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歌中的衬词可以辅助正词表达音乐情感,渲染歌曲的气氛。对民歌衬词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歌唱者演唱时的表现力,更好地投入音乐氛围,感染听众。本文以扬州地区的民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简要地分析了劳动号子和抒情小调中衬词的外在语音形式及其来源,从发音的角度探究扬州民歌中衬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扬州民歌是中国民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扬州民歌的特征与其所在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江苏省扬州市地处南北交界,其音乐风格兼有南方的细腻婉转和北方的欢快明朗,可谓是"刚柔并济".这篇文章从扬州的地域文化背景出发,把代表性极强的民歌《拔根芦柴花》作为典型的例证,通过剖析其唱词特征、曲式特征和...  相似文献   

3.
【课前预热】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江苏民歌《茉莉花》,我们先一起来唱唱,注意你的音色要甜美一些。生一起轻轻地清唱《茉莉花》。(老师以简单的手势指挥,学生唱得很有味道)一、在音符中欢笑师:大家唱得非常婉转、动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江苏扬州,去欣赏一首好听的江苏民歌。(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说:《杨柳青》。师:我们先来听一下,听完了请你告诉我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听录音范唱)  相似文献   

4.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从出自《诗经》时代的《渔父歌》,到唱响海内外的《茉莉花》,两千多年来,扬州民歌以其特有的魅力在我国民族音乐的百花园中散发着淡淡的馨香。保护、继承和利用好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全国的青少年从小了解它,喜爱它,接受它,是我们这些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而要胜任这一使命,教师自己首先应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乡土音乐语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歌之初入手,阐明人性之歌和动物自然呼号的区别,以实例证明雏形民歌的自然存在,驳斥传统民歌概念错误,从传统民歌概念的现实误导,从雏形民歌的特点分析,论述了雏形民歌概念价值。  相似文献   

6.
扬州自古就是旅游胜地,关于扬州的旅游诗词不胜枚举,且充分反映着世俗风情之美,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吟咏扬州岁时习俗和美食;二是吟咏扬州美女;三是吟咏扬州名花。这3方面充满了世俗生活情趣,富有鲜活生动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7.
民歌的未来发展走向是众多音乐史学家孜孜不倦探讨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学习民歌时,结合艺术概论的研究基本原理对民歌的走向进行初步探讨。本文从民歌走向的两个方面:纵向(自身发展的继承和变革)以及横向(我国民歌和世界音乐的联系),来对民歌走向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五河民歌的艺术风格与其生存的地域其他民歌小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五河民歌与江苏民歌、怀远民歌、花鼓灯灯歌、凤阳民歌、凤阳花鼓等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与互动,为进一步探寻五河民歌的形成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闸述了民歌的内涵,追溯民歌的发展历史,分析民歌流传地域广度、时间长短等因素对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如何弘扬民族文化的奇葩—民歌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如何给民歌赋予时代特征,激发人们(尤其是中小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相似文献   

10.
关中是地理名词,也是历史、文化概念。与陕北民歌、陕南民歌不同,关中民歌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特征。从审美角度来看,如果说艺术是走向人们内心深处的无孔之镜,那么民歌就是发抒内在感情的有情之声。关中民歌更像是汪洋恣肆的人生集合,其中蕴含的汽体、液体、固体和平地起爆的热能,其实都是民众智慧的隽永结晶。  相似文献   

11.
考察清代的扬州书院教育是探索扬州党派的一个切入口。扬州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的掌院中,有些人又是盐商的上宾,盐运使的幕府中,有些人是著名的学者。扬州书院的经费,有两淮盐政、盐商的资助,束修、膏火皆优于其他书院,吸引了著名学者来扬执教,优秀学子来扬求学。这样难得的历史机遇,是扬州学派产生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巢湖民歌历史悠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巢湖民歌却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抢救与保护巢湖民歌迫在眉睫,传承与发展巢湖民歌还有很多"瓶颈"需要突破.现阶段,对于巢湖民歌要进行抢救性搜集整理、采用多元化的演唱方式、要利用媒体的宣传和推广,打造巢湖民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民歌作为民俗文化中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密切关联,属文化系统即精神文化范畴。通过繁昌民歌田野调查实践,对繁昌民歌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中呈现的民歌进行详实梳理并例证了二者的密切关联。民歌记录历史、承接文化,映射着丰富多元的民俗,民俗文化则是民歌传承中重要"物"的载体。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民歌"活体传承体系",将开展民俗活动与传唱民歌链接起来共同发展,才是民歌康健"传承"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左权,地处山西、河南、河北三省的交界处,即是交通要塞,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左权县被誉为“民歌海洋,花戏之乡”。左权民歌是一部左权劳动人民鲜活的历史写照,是几代人生活的历练和精华的凝集,它像朵绚丽的桃花静静的绽放在古朴的太行山深处。左权民歌中的旋律发展方法成为了左权民歌中最为重要、也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一部分。左权民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其旋律特征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去走进它,去聆听它,去解读它……从音乐学的角度去思考左权民歌,这种研究工作不仅有助于分析了解左权民歌的艺术特征,而且有助于思考当代民歌的创作和发展:对于在传统的基础上传承左权民歌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试从旋律学的角度,对左权民歌音阶、调式特征进行梳理、解读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地域环境、语言文明以及宗教信仰影响民俗文化,而民歌是民俗文化的结晶,民间诗歌的创作,大多靠口口相传,而后人又加入了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的思维,使其在不断传承和发展中更加丰富饱满。所以,民歌大多反映普通劳动人民的情感与思维、理念与梦想,现实感非常强。以喜马拉雅山上的藏族民歌为例,深入探讨民歌的各类功用,尤其是在祭祀和宗教中所发挥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积淀,给我们研究历史和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和利用价值。本文就有关民歌研究的价值做以阐述,进一步提出保护民歌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淼 《华章》2013,(19)
在唐代,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呈现了空前的强盛和多元化的特点,在音乐领域里,具体的表现是音乐思想、音乐体裁、音乐门类等兴盛和快速发展,此时唐代的民歌得到繁荣发展,具有民歌元素的唐代曲子也相继产生并发展壮大。有关于唐代曲子与唐代民歌的关系史学家们各持有不同的意见,本文先分析了各大史学家对唐代曲子和民歌关系的研究,提取比较实际和中肯的意见,然后对唐代曲子和民歌的具体含义和个体音乐特点进行陈述和综合分析,得出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范围的界定,以此得出唐代曲子是民歌的一个下属音乐形式,产生于民歌之中,在后期的发展中比较迅速,从而在规模上可以和唐代民间民歌相媲美。而后对这种子属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推敲和论证。  相似文献   

18.
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人民勤劳勇敢,且能歌善舞,羌族民歌记载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羌族民歌是羌族文化的艺术灵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地区是羌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文章以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初探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羌族民歌的演唱方式和演唱。  相似文献   

19.
姜夔是南宋重要的词人,《扬州慢》是其代表作,关于《扬州慢》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一。前人论词主要铱据小序所谓“有《黍离》之悲”,即士大夫怀念故国宗室的政治情怀。但笔者认为,《扬州慢》一词所表迭的情调,关系到词人自己,关系到扬州这一特别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海南的黎族民歌、从形式到内容,从风格到情绪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这些民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黎族民间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对海南黎族民歌的发展及多样性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