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科学史的奠基人,乔治·萨顿认为科学的真正价值在于科学的精神价值而不是工具价值,科学的进步性和统一性使科学史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中心。他意识到科学和人文的分裂,因而提出了"新人文主义"。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新人文主义开辟出一条以科学为基础的新道路。新人文主义人性化的科学史是旧人文主义者与科学家的桥梁,人们以谦逊和宽容的态度正确地认识科学过去的辉煌结晶。新人文主义为科学和人文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人文主义"一词是19世纪才出现的,但其精神则有着很深的渊源."人文主义"首先是一种原则和方向,那就是人的自由与解放,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人的自由与解放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也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而中国目前的人文主义思潮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基本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一为以新儒家学术思想传播为依托的对于传统儒学"人文主义"的阐扬与发挥;其二为以西方现代思想为支点的反科学宰割、反物质压迫的"人文主义".当代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其针对性需进一步联系中国实际,不能盲目仿效西方把科学技术当作"人文主义"的首要对立面.两千年以来的专制造留"官本位"思想,人对人的压迫应该是人文主义批判的首要对象.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学批评的价值坐标,人文精神及其相关概念很多人都了解但又对其所指不是很明确。人文主义在在西方的演变中经过古希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及新人文主义几个阶段,其精神指向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换所指,但它的宗旨始终是"为人",人道主义便是人文主义精神世俗化的产物,它与人文主义既相关又不同。在"为人"的前提下,人文主义精神具有与时俱进性,宽泛性及批判性,而这种判断批判职责的执行则主要靠知识分子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柳州师专学报》2020,(4):113-116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业对新闻传播人才的素质要求日益提升,业界人才需求推动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立足人本主义视域和当前新文科建设背景,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应探索构建"一体两翼"路径:"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基本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翼并驾齐驱,推动新闻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民法典编纂中的"新人文主义"思路提出三点商榷.第一,我国民法主要调整私人间的财产关系,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是私法自治的必然要求,并为民法的调整手段所决定.第二,"新人文主义"虽然批判德国民法典的编制法,但无法取消其优势如设立总则,区分债权和物权,亲属和继承独立为两编,以法律关系为张本,统帅总则与分则各编,足可以简御繁.第三,"新人文主义"将人法、物法的二分法作为人文主义民法的唯一表现形式,将人法、物法与笛卡尔"哲学二元论"中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一一对应,实在捍格难合.  相似文献   

6.
虽然当今科学已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科学的价值已为更多的人所承认,但是相对应的科学教育却大多仍停留在对科学现成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那种深沉的人文情怀。因此我们应当提倡一种新人文主义视野下的科学教育理念,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在传统的人文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传统的人文主义的演变发展及其与新人文主义教育观的辨析得出,新人文主义教育观更多的强调把价值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首要地位。所以新人文主义视野下的科学教育不仅是对传统人文主义科学教育的全面超越,而且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的内在统一,并由此开辟了人类理性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吴宓的红学研究沿袭了王国维所开创的"审美批评派"的红学研究模式,借用西方哲学、文学思想来对《红楼梦》进行深度阐释。新人文主义思想成为吴宓思考现代文明弊病和人性危机与解码《红楼梦》的理论框架。新人文主义主张"一"与"多"、"审美主义"与"以理制欲"的结合,才能弥合人性的危机,进而解决现代文明弊病。而《红楼梦》的悲剧性就在于"一"与"多"、"审美"与"欲望"的无法协调。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人文主义代表人物白璧德是林语堂哈佛时期的老师。林语堂始终对白氏的理论和学说敬而远之。本文指出林语堂前期拒绝新人文主义的原因,同时着重探讨其后期文化思路与新人文主义理想暗合和会通的事实,力图昭示在空间转换的背景下林语堂的中西文化融合观。  相似文献   

9.
教育活动是一种具有人文意义的活动,人文主义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文化积淀。在人文主义视域下审视教育,对人们深入认识教育的人文性质、揭示教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人文主义在教育中表现为:教育目的的人文体现、教育内容的人文选择、教育价值的人文取向。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人本"教育、"全人"教育、"主体"教育在教育领域得以弘扬。人文主义主张人性、人权、肯定人生价值、追求自由平等,人文主义视域下的教育发展必将走向教育自由、教育民主、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10.
卢梭自然主义儿童教育观强调:儿童教育的抉择应出自慈爱明智的母亲;儿童本位教育之"情"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之"理";儿童的教育应在生活实践中开展。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教育观则从大学教育出发,高屋建瓴地警示了教育应当避免过度的人道主义倾向与自然主义倾向,提出了用文学滋养精神贵族的积极主张。对自然主义与新人文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认为教育者应当站在卢梭与白璧德之间,博采两种教育观的光辉,以照亮中国儿童教育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主义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存在"与"本质"的关系在教育领域有不同的表述."本质先于存在"关注的是过去; "存在先于本质"关注的是将来;而本文提出的新观点"存在即为本质"则强调现在,表明了一种现实的人文主义观.建构这样一种教育哲学观,对于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人文主义教育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中的人文主义——纵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琳 《华章》2008,(15):97-98
当今国内的英语教学界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体现出西方人文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但由于长期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人文主义教学思想对我们的教育实践还很难有真正深入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其概念的理解还很模糊.本文从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人文主义心理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学法这一脉络自上而下地回顾了有关人文主义的一系列概念,分析了外语教学中人文主义教学法的人文主义渊源和心理学基础,指出我们的英语教师需要转换观念,从培养怎样的"能力"过渡到培养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3.
吴宓是新人文主义的一位信徒,他受到了白璧德极为深刻的影响.此文详细梳理了吴宓对新人文主义的译介,并从文化观、文学观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吴宓与新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在文化观上,吴宓主张构造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必须兼取中西文明之精华,使之熔铸贯通.在文学观上,吴宓主张应该学习西方的现实主义,激烈批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应该吸取优良的传统,而不能完全反叛旧有之传统.他的这些思想的渊源就是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4.
"人文主义"(或日"人文精神""人文性"),大概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研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关键词.然而,众多有关"人文主义"的解释,似乎与真正的"人文主义"产生了一个偏离角,似乎大都忽略了人文主义必不可少的另一面--科学精神.在当今众多有关"人文主义"的解释中,笔者认为周国平先生的解释最为全面准确:"在西文中,‘人文主义'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初期,中西文化思想在交汇撞击之时,梁实秋多次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论争。文章分析了梁实秋选择新人文主义的审美文学观的原因,新人文主义文学观的发展及内涵,梁实秋文学观和文学实践同新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新诗"为切入点,以"人文主义精神"的重构为路径,以让这一精神浸染民众心灵、让民众诗意栖居为重构的旨归点,既可以为新诗的进一步发展找到一条突围的路径,又可以让人文主义精神真正进入时代社会与民众生活,从而实现新诗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生涯的基础,而语文教学又是整个小学教育的重点。因而改进小学语文教学,发扬小学语文的人文性,展现其丰富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可喜的是,时下盛行的素质教育就为我们走出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指出了明路: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  相似文献   

18.
包装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如何我们将"包"看作是设计范畴,那么"装"就属于美学范畴,二者之间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其人文主义美学特征。在包装设计上,我们既要重视实用功能,又要注重美学体现,二者之间的完美结合才是包装设计的最终目标。现代包装的人文主义美学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广告宣传和视觉传达。现代包装越来越重视审美功能的体现,笔者致力于挖掘包装设计中的人文主义美学,使美学设计能够促进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从包装中人文主义美学的体现、人文主义美学的意义上进行分析,阐述了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并基于人文主义美学对包装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伦理观是以一种以主观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教育管理伦理观,它反对科学主义教育管理观所秉持的"价值无涉"的伦理观点,认为教育管理乃是"价值关涉"的,并不可能保持"伦理中立"。尽管人文主义教育管理伦理观的哲学基础决定了其并非是一种科学意义上的伦理观,但其关注组织中人的因素,认为不能离开人来谈论组织的管理和决策,强调重视人的价值和伦理理性及人的非理性在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对当前的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洪堡是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改革思想处处渗透着新人文主义色彩,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