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分打开喉咙,易于气息的支持,易于腔体的共鸣,易于声区的统一,它是歌唱中一举多得的有效方法。协调好歌唱器官与肌肉组织的紧张与放松,才能使气息畅通无阻,声音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2.
声乐教学涉及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气息和发声。而学习声乐难就难在看不见.摸不着.许多经验之谈又似相互矛盾。比如:有人主张发声时应该放松.有人主张发声时应该使劲。那么,在歌唱时应该是什么状态?到底该不该使劲和往哪里使劲?我的体会是,唱歌一定要使劲的,所使的劲,一定是与歌唱有关的肌肉群,包括呼吸肌肉群、发声肌肉群、咬字肌肉群和共鸣肌肉群。而这些肌肉群的协调运动,则要靠演唱者的“意念”来指挥。要求歌唱时绝对放松是不可能的。所谓歌唱时的放松.只能是指与歌唱无关的肌体部分的放松,而与之有关的肌肉群则应该是合理…  相似文献   

3.
蔡薇 《教育探索》2000,(1):32-33
在声乐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歌唱虽然是由人体的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和共呜器官的协调合作来完成的,但所有这些运动都是受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控制并将它们协调起来的,这种协调配合主要是通过大脑皮质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实现的。因此,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对歌唱训练和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在声乐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两种学生,一种是在老师的启…  相似文献   

4.
声乐教学中有许多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运用辩证法的法则来指导、解释声乐训练中的一些问题,会使问题更加清晰、明朗化,从而使学生更能理解问题的实质,提高演唱技能。歌唱是一种运动,是发音器官及相应器官组织间相互配合的一种整体协调运动,这种运动可以说是人体各器官运动的总和。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可以把歌唱时运用的器官、机能看成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牵制与相互作用的运动系统。如果说它的整体是母系统的话,那么,各种器官则是子系统,这个系统在歌唱活动中需要进行有机的控制与协调,才能步调一致地进行歌唱活动,才能有效地发挥歌声的信息作用,提高演唱质量。  相似文献   

5.
罗莉 《中国教师》2014,(10):52-53
<正>众多科学研究表明,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歌唱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学生因为心理障碍会让学习的过程变得困难,这样的障碍影响身体各方面的器官运作,使之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在歌唱教学中首先需要对学生心理进行观察,通过心理的调节,帮助学生恢复到最自然、最放松的状态,让学生快乐地进行歌唱学习。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歌唱能力的差异,取决于各方面因素,就歌器官机能的强弱来说,歌唱器官的相互协调、匹配的是少数的,然而,大多数人的歌唱器官是通过器官机能的训练来完成歌唱机能的协调,从而产生优美动听的歌声。运用"无声"练习提高歌唱机能之间的相互运作,是完成科学歌唱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歌唱中的诸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认为歌唱从本质上说,是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相互协调的一种运动,需要歌者合理科学的分配身体的各个器官,使之有机的结合。心理是歌唱的基石,声与情是歌唱的骨架,只有正确的把握好这些问题,才能完美的表现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8.
张文丽 《考试周刊》2011,(73):35-36
歌唱是由人的呼吸、发声、共鸣、听觉等共同参与,受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控制并协调的。这种整体的协调关系,主要通过大脑神经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实现,对歌唱者的演唱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歌唱者的足够重视。歌唱者在歌唱艺术活动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9.
歌唱训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肌体各局部器官和组织间生理运动关系的磨合训练,而良好的歌唱发声技术必然体现为一种协调自然的肌体歌唱生理操作运动,体现为参与歌唱的肌体生理器官和肌肉组织间的一种相互合作、协同行动、精确运转的最佳状态。要整体协调平衡的运转,首先要明晰制约歌唱生理运动的诸多重要因素,从而理智高效的协调和平衡歌唱生理器官及相关组织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呼吸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歌唱艺术中,更是个重要环节,它是歌唱的动力源泉.在歌声的发声方法上,之所以有许多学派和唱法,它们之问的区别在呼吸运气方面也有所不同,并且各个学派总是把呼吸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加以强调、加以研究,以求得正确的气息支持,从而使头腔、鼻腔、口腔、咽腔、胸腔五个共鸣体充分发挥作用,以达到符合要求的完美声音效果。放松是每个人挂在嘴边的话,道理怎么讲,大家众说纷纭。对我来讲,放松是美妙的舒适状态,我喜欢用“惬意”这个词来形容它,在体会这种放松状态时,有一种满足感,这种感觉使你不会在放松的时候懈怠下去,从而保持歌唱需要的兴奋状态。  相似文献   

11.
夏泉 《湖南教育》2005,(21):27-27
众所周知,我国中医诊法中的“望、闻、问、切”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孕育着切实可行的认知人体生理状态的诊理诊法,堪称医学之瑰宝。声乐教学可借鉴之处多多。1“.望”,指声乐教学的表里辩证方法,其教学功能以视觉为媒介。首先,人的整体作为一件发声乐器,采取正确的歌唱姿势非常重要。教师通过“望”,引导学生将整个身体调整到“积极的放松”状态,为歌唱发声运动奠定良好的器官协调基础。其次“,望”的教学交流,还应根据局部器官形态的内外制约机能,做具体的、针对性强的教学引导。实践证明,在教师指导下让同学们借助视觉信息反馈,可以使…  相似文献   

12.
呼吸是我们歌唱中关键的关键,呼吸运用决定歌唱的一切.正确的呼吸可以使歌唱者全身达到协调,能亮出最好的音色,唱出最动人的旋律.四种类型的呼吸各有不同的表现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歌唱技能的训练过程是由人体中参与歌唱的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来完成的。在其机能的运动过程中大脑通过视觉、听觉、感觉、情绪来控制歌唱,并分几个步骤完成。条件反射在歌唱技能训练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建立一套正确的信息指令,来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正确的反馈信息以后,经过不断地练习,巩固正确的声音以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14.
歌唱心理与歌唱生理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是歌唱者心理意志与生理协调共同完成的情感表达过程。因此,在学习训练和艺术实践中,注意培养歌唱者的心理与生理相互协调,对提高声乐教育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歌唱是歌唱者心理意志与生理协调共同形成的情感表达过程大脑是人的心理活动器官,心理活动是大脑机能的表现,而歌唱全过程是通过大脑传导高级神经系统形成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并激起正确的歌唱生理活动,从而形成完美的歌唱。声乐是人体科学范畴中的一门音响学科,也就是说在自己身体中改善一件乐器,建立一种良好的歌唱生理状态,从而发出音质优美的歌声,并最终为表…  相似文献   

15.
歌唱状态的松与紧的把握 ,是歌唱中的关键问题。正确把握歌唱中松与紧的状态 ,就可以减少发声训练中的盲目性。在教学中 ,学生往往把该放松的部位弄得很紧张 ,而把该紧张的地方又放松了 ,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做到有控制的紧张和有控制的放松 ,使松与紧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是提高声乐教学的一个捷径。现将我学习声乐和教学声乐过程中歌唱感受和经验归纳、撰写出来 ,请教方家  相似文献   

16.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歌唱者由于难于摆脱周围环境和其他心理因素的负面影响,以致使歌唱者的审美情趣遭到破坏,不能将注意力聚集于要表现的作品上,因而影响其声乐技术的正常发挥,使音乐教学的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从专业的角度讲,这属于歌唱心理方面的问题。歌唱心理是在音乐理论研究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课题。歌唱是心理、生理诸方面协调形成的过程。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是大脑机能的表现,歌唱的全过程是通过大脑传导这一高级神经系统而形成心理活动,将万种情感赋于歌唱之中的。很难相信,一个心理苍白、传感…  相似文献   

17.
喉头作为重要的歌唱器官,在歌唱训练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喉部在发声中的方法与作用进行研究,尤其在歌唱训练过程中如何运用好喉部器官,对歌唱学习者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很广,其中歌唱器官、人声的分类、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等最为重要。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对歌唱器官的生理结构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人声作为一个歌唱乐器,在发声的过程中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有口、咽、鼻、喉、牙、腭、舌、声带、肺、横膈膜、肋骨、腹及周围各部位肌肉。只有清楚地了解了这些器官的发声作用和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白如何合理地协调好各部分之间的力量运用,  相似文献   

19.
声乐的乐器是由歌唱者的发音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所组建成的特殊乐器。这个乐器组建、配置的好坏,直接决定声音的质量。歌唱时人体生理机能的活动.如打开与集中、放松与紧张等各种相对的矛盾,都是由不同的肌肉群相反的力量来体现的,要顺乎自然,达到各种力量适中而协调,就必须探讨发声中各个部分力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歌唱是以人的身体作为乐器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它不可能是处于一种完全的自然状态,更不可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它是积极与放松并存的。为取得良好的歌唱技术,为更完美的表现声乐,我们在学习歌唱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积极与放松。本文就针对歌唱中积极与放松这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结合学习中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表现歌曲的内在情感,以此提高声乐演唱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