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洁 《大观周刊》2011,(51):29-29
二人转,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它独特的表演形式与东北民俗密切相关,表演中充满了喜感,并且拥有浓烈的地域风格、浓郁的泥土气息,独特的乡音乡情,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二人转的根便是东北这片黑土地,它的广为流传也是在东北这个大平原上,同时,二人转的独特魅力也深深植入老百姓的心中,本文将对东北民俗文化,东北二人转,以及二人转中的东北民俗文化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龙晓添  萧放 《文化遗产》2016,(3):104-111
儒家礼仪文献为中国长期以来的礼仪实践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是礼仪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从《仪礼》到《家礼》,历代有关礼学的著述,讨论丧礼、丧服的篇卷众多。这些经典的丧礼记述,成为丧礼知识传承的重要依据。《仪礼》化俗成礼,制定了一套复杂的士大夫及以上阶层的礼仪制度。且成为后世制定礼典,传承礼制的基本依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仪礼》不能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要,朱熹试将《仪礼》化繁就简,尝试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儒礼,《家礼》又逐渐成为后世礼书的基本模板。《仪礼》、《家礼》作为儒家重要礼仪文献都呈现出一脉相承的丧礼书写特点:以"慎终追远"为丧礼的基调;以别亲疏、贵贱为制礼的基本原则;倡导有节制的、周全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3.
邹薇 《兰台世界》2012,(12):75-76
在历史长河中产生、演变和积淀而成的丧葬习俗,既表现为繁复多样的礼仪形式,又具有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围绕死者而展开的各种丧葬活动,反映了现实社会的诸多方面。文章将对中国古代丧葬习俗中的出殡作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后世流传之《仪礼》经注本,以宋代严州本为最佳,其次则为明嘉靖时之徐本,而二者之间存在版本传承关系.严州本自乾隆末年重现于世,备受学者推重,对《仪礼》研究影响颇大.阮元撰《仪礼注疏校勘记》、张敦仁所刻《仪礼注疏》以及阮刻《仪礼注疏》,皆与之有密切关系.而胡培晕撰《仪礼正义》、曹元弼撰《礼经校释》,亦多引据重刊严州本,从而使《仪礼》经注文字之校勘渐臻完善.  相似文献   

5.
《仪礼要义》是南宋哲学家魏了翁对儒家论述古代礼制的经典注释。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刻本,版刻精良,历经名家递藏,其学术及版本研究价值极高。此书流传抄本尤以严元照精抄本为珍稀,极具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化遗产》2010,(1):72-78,158
二人转的人物林林总总,但真正的角色只有两个:一男一女,与形式上的一丑一旦相吻合;二人转的人物行为多种多样,但最终的功能只有一个:"女爱男",或者说男人获得了女人的爱,与二人转构型相一致。不同题材的故事仅仅是二人转的表层结构,而在这不同的表层结构之下反复出现的共同"女爱男"原型模式,才是二人转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仪礼》在汉代的称名逐一进行考察,还原其在两汉各种文献中的实际称名情况,为研究《仪礼》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8.
胡培翚《仪礼正义》自成书以后,经历多次刊刻,形成了多种版本.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所见现存本,考辨其版本源流,阐明各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胡培翚在撰著《仪礼正义》时常征引阮元《仪礼注疏校勘记》的校勘成果。在胡培翚撰著《正义》的过程中,阮元《校勘记》曾出现三种版本,且每种版本的校勘内容不大一致。通过对《正义》所引《校勘记》内容的检索以及与三种版本校勘内容的比照,发现《正义》所引《校勘记》之版本实为文选楼刻本,但胡氏在征引的过程中也参照了南昌府学本及学海堂本的校勘内容。  相似文献   

10.
胡培翚《仪礼正义》自成书以后,经历多次刊刻,形成了多种版本。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所见现存本,考辨其版本源流,阐明各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曾言 《新闻天地》2011,(11):62-63
距议会选举还剩10周.距总统大选还剩5个多月.这本应是个极为敏感紧张、所有政治派别和政治人物都在抓紧时间拉选票的时间段。可在俄罗斯,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仪礼>在汉代的称名逐一进行考察,还原其在两汉各种文献中的实际称名情况,为研究<仪礼>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3.
赵昭 《兰台世界》2008,(11):60-61
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制礼作乐”,当时的“礼”用文字记载下来,这便是《仪礼》的来源。郑玄在为《礼》作《注》时,同时参照了今古文两种版本,斟酌取舍,择善而从,经其作《注》的《礼》就是流传到今天的《仪礼》。  相似文献   

14.
《仪礼·士昏礼》所记载的婚礼仪节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先秦及秦汉时期士人阶层婚礼的全貌。然而在时代更迭和历史变迁中,婚礼仪式和内容发生了诸多流变,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婚礼仪节的考察来解析古代士人阶层婚姻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制礼作乐,当时的礼用文字记载下来,这便是《仪礼》的来源。郑玄在为《礼》作《注》时,同时参照了今古文两种版本,斟酌取舍,择善而从,经其作《注》的《礼》就是流传到今天的《仪礼》。  相似文献   

16.
仡佬族是贵州一个古老的民族,信仰多神,崇拜祖先,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丧葬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遵义是仡佬族主要居住地,本文通过对遵义地区仡佬族的丧葬习俗和墓葬形式进行分析并试图探讨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陈功文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1):140-148
清代是《仪礼》学研究的高峰期,《仪礼》文献数量繁富,占整个古代《仪礼》学文献总数的45%。清代《仪礼》学文献研究独具特色:一、践履《礼》学思想,适应朴学思潮;二、自上而下对《仪礼》学研究的重视;三、《仪礼》学研究成果超轶前代。  相似文献   

18.
胡培翚《仪礼正义》卷帙繁富,内容充实。在创作过程中,他广泛征引各种文献,可查的就达338部。笔者通过《正义》征引文献的特色和征引范围得出《正义》征引文献的总体情况反映了胡培翚治学特点的结论,并指出《正义》在征引文献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仪礼》诸篇礼毕,行礼之人必有所当得,故有取脯与归俎之仪,旨在尊宾,明其得礼。然取脯与归俎之方法、数量及所用礼器等行礼仪节,历来礼家诸多争论,而近世研究者甚少,终未成定论。取脯应只取一脡脯而不连及笾,归俎应实于篚而不以俎,如此正符合“礼器不以遗人”之思想。  相似文献   

20.
西夏丧葬文书就目前所见有冥契、祭文和发愿文三种共四件。研究发现,这些丧葬文书为我们呈现出较为完整的西夏丧葬过程,展示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多元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