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云南映象》看我国原生态舞蹈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映象》是原生态歌舞的浓缩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全国掀起了舞蹈审美风暴。它昭示了我国原生态舞蹈发展的思路:尊重民族审美习惯是原生态舞蹈发展的基础;真实的最原生的乡土歌舞是原生态舞蹈创作的源泉;原始艺术与现代审美追求相结合是原生态舞蹈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藏谜>是即<云南映象>之后杨丽萍推出的又一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大家的关注.杨丽萍原生态歌舞剧能受到大家的关注,在于它具有与以往歌舞剧不同的三个特色:原汁原味的藏民生活;坚守传统的藏族文化;原生态也需要创新.当然,杨丽萍的原生态歌舞剧也有不尽人意之处,需要我们辨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3.
从《云南映象》看中国民间乐舞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歌舞集《云南映象》是母体(原生态)乐舞,母体乐舞是传统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化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云南映象》以其大气磅礴的舞语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人们拥有积极、理想的精神状态,这是《云南映象》的基本内涵。《云南映象》的主旨诉求是灵性高原,但该作品的诉求主体已远远超越了云南之一隅;灵性高原之灵性集中体现在作品中人之灵性、神性诠释上,并随着高原灵性、神性的自然、历史化演绎而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5.
姚小鸥教授《洛道五丈渡汲水———〈巾舞歌辞〉抄袭事件与汉代中原地区的道路交通》 (《学术界》 2 0 0 1年第 4期 )一文指责赵逵夫教授《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 (《中华文史论丛》 1989年第 1辑 )、《三场歌舞剧〈公莫舞〉与汉武帝时代的社会现实》 (《西北师大学报》 1992年第 5期 )两文“抄袭”了杨公骥先生《西汉歌舞剧巾舞〈公莫舞〉的句读和研究》 (《中华文史论丛》 1986年第 1期 )的成果 ,“对前辈学者的工作肆意排诋” ,引起各方关注。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处组织专家对相关文章进行了核对研究 ,认为赵文一开头即标明杨公骥先生的论文 ,并说明刊于何处 ,明确指出“有的地方与杨先生看法不谋而合” ,“但还有些心得或为杨先生所未道及 ,或与杨先生看法有所不同” ,文中征引“杨说” 4 0余次 ,完全符合学术研究规范。为使读者客观全面地认识事实真相 ,厘清《公莫舞》研究史上杨、赵两先生各自的贡献 ,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处按照学校领导实事求是的要求 ,并征得《中华文史论丛》编辑部的同意 ,建议本刊重刊此文 ,供读者与杨文参看 ,以得出公允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歧路灯》是清代作家李绿园创作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小说通过一系列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中国18世纪的社会风俗画。《歧路灯》的审美艺术特色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朴素的写实主义笔法、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饶有趣味的反讽手法等在小说中表现的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7.
"原生态"成为近些年文化市场的显著现象,而对"原生态"的界定却是模糊的,"原生态"现象产生的原因何在?对"原生态"如何进行形态判断和价值判断?"原生态"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批评学上的启示和意义?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力求能使读者对"原生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左传》中的"诗以言志",指西周至春秋时士大夫在朝聘、盟会、享燕、祭祀等场合中,常常或歌《诗》、或赋《诗》、或诵《诗》、或引《诗》言志,微言相感。考诸《左传》《国语》中所载的歌《诗》事例及二书中所载的音乐理论,歌《诗》艺术有三个方面的审美效果:"美其声";"‘礼’化了的诗的乐章之义";"听音而知治乱,观乐而晓盛衰"。  相似文献   

9.
曲师 《文教资料》2010,(2):16-17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继承发展了五四以来的讽刺传统,开创了现代意义的讽刺小说。钱钟书从社会现实和人生角度出发选择讽刺的对象剖析人性与社会.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丰厚、独特的艺术天地.展现了其作为一个学者的幽默特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围城》表现的讽刺艺术的审美感受入手,探析其审美意蕴.以讽刺的语言为本位,走进其悲喜剧融合的围城世界。  相似文献   

10.
《云南回忆》是中阮第一首协奏曲,自1987年上演,到现在已经有30余年。中阮第一协奏曲《云南回忆》使用了多种演奏技巧和作曲方式展现出了不一样的中阮音色。本篇论文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与观察和对《云南回忆》的创作背景、创作特征、艺术价值的分析,把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想你哩》是陕北信天游歌舞剧《山丹丹》选曲,由词作家韩继新、曲作家张千一、姜哲新编配伴奏的一首抒情女高音独唱曲目。本曲选自第四幕"想亲亲",以石柱哥和山丹这对年轻恋人间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本文以演唱该作品的体会为基础,从音乐本体和美学角度两方面,简要分析该曲所展现的美学精神,力求更好地演唱该作品。  相似文献   

12.
在以茅盾、郑振铎等人为首的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为儿童创作剧本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当数1922年创办了《小朋友》杂志的音乐家黎锦晖(1891-1968)。五四运动时期,这位音乐家受他大哥黎锦熙以及《新青年》杂志编辑钱玄同的影响,确立了献身新文化运动的志向。他不但倡导平民音乐,而且以《小朋友》为契机,通过发表儿童戏剧从而带动其“新音乐运动”。  相似文献   

13.
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中,作曲家王建中先生运用了富有装饰性的色彩音,以及多样性的民族音乐效果、民族韵味表现手段,对钢琴乐器的表现性能、演奏特点和音乐语言特点进行了创造性表现,对旋律中的装饰性变音、不固定的调式正音等都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模仿出民族性的色彩效果.本文通过对上述层面的研究,透视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中的艺术特征及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4.
赣南采茶歌舞剧《山歌情》是一部现代赣南采茶歌舞剧的代表剧目。它首演于1992年,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以及"首届牌禺戏剧文学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其中由陈裕光先生创作、编曲的音乐,曲调优美动人,作品大量采用"兴国山歌"、"宁都道情"、"于都古文"等音乐元素,并大胆采用"主调选择"与"主题贯穿"的创腔手法,其中音乐与剧情达到完美融合,使得该剧成为赣南采茶戏众多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5.
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看,真实性问题是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研究的核心内容。《云南映象》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产业开发的两难选择中,通过建构适应旅游者欣赏趣味的旅游真实性内容,取得了二者的协调。文中以《云南映象》为例,尝试性构建了旅游真实性体验的实证研究模式,对旅游真实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与审美     
《中文自修》2004,(7):50-50
  相似文献   

17.
杨孙琼 《文教资料》2007,(6):128-129
《云南映象》是一个取得巨大成功的民间文艺歌舞集,它注重民间艺术的保存、开发和发展,强调树立品牌。它把云南的民间文艺汇集起来树立品牌形象,为民间文艺打上标签走出国门,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史诗性声乐套曲,作品发表70年来一直传唱不衰,历经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磨练,它弘扬的民族精神和散发的独特魅力更加耀眼。其审美价值主要是作品表达了真挚、深沉的民族情感。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论述。首先是作品文学情感的真实表达;其次是音乐形式的真情演绎;最后是音乐旋律与歌词内涵紧密结合在感情上做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20.
《庄子》散文对艺术变形方法的运用是极为广泛的,该书以此法描写事物、塑造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对其艺术变形现象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庄子》一书存在着化丑为美等多种变形描写方式。本文还重点从文艺美学的角度,论述了《庄子》散文艺术变形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