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深度融合战略促进了我国传媒行业的生态改变和升级发展,进而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及教师团队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传媒人才培养改革对策,以期对高校新文科传媒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彦峰 《采.写.编》2021,(10):103-104
在新文科理念下,新闻学专业要实现转型发展,首先就要转变发展理念,着力在"新"上做文章.其次,在专业教育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素质、文化传播能力,在专业教育的内容方面,重视与其他文科之间、与理工科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4.
新文科背景下,各学科、专业都在积极谋篇布局,作为天然具有新文科特征的图书情报专业,更应有所作为。揭示图书情报专业学位(MLIS)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是制定培养方案、提高培养质量的必要前提与重要依据。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研究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MLIS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普遍较高,且受性别、类型、入学前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和进入专业方式的影响。培养MLIS研究生的交叉学科团队意识,加强专业宣传,重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有助于提升专业认同。  相似文献   

5.
许志强 《传媒》2021,(23):82-84
以"云大物移智区加"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技术集群应用的深化,不仅升级着媒介生产与运营模式,助推着媒介形态演化,扩展着传播生态边界,而且使人类迈入了"万物皆媒、人机合一、自我进化"的智媒时代.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传媒高等教育改革应结合智媒技术特质及其对传媒业造成的影响,全面认知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变革要素,重新确认智能社会对应用型传媒人才的要求及其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新文科建设工作的全面部署与推进,给新时代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及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指明了方向.出版肩负着生产与传播精神文化产品的重任,出版学作为研究人类出版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在新文科的背景之下,更应该积极进行学科建设探索,推动自身一级学科设立,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出版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8.
新文科建设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和融合性特征,对综合型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游戏作为一种新媒介,近几年已成为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对象。游戏作为新兴学科,天然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征,富含新文科建设的优势,但当前游戏学科存在教材陈旧、教学方式单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清等问题,进行特色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并阐述了在新闻学专业背景下,从内容、模式及课外拓展方面,结合新文科理念形成的针对硕士研究生的游戏课程教学思路方法,为游戏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已不合时宜,迫切需要以新教育理念和新教育精神为引导,对其进行提档升级。文章立足新文科建设视野,深入剖析高校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现存问题,从整合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完善课程评价三个方面,探讨优化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出版专业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还关涉着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立足“新文科”战略背景,具体分析了西部地区出版专业发展现状,发现其正面临着培养方案趋同、培养层次偏低,课程体系失调、学科属性淡化,师资结构单一、人才储备不足,专业影响羸弱、就业通道不畅等现实困境,继而从打造西部样板、突出西部特色、强化人才交流、推动内部协作等角度,针对性地提出西部地区出版专业的实践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文科建设是中国特色文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和紧迫任务.新闻传播学属于新文科中应用型文科的范畴,担负着新时期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其对应的职业又同时具有国家信息载体以及中国声音放大器的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和特殊要求.本文拟从如何建立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12.
卞咸杰 《档案管理》2021,(6):102-103
强化价值引领是新文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课程建设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原则,从构建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保障支持机制等方面建设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进而,从组建优秀的课程思政团队、设计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料、制定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案和形成体现改革成效、适宜推广的经验等方面,全员参与、全过程介入、全面融入和全方位实施,论述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玲 《兰台世界》2022,(9):30-33
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的优化是专业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支撑。档案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从新文科的视角加以思考,档案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也在变革和创新,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索:提升理念认知,做好顶层设计;组织导向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实践教学目标达成;构建多维评价体系,优化学生实践能力测评;创新学习环境和场景,提升学生参与度;建设学习共同体,营造协同育人氛围。基于此,档案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将实现与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融合,探索推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推动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罗幸  杨康 《传媒》2021,(12):82-84
新文科作为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中国"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创新一招,肩负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重任.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新时期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应坚持"立足区域、聚合特色""多元融合、服务社会""国家站位、全球视野""立德为先、智美合一""技术为媒、融合发展"五个重要发展方向.在万物智联的5G时代,这种发展思路对戏剧与影视学在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与联动拓展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不仅是响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也是档案学科自身破解转型升级迷思的新路径,有助于推动档案学科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阐释分析新文科内涵及特征,其次从学术论文、科研立项、学科发展与专业视角揭示档案学科建设现状,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擘画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科的三个发展路径:解构档案学科如何立足,培养档案学科“攀登者”,寻觅档案学科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新文科建设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编辑课程应当主动服务于新文科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教学理念改革;以学以致用为旨归,推动教学内容改革;以激发兴趣为目的,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17.
白寅 《出版科学》2021,29(2):89-98
数字出版专业的设置逻辑应当是:首先,数字出版专业应该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重要支撑;第二,数字出版专业必须基于多种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第三,数字出版专业的主干知识结构应该围绕传播学来建构.据此,数字出版专业有着新的专业内涵:“新文科”理念是数字出版专业精神的核心;多学科知识融合、数字应用技术和文化产品生产技能兼通是数字出版专业学生及其师资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宽厚的理论基础、深度的社会实践和与业界同步的实操训练并重,是数字出版专业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由此,数字出版专业的内涵建设基本方略应为:(1)要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建立一支多学科融合的师资队伍,每一位教师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建构一支“学界”“业界”相融合的“双师型”队伍.(2)要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打破“专业主干课程”与非“专业主干课程”之间的界限,打破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界限,把教学任务设计和教学安排权力下放到院系.(3)重视教学平台建设,引入最先进的智能数字设备,建构多功能的融媒体平台,让学校实验室平台与业界实务平台良好接人,使其能与业界实务平台同步升级.  相似文献   

18.
董焱 《北京档案》2023,(1):17-20
新文科是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新文科建设要求强化实践育人观念,围绕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系统设计,加强文科实践教学建设。论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加强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对人才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探讨了面向新文科建设的档案学专业实践育人平台的体系和构成要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具有以应用性为导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性目标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独特属性,在实践育人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媒专业的应用性学科本位、传媒行业一专多能的人才需求、新文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以及新媒体技术的现实挑战,使得实践教学在传媒人才培养中意义重大.传媒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该协同社会、高校、教师、...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年来我国新文科建设目标与道路的逐渐明确,大数据管理和应用本科专业成为重点建设的新文科交叉学科之一。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设立该专业的64所院校培养目标与10所代表性院校的课程体系进行调研,定性与定量分析当前该专业的建设情况与存在问题。研究发现:(1)当前已建设的大数据管理和应用专业培养体现了所在学校的特色,但对学生的数智素质要求相对欠缺;(2)大部分院校的培养模式为经管学科知识背景与数据底层技术的组配;(3)各校培养目标对大数据管理、技术和应用都做出了要求,但从课程设置上,大数据管理方面的课程与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未完全匹配。最后,文章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与指导思想下,对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