的商人人格形象。进而探讨了如何借鉴儒商精神的传统资源,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商业文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论述当代儒商研究的背景和传统儒商精神的基础上,探讨了现代儒商对传统的超越问题。文章认为。现代儒商精神对传统儒商精神的超越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现代儒商应该坚持义利统一,追求利益最大化;要勇于竞争,善于竞争;要有法制观念;要勇于创新、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3.
广义地说,儒商指商人群体中自觉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指导商业经营实践。不断以儒家思想文化充实自己,具有鲜明儒家君子人格和儒学气质的商人;狭义地讲,儒商指商人群体中早年投身儒业,后来以经商为职业和谋生手段,在经营活动中坚守儒家价值观的商人。明清以后,儒商精神得到复兴,儒而贾,贾而儒,儒贾相通,士商合流的社会趋势,为儒商的大批出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儒商在明清小说中呈现出以义取利、诚信不欺、刻苦执著、勤俭精明等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4.
儒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商与君子在人格内涵上具有基本的一致性,这是因为儒家文化为二者提供了共同的人文理想和价值追求。儒商,作为商人的理想人格的实现是一个从良贾到义贾再到儒商的不断提升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儒商继承并丰富了传统儒商理想人格的文化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5.
儒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商精神是对儒商在形成发展和生产经营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文思想和精神的概括,是世界儒商共性的进步商德和对从事商品生产经营、交换的共性认识和经验的相互交融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人文思想、精神。具体表现为:整体主义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奋斗精神;建功扬名思想等。儒商精神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引导和规范商业行为,促进商业和整个经济健康发展;协调两个效益、两个文明共同提高和发展;增强民族的文化科技意识,促进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缩小贫富差别,缓和社会矛盾;推动廉政建设,净化社会风气。研究儒商精神,对振兴华族经济和弘扬中华文华,乃至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儒商文化对现代企业成功发展有重要意义,认为中国企业长远发展,实现亚州经济一体化,儒商文化是原动力,并指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儒商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范蠡是“逐于智谋”兼争“气力”的春秋、战国之交,在实际斗争中产生的,兼具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商业家和智谋家、实干家型的杰出人物。范蠡致富,是儒家德行、兵家谋略和墨家力抒综合作用的结果。此乃近代“儒商”精神的历史渊源。继承这笔遗产,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儒商精神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化源远流长,影响深广,一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将儒家思想运用到商业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儒商精神,儒商精神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积极作用,章着重分析了儒商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人们理解的“儒商”概念比较模糊。儒商当指受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文化道德素质和优秀的经营才能,其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体现出儒家文化特色的东方商人。传统文化精神与商品意识在他们身上溶为一体,凝聚成儒商精神,为现代中国市场理性的建构提供了历史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聊斋》的儒商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中,已经出现了儒商的形象,这是文言小说的重大收获,儒商形象的基本特征是诚信为本的经商道德,义利合一的经商准则,诗酒儒雅的经商心理,科学理性的商务管理和回顾社会的人文关怀,与此同时,下位性、官本位和农耕图是《聊斋》儒商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中蕴涵的人本理念,道德教化、以和为贵、以义统利的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儒家文化管理内涵的挖掘,找到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最佳结合点,从管理思想、管理举措、管理氛围、管理模式的角度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理论。科学运用儒家文化,将会进一步拓宽企业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齐鲁大地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几千年来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当今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儒家文化强调"礼义",倡导"仁爱"的思想,在世界文化中的意义越来越突出。因此,通过强势的影视传媒将儒家文化传播天下,滋养世人,促进中华文明进步,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3.
自从民国初期以来,儒家人格教育就伴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展开而遭受着来自知识分子阶层的猛烈批判,它在民间社会的影响力也逐渐衰微。到了当代社会,儒家人格教育依然面临着双重的现代性困境:作为一种前现代的教育模式,它与现代教育体系不相契合;作为一种本土的教育模式,它承受着自西方文化及教育模式的挑战。儒家人格教育若想走出现代性困境,实现自身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就必须在本土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求得平衡的基点,实现对现代性困境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是否有亲合的一面,围绕这个问题自近代以来一直争论不休,而争论的焦点又在于儒家文化是否有工具理性的成份。文章认为,儒家文化有两个分属不同层次的组成部分,即精英儒家文化和世俗儒家文化,二者中都有工具理性的成分,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而没能得到充分的展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逐步展开,儒家文化的工具理性已渐渐凸显出来。如果我们能合理地对它进行挖掘与改造,儒家文化将会像韦伯所论及的新教伦理一样,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和“润滑剂”。  相似文献   

15.
当代学校德育生活向度的弱化是德育失效的重要症结之所在,而儒家德育却极为重视道德教育的生活向度。以儒家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方式为借鉴,探寻学校德育回归现实生活的基本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德育应该坚持"生活世界"与"道德世界"的有机统一;坚持"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的内外互动;坚持"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双向引导;坚持"行为锻炼"与"言语说教"的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16.
以义取利、崇尚节俭、富而好礼和均贫思想是儒家经济伦理的中心内容,以儒家的这些价值观念为指导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就是儒商,而这些价值观念就构成了儒商精神的主要内容,儒商及儒商精神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处得以形成,在“二战”后的东南亚地区得以发展,它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道德的构建提供了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7.
山陕商人是我国明清时期最大的商人势力,他们由粮商、布商发展到盐商、茶商、票商,进而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之所以能成功,除了地理上的优势、艰苦奋斗精神外,就是把儒家忠义、诚信的理念和经营之道结合在一起。儒家文化的亲和力,使他们赢得了顾客,开拓了广阔的市场;但儒家文化的保守性,也使他们在与外国资本的竞争中迅速衰落。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仁学把“仁”从个人的内在情感体验转化为带有更广更深的社会道德功能的行为,把源于我们特定个人之间关系的“爱”引申为公正无私的作为伦理责任的“爱”,将“仁”作为国家的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基础。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正在积极开展着的追求社会管理制度的伦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类文明进程,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琉球于清光绪五年(1879)被日本吞并置县为冲绳县至今百余年间,随着日本本土文化和欧美文化的盛行,一度在冲绳占据主流的儒家文化日渐式微,冲绳的社会主流文化发生了"异位"。但是,透过日本本土和欧美现代文明主导下的冲绳社会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仍是现代冲绳社会道德准则的一个重要元素,对冲绳社会仍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与其他文化共同构筑了现代冲绳社会的多元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