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舌辩宋美玲杨栋斌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出于爱国热忱一举扣押了反对抗日、积极“剿共”的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彼时西安局势复杂,各方虎视眈眈,剑拔弩张,情况危急。一方面东北军、西北军将士主张杀蒋以揭竿起义,抗日救...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一直得到周恩来同志的关心和支持。凡遇重大问题不能决断,他总是去八路军办事处去请教,他称为:“去时腹中空,来时力无穷。”1946年春节,育才学校开联欢会,周恩来、邓颖超一起来到礼堂,同学们高兴地叫:“周先生!邓先生!”陶行知说:“我们的孩子大多没有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孩子们把年长的老师称为爸爸妈妈,年轻的叫大哥大姐。周先生愿不愿意让孩子们按家里人的规矩叫一声呀?”不等周恩来回答,孩子们就热烈地叫起来:“周伯伯!邓妈妈!”大家使劲地鼓掌欢叫:“请周伯伯讲话!”周恩来说:“现在只有一个育才学校。等新中…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李达想到延安去为党做些工作。他在重庆找到组织部长博古。博古问:“你去延安要什么条件?”李达回答说:“我只要有口饭吃。”博古听后冷淡地把他打发走了。事后,博古对周恩来同志讲,李达想到延安去,竟然还向党提出条件。周恩来迫问,“他要什么条件?”博古答:“他说要有口饭吃。”周恩来气愤地说:“他说要口饭吃,就是没有条件嘛!你为什么要赶他走呢!”  相似文献   

4.
常听有语文老师嗔怨:学生不爱学语文、不爱写作文、不爱做“练习”.连提问也是沉默啊沉默!更有“前世亏了人,今生教语文”等怪论云云。如此叨叨令,岂不“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老师先要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老师问大家:“周恩来这时几岁?”同学们齐声回答:“十二三岁。”老师接过话儿:“是啊,他这个时候还只有十二三岁哪!同学们,你们现在几岁?”几乎又是齐声回答:“十二岁。”有几个说“十三岁”。老师睁大眼睛,逼视着大家:“你们的年纪和当年的周恩来差不多,你们有他这样伟大的志气吗?”学生们不假思索:“没有。”“是的,我们谁也没有他这样的伟大志气!可是,周恩来…  相似文献   

6.
对话妈妈遇见老师。妈妈“:您好老师,小新近来功课怎么样?”老师“:糟得很,尤其是作文。”妈妈“:该死,一定又是他爸爸帮他写的。”难过老师留家庭作业,让同学们用“难过”这个词造句,小新的作业是这样写的:“我家门前的水沟真难过。”构思小新要写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他去找爸爸帮忙,爸爸鼓励小新自己思考。小新想了想说“:假如我是太空人!”爸爸对他的构思夸奖了一番后,他接着说“:我就要到太空去冒险,我可能会发现一个新的星球……”“好棒!”爸爸说,“然后怎么样呢?“”等地球上的人多得住不下的时候,一部分人可以搬到新的星球上去。”爸爸拍手叫好,期待着小新继续说下去。“到那时,我就可以炒地皮,发大财了!”广告的影响老师对小新说:“你能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吗?”小新回答“:能。我校历史悠久、设备先进、做工精细、实行三包、代办托运、现有存货、欢迎定购。”消息一个士兵向军官报告说“:报告军官,收到两个消息,一好一坏!”军官说“:先听好的吧!”士兵说“:敌人已全部消灭。”军官说“:万岁……那坏消息呢?”士兵说“:第一个消息是假的。”医生吵架整容医生说:“小心我让你面目全非!”眼科医生说:“小心我让你有眼无珠!”邻居...  相似文献   

7.
美国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个久远的传统,就是学生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4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比如,军官派你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你没能按时完成,当军官问你为什么时,如果你为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那就错了,你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这所学校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适应压力,培养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它让每一个学生懂得: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在生活中,我们…  相似文献   

8.
陈明聪 《课外阅读》2006,(12):43-43
在一次战役中,拿破仑·波拿巴的四名军官因骁勇善战,最后率领着士兵凯旋。拿破仑一时心情豪爽,决定好好犒赏他们。“有什么愿望尽管提,我会无条件地满足你们。”拿破仑说。“我想在巴黎购一所大房子。”其中一位军官说。“行!”拿破仑回答,“你会得到一所巴黎的公寓。”“我一直热烈渴望能拥有一间旅馆。”第二位军官说。“好!”拿破仑又立马拍板。“我一直想开一家酿酒厂。”第三位军官请求道。“批准!”拿破仑立刻答应了。“你呢,我的爱将?”拿破仑接着问第四位军官。“请皇上批准我休假两个星期。”那位军官回答。“没问题!”拿破仑开心…  相似文献   

9.
一位非常成功的年轻企业巨头失去了自己做生意的才能,他很是焦急,赶紧去看他的医生。医生什么问题也没查出,但建议他去看看脑科专家。他去了。脑科专家告诉他,他的大脑过早老化,已经衰竭,但通过现代大脑移植手术,可以给他移植一个新的大脑。他问到价格,脑科专家的答复是那取决于他想要哪种大脑——比如说,他可以有一个律师的大脑,是1万英镑,或一个医生的大脑,是2万英镑,或一个军官的大脑,是4万英镑。“真荒唐!军官的脑袋岂能比医生的脑袋贵一倍!”“噢,是的,”脑科专家回答,“你可知道,军官的脑袋是崭新的,它可从没用过呀。”从没用过的大脑…  相似文献   

10.
“报告首长!敌人撤退了!”二战期间的一次战役中,一位军官向斯大林报告。 “不!你应该说敌人‘逃跑’  相似文献   

11.
《老年教育》2009,(8):13-13
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暂时隐蔽起来。后来,周恩来找到他说:“贺老总,你可值钱了,蒋介石悬赏10万大洋买你的脑袋哪!”贺龙摇头叹息道:“唉,掉价喽,掉价喽!起义前,蒋介石为了拉拢我,给我500万现大洋,外加一个汉阳兵工厂,还封了我一个武汉卫戍司令,我就是不跟他走。现在蒋介石怎么又那么小气了!”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老师先要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老师问大家:“周恩来这时几岁?”同学们齐声回答“:十二三岁。”老师接过话儿“:是啊,他这个时候还只有十二三岁哪!同学们,你们现在几岁?”几乎又是齐声回答“:十二岁。”有几个说“:十三岁。”老师睁大眼睛,逼视着大家:“你们的年纪和当年的周恩来差不多,你们有他这样伟大的志气吗?”学生们不假思索“:没有。”“是的,我们谁也没有他这样的伟大志气!可是,周恩来从小就有,多么了不起啊!让我们再来好好朗读一遍。”这是笔者最近在语文课中听到的一个片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小学四年级所学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周恩来去了一次外国租界地后,真正体会到了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萌发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听到这番师生对话之初,只是“格登”一下,心里没有多想,后来越来越觉得有思考的价值。周恩来是伟大的,从小就胸有大志,但他的这种志气,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的,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而是在耳闻目睹各种事实之后才渐渐形成的,特别是在外国租界地看到的那一幕,才...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一列火车进入了隧道,车厢里顿时一片黑暗。只听一声亲吻,接着是一个非常响亮的耳光。不一会儿,火车出了隧道,邻座四个素不相识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吭声,一个德国军官的左脸颊发红微肿。老太心里赞叹:“这姑娘人美性子也刚烈。”姑娘纳闷:“这德国人居然不吻我而去吻老太,真是怪事。”德国军官心里暗骂:“这罗马尼亚人最不是东西,他偷着去亲那姑娘,我却稀里糊涂挨了姑娘一巴掌。”罗马尼亚人暗笑:“我吻了自己手心,又打了德国人一个耳光,太棒了!那德国人还在梦里呢!” …  相似文献   

15.
对象要杀我     
一位姑娘哭着对公安人员说:“救救我吧,我的对象要杀我。”“你是怎么知道的?”“他在信上说,亲爱的,我‘刎’你!”对象要杀我@邱山  相似文献   

16.
你应该微笑     
一家照相馆前,一个 在西班牙内战时,一小女孩站在橱窗旁,不肯离 位军官不幸被俘,被投进了去。她央求妈妈:“妈妈,给 森冷的单间牢房。即将被处我照一张相吧!”年轻的妈 死的前夜,军官搜遍全身竟妈拢了拢孩子额前的头发, 发现半截皱巴巴的香烟。军抚着孩子身上破旧的衣裳, 官想吸上几口,可他没有火说:“孩子,别照了,你看 柴。再三请求之下,铁窗外你的衣服上还有补丁呢!” 那个木偶似的士兵总算毫不料女孩却昂起头对母亲 无表情地掏出火柴,划着说:“妈妈,可是我可以面 火。当四目相撞时,军官不…  相似文献   

17.
1953年4月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带领一位身着苏联空军军服,胸前佩戴着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红里勋章及多枚奖章的上校军官,来到中南海周总理的办公室门前轻轻地敲开了大门。 “这位就是刚从苏联回国的唐铎同志,今天来向总理报到,请总理指示!”陈赓恭恭敬敬地向周恩来同志作介绍。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现象的奇特表现在于,他是一位付出爱和收获爱最多的人,一位死后变得更强大的人,一位使对立世界为之消融的人,一位反对偶像终成偶像的人。周恩来现象的典型特征是:“不倒翁”---“调和主义者周恩来选票多”;“周的人”---不搞宗派的周恩来却拥有庞大而松散的追随者。周恩来现象的内涵是:周恩来“故事”、“精神”、“影响”引申出的周恩来魅力、周恩来智慧、周恩来方式。周恩来现象的本质是情感回报、心理愿景与现实期盼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多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  相似文献   

20.
一个年轻人恰逢战争时期参军。新兵连抽签时,他抽了“上上签”——最艰苦的兵种:陆军。年轻人为此整日忧心忡忡,几乎已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新兵连的军官见到这副模样,便寻思要好好开导他一下。军官:“小伙子啊,进了军营,当了兵,没什么好担心的。到部队,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内勤,另一个是外勤。如果你分配到内勤单位,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年轻人说:“那,如果说被分配到外勤单位呢?军官:“那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国内,另一个是分配到国外战场。如果你留在本国,也不用担心了。”年轻人又问:“那,如果说分配去到国外的战场呢?”军官:“那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