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音乐是19世纪以来人类音乐领域的最重要创新.本文简述了电子音乐在技术和观念上的发展历史,并从技术、创作、文化、产业和教育五个方面总结和评价了电子音乐对传统音乐的革新.  相似文献   

2.
以音乐编程进行电子音乐创作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电子音乐研究和创作中的重要形式。讨论了中国电子音乐家在音乐编程教育和创作方面的历程与进展,以四川音乐学院的“编码之夜”系列活动为分析对象,探讨电子音乐创作和作曲家培养过程中,如何将新技术与本土文化精华相结合,找寻新的电子音乐创作形式,探索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对音乐艺术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语言、音响和音乐三个角度对影片的声音创作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语言设计中无声胜有声的独特魅力,几大主题音响设计的精致独到,音乐设计上音响音乐化、风格多元化、注重有声源音乐表现的特点,以此说明《The Triplets of Belleville》在声音设计上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对音乐的不断需求下,电子音乐近年代取得了迅猛发展,由最初单一的实验型模式转变为实验型和应用型相互交替进行的模式.电子音乐技术己成为应用型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手法之一,传统乐器的使用不再是不变的定律,电子音乐带动传统音乐己成为当代人们对音乐的另一种追求.其中,电子音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其功能作用在单一的传统音乐中,逐步上升为塑造音乐3D空间的重要元素.无论是音乐的表达,还是声音的设计,电子音乐作曲在整个音乐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讨论电子音乐技术在应用型音乐创作中的创作理念、配器方法以及创作手法的运用,对台湾著名音乐家钟兴民先生创作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来探讨电子音乐技术在应用型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代的音乐管弦乐作曲技法的演变,传统作曲中的音响平衡关系与传统乐器演奏法退居次要地位。当代的音色观念与现代音乐中乐器演奏法其共同的追求都是基于对新音色的挖掘。随着电子音乐和电子技术手段的出现,作曲思维观念中出现了对于声音素材的重新,在充满"个性写作"的这个时期,当代音乐作曲家也尝试用更多的方式来获取新的音色。创造新音响化的创作观念在这个时期成为最主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我国的琵琶音乐呈现出多元性特点,古老的艺术又散发出新的光辉.尤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琵琶作品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以琵琶音乐创作的题材、体裁、创作手法和创作主体为出发点来分析琵琶音乐创作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学习中对电子音乐的认识与了解,着重以混合类电子音乐为基础展开研究。"混合类"电子音乐是完全不同于"纯"电子音乐的一种电子音乐形态。其产生的最初目的是作曲家为了丰富釆样内容,不拘泥于某一类音色范畴,进而在理念与技术层面突破了"具体音乐"与"电子合成音乐"间的界限,将环境声音、人声或声学器乐等未经电子化处理的声音素材直接用于电子音乐作品中,形成异质声音元素并存的新状态。此篇论文是以volkmar klien创作的一首小提琴与电子音乐结合的混合型电子音乐作品《variations in air pressure》为例,浅析混合类电子音乐中的创作技法研究。  相似文献   

8.
电子音乐的出现,无疑是20世纪音乐领域最具革命性的重要事件之一,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科学技术发展而诞生的一个新兴的音乐种类.而当今的电子音乐已经进入人机互动时代,交互式电子音乐是近十年来电子音乐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作品的创作与表演形式往往极具先锋性和实验性.本文通过对日本著名作曲家莱孝之先生作品的分析,试图找到交互式电子音乐创作的方式,总结出其创作的思想规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产生许多风格的音乐,既对传统是一种继承,更是一种突破。互联网和电子音乐将流行音乐与其他风格的音乐进行了多种渠道的结合,使我们观念上固有的旋律、和声、节奏、调性等要素既似曾相识,又不同以往,带来新的感官体验。所以,我们可以把20世纪的流行音乐看作是其创新的发端,为音乐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流行音乐的创作领域。  相似文献   

10.
动画短片《昙华林》的创作上,音乐方面采用了现代电子音乐与编钟、湖北大鼓、古琴等等地方元素作为素材来进行创作,然后结合音乐将具有当代湖北特色的画作进行数字化再创作,使其为音乐服务的创作手法。本文从音乐动画的具体创作展开来谈,阐述了音乐动画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如何将湖北地方特色元素的声音进行整理、取舍、糅合以后来再创作,实用性强,希望对今后本方向的研究课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动画短片《昙华林》的创作上,音乐方面采用了现代电子音乐与编钟、湖北大鼓、古琴等等地方元素作为素材来进行创作,然后结合音乐将具有当代湖北特色的画作进行数字化再创作,使其为音乐服务的创作手法。本文从音乐动画的具体创作展开来谈,阐述了音乐动画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如何将湖北地方特色元素的声音进行整理、取舍、糅合以后来再创作,实用性强,希望对今后本方向的研究课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历史行将告别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年,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电子电声乐器和音响设备的现代化,为音乐提供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表现手段。二十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十二音音乐,序列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偶然音乐镶嵌组合音乐等流派和样式,它们或先或后,各树一帜,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格局。本期刊出的叶林教授《电子音乐与具体音乐》一文,就是想让读者在多元化的音乐世界里,引起一些仔细的分析和思考,因为这不仅仅是音乐理论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3.
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不同的艺术领域。音乐是通过声音的组合来表达创作主体的思想,而文学是通过文字的组合以语言为手段来表现目的。但是,语言与音响在表现形态上又有一致性,即他们都是用声音来展示内容,即使文学落实到文字上,也是可以通过声音来朗读的。从另一个角度上说,音乐与文学是不可分割的。文学可以为音乐提供创作素材,而音乐可以利用比语言的表现力更丰富的声音的多种结合方式来表达其思想内容。文学需要音乐的更好的体现,音乐中又有文学因素。所以说音乐与文学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艺术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以来,音乐进入了一个反叛时期,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的出现,标志着现代音乐无调性风格的确立,接着还出现了偶然音乐、电子音乐、具体音乐等等.音乐界对现代音乐的态度褒贬不一,这便涉及到审美接受的问题,美的观念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艺术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以来,音乐进入了一个反叛时期,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的出现,标志着现代音乐无调性风格的确立,接着还出现了偶然音乐、电子音乐、具体音乐等等。音乐界对现代音乐的态度褒贬不一,这便涉及到审美接受的问题,美的观念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多元化的20世纪音乐为人们所反思:什么是音乐?怎么音乐?音乐为什么?音乐怎么了?任何声音、任何组织方式,不管能否表现什么,甚至什么声音也没有都可以构成音乐作品。这确实为音乐、为大众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改变了我们的音乐哲学观。  相似文献   

17.
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我国电子音乐,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研究队伍不断的壮大。本文以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为研究对象,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电子音乐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角度对电子音乐设计与制作方案发展的现状展开了具体论述,通过研究分析,希望能为我国今后的电子音乐教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斯托克豪森创作理论体系之"四个标准"中,相较于其余"标准","统一的时间结构"(The unified time structuring)一度显得尤其"虚幻"。笔者在本文中论证了以斯托克豪森为代表的一批电子音乐作曲家,在写作中运用"新技术"处理"新材料",构成"新音响",进而实现对传统音乐中时间轴的解放,从而树立起一种严肃电子音乐作品特有的美学"新观念"。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美学新思潮的不断发展,直接影响了西方作曲技法的更新,从作曲材料到结构设计上,都有了巨大的变革,从而导致现代音乐作品从音高组织到多声部写作,从音乐作品的创作思维方式到各种音乐流派的观念形成,以及种种新式记谱法的产生和音响手段的丰富,这些都对种种新的音乐语言的形成及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印象派的代表德彪西的创作和实践使20世纪音乐真正有了划时代意义的开端。对德彪西的音乐风格、音乐语言、音响结构、音乐表现的美学观念等诸方面进行了分析,展示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真正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