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蓉 《新闻传播》2022,(7):61-6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已经迈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相较于新媒体而言,传统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速度较为滞后,而这也导致很多受众逐渐摒弃传统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这一媒介。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有机融合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在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创新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数字时代的必然趋势。在融合发展的环境愈趋成熟之后,问题的层出不穷与不间断地革新是一个必然且客观的事实。文章遵循“概念介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从四个方面对新时代广播电视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举措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陈述融合的概念、逻辑关系与特征,奠定议题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存在的问题从行业的内外部、现实的客观性等层面进行梳理;第四部分针对梳理而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意在助推广播媒体行业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作为时代的宠儿,新媒体自出现以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对传统媒体产生强烈冲击。以广播、电视、报纸为首的传统媒体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信息传递和人们的休闲娱乐作出了巨大贡献,已经具备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仍然面临着受众流失、传播方式落后等众多生存、发展压力。本文主要提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线,应主动与新媒体融合,寻求更好发展。并以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肖卫 《新闻传播》2023,(17):84-86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新兴技术为主的融媒体得以快速发展,地方广播电视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地方广播电视台要采取积极发展措施,加强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组建专业团队,创新地方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模式。本文结合地方广播电视台当前融媒体发展现状,聚焦问题,抓住关键,以期探索一条适合地方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发展的可持续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媒体格局前所未有之大变革,地方广播电视台需创新传播手段、内容特色和工作机制,重视渠道贯通、讲好中国故事、把握机遇挑战,发挥好地方主流媒体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汤恺 《采.写.编》2021,(10):101-102
信息时代下社会各行业领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转型,作为时代前沿技术,新媒体技术在诸多行业广泛应用,成为助力现代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广播电视台而言,应正确看待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影响,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充分融合新媒体技术来转型升级,扩大受众范围,以此来提升广播电视台的竞争优势.基于此,本文尝试对应用新媒体技术促进广播电视台转型发展多角度分析,在明确其意义基础上,就其中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实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多种新兴媒体迎来新媒体时代。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介的传播方式与传播范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有显著优势的新兴媒体越发受到欢迎,新媒体的出现无疑对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可改变当前传统广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如能够扩大传统广播受众群体,使广播传播更具时效性,同时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优势,以促进广播行业科学稳定发展。基于新媒体时代,需要依托新媒体,更新管理观念、注重市场再定位、构建专业化的队伍,从而实现传统广播与新媒体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媒体包括电视、互联网、广播、平面等多种表现形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台的地位逐渐受到其他媒体模式的影响,为了重拾观众对广播电视台的喜爱,抓住观众的眼球,部分广播电视台开始通过转变栏目内容、丰富节目样式来提高自身电视台的受众度。然而就目前我国电视台的发展情况来看,若脱离新媒体时代的影响范围,则广播电视台将遭遇更为严峻的生存考验,因此本文提出广播电视台需在充分了解新媒体未来发展轨迹的基础上,通过维护新媒体与用户的关系、缩短主持人与听众的距离、强化广播电视台服务功能等进行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9.
县级广播电视台(县级台)可以说是我国地方媒体连接基层的桥梁,是政府与群众之间信息传播的纽带。近几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县级台造成强大的冲击,县级台已经失去了曾经的活力,传统地方广电传媒龚断地位不再。当下县级台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迅速兴起,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生活习惯带来了全新的变化,给城市电视台带来较强的冲击。因此,城市电视台在新媒体环境下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这是每个电视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需要树立媒介融合发展意识,探索自身与新媒体实现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本文在对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对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确保广播媒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下的发展环境,抓住新媒体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新媒体实现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当前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为了应对新媒体对县级电视台的业务挑战,相关单位应该做好整合,积极应对,用主动地姿态来赢得群众的关爱与支持。  相似文献   

13.
现今,我国媒体所面临的市场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互联网、移动终端、微信、博客等为代表的各种视听新媒体不断崛起。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无疑在传播的过程中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日益满足着受众多样化的传媒需求,在新媒体的持续冲击下,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在不断的缩减,尤其是山区县级广播电视台受到的冲击最大。在此状况下,山区县级广播电视台该如何化危机为机遇,争得本地更多的受众,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本文就以闽北山区县级广播电视台——邵武市广播电视台近几年的创新实践为例,浅谈山区县级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如何更好的寻求融合发展,以更具影响力和活跃度的全新样态探索广播电视新闻的升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媒体融合从"初步探索"到"全面铺开"再到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融合实践呈现一种相对弱势的发展现状.上有中央、省级媒体大刀阔斧的改革,下有跃升于国家战略层面县级媒体融合的跨越式追赶.在资金、经验、人才、技术、平台等条件都相对紧张的现实状况下,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之路,是地市级媒体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二次创作吸引眼球。新媒体可视为独立的媒体,不是传统媒体的附属,更不是传统媒体的平台,不是将传统媒体稿件原样上载就完成了新媒体的内容制作。新媒体从业人员要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加工、重新编排和重新整理。重点是重新编排取舍,1000字的稿子二次创作就用200字,而200字的稿子通过链接之后可能达到4000字,重新编排顺序。结合网络的高保存功能,网络也要讲政治。在传达党委、政府的指示和声音的导向和功能的基础上,网页打开就应该是当地当天或者近几天的全景图画,打开就是最有意思的东西。同时页面形式也要创新,让网民一登录页面就发现它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6.
广播是传统的媒体的主流,对我们的生活曾经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传播手段的更新,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电视,网络,手机应用平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对传统的传播手段构成了一定的冲击。也为广播事业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将就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山区传统广播信号源能否有效“覆盖”,这是长期制约当地广播发展的瓶颈。山区广播与新媒体多元化的融合传播,不仅解决了山区广播的困境,而且赋予山区广播新的生命力,提升了传统广播的竞争力。本文试以福建闽北山区广播发展现状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对山区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予以探讨、评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新媒体的出现更是加快了各个领域的发展速度,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活力。在新媒体时代下,一直处于新闻传播速度领先位置的传统广播媒体,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突破传统枷锁,实现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出现,广播社教节目在受到强烈冲击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发展契机.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广播社教节目这种精神上的生活也应该有所提升,变得丰富多彩.把新媒体与广播社教节目有效融合,探索全新多样化的发展方向,为大众展示一个科学的、健康的、人性化的广播社教节目.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与合作,新媒体可以对广播社教节目起到促...  相似文献   

20.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信息的传播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交化,它不仅以快捷、大信息量、多媒体传播、参与性与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给广播电视提供了新的载体,创造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舞台i还弥补了广播电视稍纵即逝、不易保存、线性传播等劣势。“三网融合”下电视台网站作为广电新媒体业务的重要平台,面临机遇更有挑战。本文通过对电视台网站有针对性提出促进其良性发展和建设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