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儿子一起读书,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收获。  相似文献   

2.
黄忠富 《教育文汇》2005,(10):59-59
小儿今年高中毕业了。高考后,我料定他要扑在电脑上大干一场。因为他平时太压抑了,每周除周日下午在家上两三个小时网外,其余时间只做学习、吃饭、睡觉三件事。他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我知道他在努力克制着自己上网的欲望。这下好了,卸下了高考的包袱,他能不拼着命在网上冲冲浪?  相似文献   

3.
“不要你陪我,我自己去。”进入青春期的儿子大声对我说,脸上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坚定表情。他把我陪他去剪头发的权力也给剥夺了。我知道,他拒绝我,是怕我对理发师的提醒:“剪短点,再剪短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位年老的父亲与已成为昆虫学家的儿子的一次对话。  相似文献   

6.
"瘸子"和"瞎子"——我和儿子在瑞士的读书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瞎子腿好却看不见路,瘸子眼好却走不快,但是瞎子背着瘸子,瘸子给瞎子指路,能够一起成功逃离火灾。我和儿子在瑞士的法语读书生活,也是另一个版本的“瘸子和瞎子”互助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这个周末,儿子的语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作题——描写秋天。我关心地问他准备写什么,儿子一脸的苦恼,答道:“不知道。”怎么办?怎样指导刚上三年级的儿子写这篇作?我思忖着。带着他上网搜索,或到小学生优秀作选上找一篇来“借鉴”,甚至让我这个做初中语教师的爸爸来“捉刀”……理智告诉我这些做法都不可取。[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天,我下班刚回到家,刚学习写作文的儿子就让我帮他改习作。我拿到儿子作文一看,哇!平常写到作文就抓耳挠腮、哭哭啼啼的他,今天竟然写了有五百多字。稍稍过目一下,语言还比较优美。我奇怪了,就问道:"你今天怎么能写这么多字呀?比妈妈班上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写得还要多。"他用手指了指结尾,得意地说:"我按老师讲的要求写的,要不是老师叫下课,我这儿还能写好多。""那里面这些优美的句子是老师辅导的吗?""是我背的呀!"我听了,心里暗暗高兴:平常让儿子读书,没想到他还是个有心人,能记住并学会运用优美的语句。  相似文献   

9.
麦笛 《师道》2009,(11):58-58
读书篇 自认是一个读书、懂书、爱书的人,而且身为大龄青年的自己,就是用近百封深情款款的情书让"X女士"变成了孩子他娘。小儿或许继承了那么一点点基因,周岁生日"抓周"之时,弃摆在自己面前的一大堆好吃的好玩的于不顾,从角落里翻出了我的一本杂志,煞有其事地呀呀自语。妻子叹着气说,"嗨,又是一个书虫子"!  相似文献   

10.
读书吧     
2011年秋天,我到陕西渭南讲学,徒弟武亚娟讲了他儿子的三件事。其一:一天,亚娟的老公下班回家,说起和一位同事吵架的事。他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气愤,不觉带出脏话来。六岁的儿子听了,近前言道:"‘污秽词,市井气,当戒之’。"亚娟的老公顿时面红耳赤,连声说道:"爸爸失言,不该不该!"其二:一日,晚饭做好了,摆上了餐桌。父亲对...  相似文献   

11.
近水楼台先得月暑假期间,家里来了两位普通中学的老师,游说儿子到他们学校去读书,其中一位女老师问道:"你爸爸  相似文献   

12.
海子的诗中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也有一间房子,虽然没有面朝大海,可也一样春暖花开。我这间房子叫书房,有书可读就是春暖花开。一张书桌一盏灯,一杯清茶一本书,正如《我的秘密书架》中所说:"躲进书房,把门一关,就像是刚从野地里回巢的田鼠,鬼鬼祟祟地舒服。"我的教育人生就在"边读书,边实践"这六个字中慢慢铺展开来。边读书,边实践,我结识了魏书生、王晓春等教育大家,我的小书架上多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相似文献   

13.
吕思勉早年接受中国旧式教育培养,博览传统典籍,后又积极汲取近代科学知识,阅读各类新书报章。他并读新书旧典,兼具新知旧学,中国学术文化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对撞、交流与融合,体现在其读书治学的过程之中。吕思勉相信"学问之道,贵自得之",治学门径要自己读书领悟而得;他认为只有下足读书工夫,才能够准确运用文献材料从事学术研究。吕思勉所倡导践行的读书方法,都是根据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得出的,尽管不同于当年学界的主流风尚,也难以见容于近代的教育科研体制,但对于后世的读书人仍不失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鹰 《下一代》2011,(8):29-30
我儿子小的时候,我无论带他到哪里,包里总装有一本书。等车、等吃饭或者玩的间隙,我都会拿出来读给儿子听。有一次我们乘火车外出,恰遇晚点,我的书让我们度过难挨的等待。儿子说:“有书真好”我家的灶头、床头、卫生间都有随手可取的书。哪怕有几分钟间隙,  相似文献   

15.
自己虽然不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却也是每日必闻书香的教书匠,因此对培养儿子的读书习惯可谓信心百倍,光耳濡目染不说,就算遗传因子起点作用也绰绰有余了。然而,6岁的儿子却总是不屑一顾地一次次对书说“不”。在我穷追不舍地几次“诱看”之后甚至谈书色变,偶有几回儿子拿着书作短暂浏览后,会如释重负地对我说:“妈妈,今天我已经看过书了。”  相似文献   

16.
读书的故事     
瑶村的人都说:“老叶家风水好,两个儿子都是大学生,有出息啊。”当然,这个“老叶”是指我爷爷。两个有出息的大学生儿子中,没有我父亲——老大叶林荣的份儿。老叶每每喝了点老酒.总向人夸起两个大学生儿子。在一边收拾碗筷的大媳妇脸色就不大好看了.一把拽起蹲在门槛上挂着鼻涕的小女孩,吼道:“明几个念书去,别像你爹娘一样没出息!”  相似文献   

17.
李剑平 《师道》2014,(6):36-36
在我看来,读书,尤其是读一本好书,有着享受不尽的乐趣。但是,我年少时的一些读书故事,相对于今天的大多数读书人来说,真的是羞于言表的往事,也是我一辈子难于忘怀的读书经历。在我的小学、初中时代,不仅仅是物质的荒芜,精神粮食的匮乏更是众所诸知的,因此,读书,尤其是读一本适合我们年龄特征的有益的书,也算是一种“奢侈”了。  相似文献   

18.
每个受过一定教育的人都有过读书的经历,读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一个作家而言,读书不仅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的需要。每个人都会因为读书或多或少地改变自己的命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李君辉 《师道》2005,(1):43-43
这肯定是很多人的经历:过去,家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也通常只能收看一个频道。一旦有了好节目,那天就跟过节一样,满堂都是喜气。若演连续剧,那情形就更不得了。现在看的是彩电,接收的频道由7个增加至15个,后来又增加到24个。每天晚上都不断地选台,寻找好的节目,结果没有一个节目能看完整,也没有一个节目令人满意。最后只好关掉电视机。  相似文献   

20.
余毛毛 《课外阅读》2010,(13):28-28
2009年,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紧张,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失落,二者之间的临界点就是我站在儿子宿舍的楼下冲他挥了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