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城市交通信号灯控制存在着非线性动态特性,对其进行控制时很难进行精确的数学建模,同时路口交通流具有重复性特点,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为了减少路口车辆等待时间、提高通行效率,利用迭代学习控制方法,对信号灯周期和各个相位有效绿灯时间进行优化,从而对路口绿灯进行最大化利用,保证车辆在路网中能够高效、平稳地通行。仿真结果表明,在迭代次数达到 15 次之后,排队长度相位差和误差都趋于零,减少了交通拥堵时间。  相似文献   

2.
用格子气模型和NaSch模型,模拟带红绿灯人行横道处的车辆与行人交通。研究了行人密度和红绿灯周期对车辆及行人交通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当车辆密度较大时,车道通行能力随着行人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红绿灯周期对行人和车辆交通产生显著影响,存在最优红绿灯周期。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过马路"的微博称,"在中国,凑够一拨人就可以过马路,和红绿灯无关。"其实,红绿灯时间设置不合理,也折射出行人与机动车辆路权分配不合理的问题。No.1实地调查与亲身体验《中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求,行人步行穿过一般人行带,应按照步行速度4千米/小时,即1.1米/秒进行配时。经过长期的实地考查,我发现,临沂市兰山区丁字路口支路方向"红肥绿瘦"过路难的状况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行人穿过主干路,绿灯时间太短,不  相似文献   

4.
智力试题     
警 察根据弗洛伊德所主张的深层心理学分析,人有时会在无意中干出不符合情理的事来。在一个专为行人开设的十字路口,当行人在过马路时,不管哪个方向来的车辆都必须停在人行横道前方。可是有一次在该交叉路口有很多行人正在过马路时,就在人行横道前方等待的卡车司机尽管也知道现在是为行人开设绿灯的,但他却突然全速冲向人群之中,奇怪的是站在一旁的警察看到这一切也无动于衷,这是为什么?答案:司机也是一个行人。提示:从日常生活的体验来看,卡车的车体与司机是一体的,相互分不开。其实本题只要将司机与车隔开,就不会僵住大脑的。赤道线上的…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7,(12):47-51
为了缩减车辆在交叉路口的等待时间和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最优策的实时车辆调度优化算法.首先计算每个相位的绿灯时间及在该时间内允许通过的车辆数,然后采用局部最优策略选择相位,使该相位内的车辆优先获得通过交叉路口的路权.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交通流量下,所有车辆在交叉路口的平均等待时间低于现有的算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社会历史、法律法规及生活习俗各方面的差异,在英国开车和乘车等方面和中国有诸多的不同。英国的机动车辆均靠路左边行驶,有专门的人行道供步行者通行,与中国的车辆靠右行恰恰相反。城市交通要道口,两旁设置红绿灯,地上画有人行横道线。行人欲横穿街道时,自己按动按钮,绿灯即亮,现出行人通行标志,并发出柔和的笛声,此时来往车辆停下,让行人通过。行人走过,绿灯灭,红灯亮,行人禁止通行标志又出现。步行者欲搭车,须站在公路左边,伸出左手,握拳并竖起拇指,意为“Can you give m e a lift?”司机见了一般会停车让你上去。驾驶员行车时须系…  相似文献   

7.
人行横道的一端,我同许多行人一样,等待着绿灯的亮起。可是,就在红灯闪烁、绿灯将亮未亮之时,身边总有一些人“蠢蠢欲动”,从他们前倾的身姿就可以看出,他们要闯红灯了。当第一个人冲到斑马线上时,等候的大多数人也毫不犹豫地跟着一起走了过去,一大群人就这样顶着红灯,浩浩荡荡,雄纠纠、气昂昂地穿越马路,而正常行驶的车辆不得不停下来,给行人让道。  相似文献   

8.
由于大多数信号交叉口没有右转保护相位,行人和右转机动车冲突现象较为普遍.针对四相位一般右转信号交叉口进行行人安全性分析,应用相对危险度指标,分析了5种行人特征因素对行人-右转机动车冲突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行人在以下情形下更容易冲突:结伴通过、跑步通过、进入交叉口方向、接近出口道、共享型右转进口道且在行人绿灯中期或末期过街、专用右转进口道且在行人在绿灯初期或红灯期间过街.行人在以下情形过街时优先权更容易得到保证:跑步通过、进入交叉口、接近进口道、不使用人行横道.然而,行人在绿灯中期过街时其优先权不容易得到保证.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缓解冲突的措施.实际调查还发现,在平面信号交叉口进行行人等待区的明确渠化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相交道路有侧向分隔带的情形下.  相似文献   

9.
交通路口信号灯控制系统已成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瓶颈。为解决交通信号配时不合理问题。将物联网技术引入交通信号系统中,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时采集交叉路口各方向交通强度数据,根据车流量的动态变化情况,自适应控制交通信号灯各相位周期和比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减少车辆在交通路口的平均滞留时间,提高车辆通过能力,缓解交通阻塞。  相似文献   

10.
杨毅 《现代企业教育》2010,(18):119-120
十字路口车辆穿梭,行人熙攘,车行车道,人行人道,有条不紊。那么靠什么来实现这井然秩序呢?靠的就是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指挥系统。交通信号灯控制方式很多。本系统采用MSC-51系列单片机ATSC51和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55A为中心器件来设计交通灯控制器,实现了能根据实际车流量通过8051芯片的P1口设置红、绿灯燃亮时间的功能;红绿灯循环点亮,倒计时剩5秒时黄灯闪烁警示;车辆闯红灯报警;绿灯时间可检测车流量并可通过双位数码管显示。本系统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扩展功能强。  相似文献   

11.
调查时间:2004年11月29日-12月3日早晨7:10-7:30调查地点: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校门口(江苏路武定西路路口)通往学校的人行横道调查方法: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涉及的有关法律:交通法规、"七不"规范调查原因:早晨,大批同学通过这条人行横道前往学校上课,由于此时正值上班高峰,车辆拥挤,如不及时疏导,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给学生和行人的安全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12.
行人过街交通特性参数是开展“以人为本”交通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基础数据.针对现有的行人过街交通特性参数调查方法在行人交通密度与运动空间调查中存在的局限性,文章提出基于低空多旋翼无人机(UAV)辅助城市路口行人过街交通特性参数调查方法,利用无人机航拍视频图像,采用人工交互作业模式可以快速地提取路口行人过街速度、行人交通密度与运动空间等参数。以深圳市10个典型灯控路口为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可行性,统计获得深圳市灯控路口行人过街平均步速为1.52 m/s,略高于哈尔滨、北京、长春等城市的同类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信号灯路口的交通效率,基于车联网技术提出了一种密集通过算法.该算法的基本原理为:多个等待在路口停车线后的汽车需要在绿灯开始时同时启动,这样在一个绿灯周期内能同时通过更多的汽车.通过路口的汽车需要跟踪提前规划的轨迹以扩大车车间距.在密集通过算法中并未考虑信号灯的相位配时,因此该算法可以应用到现有的信号灯路口相位配时算法中,进一步提高现有相位配时算法的性能.为检测密集通过算法的有效性,设计了多个仿真工况进行了说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密集通过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固定周期信号灯路口以及自适应控制信号灯路口的汽车通行数量,减少通行时间,这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常见信号灯路口的交通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约束许可相位下左转车辆的抢行行为,提出了左转导向线的优化设计方法.对许可相位和保护相位绿灯初期的左转车辆进行数据采集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许可相位对绿灯初期左转车辆通过冲突点的速度影响有限,但是会使左转车辆通过冲突点时的平均加速度增大.许可相位启亮初期存在左转车辆的抢行行为.优化设计的左转导向线由一段圆曲线和一段缓和曲线构成,曲线形式仅与交叉口的4个几何参数相关.该优化设计方法简单易用,能够为交叉口合理的渠化和交通组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14年以来,广东佛山交警共查处了逾万宗"机动车斑马线前不让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按照佛山市的规定,如果机动车在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线的时候未停车让行,驾驶人员将被记3分并且罚款200元。《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停车让行。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也出台有关细则,通过记分和罚款等手段处罚不让行的机动车司机。尽管如此,机动车在斑马线前拒不让行的现象仍十分普遍,一些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不仅不减速或来了  相似文献   

16.
信号交叉口行人相位配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号交叉口行人相位配时为研究对象,针对信号交叉口行人和机动车对配时要求不一致以及我国行人相位清空时间不足的问题,借鉴HCM中行人绿灯最小时间和行人闪时间的计算公式,利用交通流理论,分析了行人相位和机动车相位关系,并建立了不同情况下行人信号配时方法,尤其是行人绿灯时间的调整方法.讨论了不同中央分隔带形式和宽度的行人过街方式,对计算参数的取值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不同情况下建议的行人配时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具有混合交通流特征的行人二次过街交叉口,考虑不同信号相序对交叉口交通参与者的影响,选取信号总损失时间、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平均信控延误最小作为信号相序的优化目标,建立行人二次过街交叉口信号相序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给出了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际交叉口案例进行验证,得到考虑交叉口综合交通效益的最优相序,与现行交叉口相序方案相比,损失时间减少1.86%,机动车延误减少1.43%,行人延误减少10.43%。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的交通信号灯按时间控制系统面临着一些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安全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算法。通过车载网、路边接入网设备可以检测各方向车流量,通过控制平台协调车辆与交通灯之间的通信,综合运用基于哈希函数的雾计算,使交通灯获得高效的基于位置、速度和方向的车流量信息来最小化车辆的等待时间,提高交通效率,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现有的交通灯控制实验模型形状简单,功能单一,真实感差,教学效果不佳,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模拟真实的交通灯控制系统,研究开发了一种智能交通灯PLC控制实验装置.该装置采用触摸屏作为上位机,PLC为主要控制核心,光电开关与声音传感器为车辆检测元器件,红绿灯和数码管为主要控制对象.不仅实现了一些常规的控制功能,如东西、南北红黄绿灯循环启动;倒计时显示时间;手动调节红绿灯亮的时间;紧急情况下的让行功能控制等,还能够根据主次干道车辆流量的大小自动调节红绿灯亮的时间;能够根据时间段调节红绿灯工作方式等.经实际应用表明,该装置对学生PLC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现实生活中城市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改进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车道占用对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结合各种经验公式并且综合考虑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求出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该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综合运用分析对比方法和交通波理论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交通波模型,得出了问题的相关结论.最后根据车流波动理论对车辆排队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集结波与疏散波的相遇推出集结波波速与排队长度的关系.结合信号灯对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得到当车辆排队长度达到上游路口时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