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引入少年罪错概念,将少年违法犯罪与严重不良行为都纳入到监管之中,加强少年罪错预防。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错少年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社区组织,在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配合、协助下,通过社区服务等活动,对其犯罪意识和恶习进行矫治,达到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迭出,并呈现低龄化态势,对此《刑法修正案(十一)》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予以回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仅是权宜之计,而真正解决低龄化犯罪的困境需要实现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类型化规制。罪错行为区分为不良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触犯刑法行为,对其处罚应以“责任、保护、处罚”为原则,以修复式理念为圆点,以分类教育矫治为短半径,以长效系统保护与规制为长半径,形成同心圆式的保护机制,方能治本。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渊源、理论基础、价值追求及其之于我国刑事法理论和实践隐忧的简要阐述,考察了该制度引入我国的可行性,并对如何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具体构建此制度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现阶段司法改革中,被害人的利益在刑事诉讼中很难得到保障,这成为司法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现已有一些省市借鉴西方国家的刑事和解制度,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希望对司法实践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制度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解决其正当性问题.刑事和解制度正当性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是被害人诉讼主体论和恢复性司法论.而其正当性的支点则在于能平衡被害人、加害人和国家三方的利益.这一制度与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已十分突出。文章从湖北省某县人民检察院2008年至2010年办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分析入手,研究现阶段青少年犯罪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项法律制度都是有利有弊的,制度的选择就是一个利弊权衡的过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是必要的。但构建刑事和解制度时,必须完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并强化监督,否则刑事和解制度不但无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还会成为社会和谐的妨碍因素。  相似文献   

8.
刑事司法协商制度包括被告人与检察官的体商("辩诉交易")以及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协商("刑事和解").通过对国际刑事司法协商制度的分析研究,可以为我国建立刑事司法协商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概括而言,研究该主题的现实意义有三:一是它有助于破解中国语境下亟需解决的公平与效率之争这一现实难题;二是目前司法实践中的简易程序和"简化审"制度需要刑事司法协商制度予以弥补;三是需要总结和修正已有的立法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现代恢复性司法注重修复被犯罪侵害的社会关系,刑事和解正是其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实然体现.刑事和解的价值追求契合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但原有的立法空白使得我国刑事和解的司法尝试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新刑事诉讼法辟专章规定了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等一系列内容,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基本法依据.刑事和解制度的确立与不断完善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对于保证诉讼价值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原则进行了分析,并从证人保护的范围、具体保护措施、执行机关、启动程序等方面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在阐明了未成年人犯罪所具有的自然性和身份性两大特征的前提下,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不足,指出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应构建独立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教育",强化政府对少年犯的挽救责任,减少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司法干预。  相似文献   

12.
一、立法背景及其影响 英国于1998年出台的《违反治安与犯罪法案》(Crime and Disorder Bill)旨在预防犯罪,控制和打击反社会行为,同时要求青少年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更大的责任。这反映了英国对待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重大转变,即由“提醒居民警觉犯罪行为”向“严厉打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向来受到重视和保护,但鉴于未成年人不同于成年人的人身特征,传统犯罪学中的人身危险性理论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未成年犯罪。研究未成年人的人身危险性应当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应该基于现状从未成年人的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个角度去研究人身危险性。在我国,人身危险性的理论还未得到充分利用。在启动程序、调查主体、如何采信等问题上我国并未统一,各地做法也不一致。因此应当通过各个机构的通力合作,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人身危险性的评估体系,并在我国统一地实行。在对案件的审判过程中,应该正确认知人身危险性在案件中的功能定位,对此应当从人身危险性在案件中的定罪,量刑和行刑三个方面的定位分别去研究,得出人身危险性在未成年犯罪中的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多方一同努力,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降低未成年人犯罪出现率。文中将重点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希望未来的未成年犯罪现象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的犯罪中,最令人痛心的莫过于未成年人犯罪.最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发生在大、中、小学生间的校园暴力犯罪案件,发生在家庭内部的弑亲案件,发生在社会上甚或邻里间的偶发性、冲突性恶性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学校、家庭及社会中对未成年人犯罪前的征兆予以探究和了解,可以帮助人们尽早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前的一些反常之举,及时予以关注和预防,这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未成年人犯罪前的征兆表现,学校、家庭、社会对此应采取何种对策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这两个方面予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立足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通过理性研究,探讨当前法庭教育制度与研究存在的不足,诸如尚未重视法庭教育与其他有权机关教育职能之间的衔接性和科学定位;将法庭教育等同于庭审教育、将庭审教育局限于庭审中的某个固定环节等等,将有助于促进法庭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实现这一制度的应有成效。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的“第三公害”,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日益增长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青少年的犯罪心理,找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源,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青少年犯罪问题,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内在机理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人们往往把青少年犯罪归结为社会、学校、家庭、个体等因素的诱发物,但具体如何发生却研究不足,没有真正揭示青少年犯罪的内在机理。本文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因素;外在环境和条件是青少年犯罪的诱发因素;权益侵害是青少年犯罪的激活因素;个体素质是青少年犯罪的调节因素;而青少年犯罪的行为选择是借助于心理机制来实现的。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回归模型显示,交往状况对未成年人是否陷于犯罪具有相当的预测力,其在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防止体系中均应占据与其权重相当的位置;未成年人与朋友交往的频率不是预测犯罪的有效变量,关键在于交往的内容和交往对象的类型;不同交往理论的基本研究假设获得了数据支持,在未成年人同侪(辈)交往问题上显现出优于社会控制理论的解释力。人们判断未成年人交往性质的通常标准或指标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刑事污点消灭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污点制度对当事人尤其是未成年人不利的评判效应,对未成年人的发育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有违刑事处罚的目的,我国应当确立未成年人刑事污点消灭制度。在适用未成年人刑事污点消灭制度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定的要件和程序。法定的要件包括一般要件和实质要件;法定程序包括申请、管辖和受理、审理和监督、裁定和送达等具体程序。未成年人刑事污点消灭制度具有消除犯罪记录、改变法律评价和免除前科报告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