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价值观认同是一个动态的实践构建过程,随着人们学习和生活的互联网化,互联网成为人们价值取向的鲜活反映和价值观建构场域。以"兴趣"为纽带的虚拟社区加速互联网族群化、圈层化的发展,对青年核心价值观传播与认同构成新的挑战。身份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构成一个多维关系,三者具有"共域性"。身份认同是价值观认同的折射,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也是价值观的塑造过程;反之,身份认同也需要价值观认同的引导。情感认同是价值观认同的转化,同时也促进价值观的行为认同。虚拟社区中价值观认同的维系需要建立仪式等多种情感体验机制,把价值观认同转化为网民在社区中的文化认同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网络游戏虚拟世界作为一种虚拟社区,成长如此之快,根本原因是由于它具有不同于其他网络虚拟社区的特性。本文从最受大众欢迎的网络游戏虚拟社区入手,总结出新媒体时代虚拟社区传播的新特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媒介与社会文化整合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化整合包括一定社会文化体系内部、不同社会文化体系之间以及社会文化转型中新旧的社会文化形态之间的整合等不同层面。网络媒介以其特有的超时空性、开放性等特性对当代社会文化整合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实践上,我们必须以积极、科学、创新的态度,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有效地实现社会文化整合,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电脑不再是一个奢侈品,它迅速地出现在众多普通人的家庭中。电脑的普及加上网吧的飞速发展,使得今天的青少年可以更为容易地接触到互联网,随之,网络所引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家长及学者的关注。而对于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仅仅靠青少年的自律是难以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鼓励青少年上网的同时,注重引导他们客观地去认识网络媒介以及该媒介上的信息,从而成为信息社会中具备网络媒介素养的公民。本研究针对我国目前城乡二元分割的状况,分别对商丘地区城市及农村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比较二元体制下城乡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及网络媒介素养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5,(9)
和谐、互信的社会网络关系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完善,而互联网的出现对社会资本营造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深度访谈,从网络嵌入视角分析了基于虚拟社区的参与内容及行为对城市弱势群体社会资本构建的影响,发现虚拟社区在维持社会资本方面作用显著,但是否能帮助该群体提升社会资本受信任、网络密度与联结强度、异质性网络扩张、具体参与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钦  王露 《今传媒》2012,(11):37-38
网络媒介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工具。针对武汉经济开发区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接触和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使用更加主动积极,使用频率也较高,但在网络使用效率、网络使用水平、网络使用性质等方面依然处于较低层次,而且由于年龄、文化、性别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内部各个群体之间的网络接触和使用情况也呈现出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为亚文化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极客文化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伴随着各种新兴传播媒介的发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社交型知识问答社区,知乎以其"专注、认真、负责、原创"的问答环节吸引了不同领域的极客常驻于此,而极客们也充分利用知乎这个平台将极客文化和极客精神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受众的角度出发,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本出发点,以百度贴吧为例,研究虚拟社区的用户黏性来自何处。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用户的消费动机和使用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显示用户对贴吧的消费动机主要有四种:功利性表达动机、社会交往动机、信息性动机和娱乐易用动机,前三项动机越强烈,对贴吧的使用越深入。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社会资本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构建学术虚拟社区持续知识共享的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究学术虚拟社区用户持续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以科学网社区用户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调查获得370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知识共享的满意度显著地影响持续知识共享的意愿.  相似文献   

10.
从社区到社会网络——一种互联网研究视野与方法的拓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BBS等虚拟社区的影响有所减弱,而由SNS、即时通信、博客等应用构建的新兴社区的影响正在上升,这些新的应用也促进了人们的社会网络的形成与拓展。借鉴社会学的社会网络理论来研究这些新的应用及其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人们从传统虚拟社区向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网络的迁移,体现了网络使用者从社会归属需求向社会资本需求的升级,而印象管理、自我表达、情绪调节、社会交往、社会分享、社会参与等其他层面需求则与社会资本需求相辅相成。互联网上的社会网络对于个体的影响,目前主要在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是一对一的互动对个体的态度、行为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一些传统理论中得到解释),而这种一对一的影响还可能通过社会网络来传递,从而形成一种社会性影响;另一方面是社会网络的结构对个体所施加的影响,例如,社会网络中的权力关系的影响、社会网络中的派系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1.
张玲璐 《新闻世界》2012,(10):87-88
本文以“郭美美事件”为例,通过对传统媒介如何整合网上舆论,扩大舆论的影响力;传统媒介起到“接力棒”的作用;网络媒介善于吸收传统媒介精华;传统媒体等舆论领袖积极参加网络讨论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是怎样互动的。通过对传统媒介表达舆论意见时更具系统性,完整性;传统媒介的报道更具持久性;传统媒介有利于稳定社会情绪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互动原因。  相似文献   

12.
网络媒介的议程设置——以“艳照门”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冠希的“艳照”在网上泄露以后,网络立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艳照门”热议,广大网民对此事近乎疯狂的讨论似乎又陷入了一个非理性的误区。这场“艳照”风波拷问了娱乐圈的道德底线,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艺人的隐私问题如何保护以及媒体无休止的炒作是否过度、网民的非理性行为等问题的深思。本文试图从媒介议程设置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事件,分析该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并探讨如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社会群体的"小镇青年",其数字化阅读在手段、行为与内容方面有突出的特征.研究发现,他们的数字化阅读行为具有因生存环境所限依赖单屏阅读、付费阅读率低,受"脱域"处境影响以虚拟社区成员的方式阅读,受文化资本匮乏影响喜好"爽文"题材等特征.这造成该群体易身心迷失,形成"信息茧房",同时主流话语遭到消解.对此,有关部门需重视该群体,以提供适宜内容,促进群体间交流,并提升家庭文化资本等方式来应对.  相似文献   

14.
与现实社会的传播网络相比,网络公众的表达沟通在产生原因、稳定性、强度和互动手段上都呈现不同特征。文章探究了网络公众的表达沟通模式,并以人民网"强国论坛"为例,分析现阶段网络公众表达沟通的现状,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不同公共议题,网络公众的表达沟通程度参差不齐,粗糙零散,未见成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虚拟社区的兴起,有学者认为,注意力经济时代,用户在创造注意力的同时,还在创造沟通力,沟通力是注意力模式的外在表现。因此,研究沟通力也是研究注意力模式的方法之一。并将这个日益由互联网技术统治的时代称为沟通力时代。本文以虚拟社区宝宝树为例,研究了该社区的沟通力情况,以及沟通带来的注意力在生产、加工、分配、交换和消费模式上的变化。研究结果认为,在沟通力时代的虚拟社区中,注意力生产呈现差异化趋势,这体现在人们对产品需求随年龄、地区等因素呈现差异。注意力加工细化和个性化,人们倾向传播和关注个性信息,以获得别人的关注。注意力主要分配在日常渠道论坛中,游戏渠道是注意力停留时间最长的渠道。注意力在交换过程中日益呈现出用户-沟通-商家的反流通方向,即用户在沟通中提出需求,商家再进行满足的生产营销过程。  相似文献   

16.
网络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都包含着一定的场所、一定的人群以及相互提供各种交流信息的特点.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要深入到虚拟社区中,为读者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组织读者相互服务.由此,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空间将得到有效地拓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重新反思媒介和认同的关系时,跳出了以往研究中那种以媒介为中心的视角,转向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视角,从他们建构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反观媒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本文选择网络社区的典型代表豆瓣网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对社区活跃用户进行了观察和深度访谈,梳理了社区成员建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过程与机制,并从中发现了作为传播环境的媒介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电子信息的蓬勃发展产生了潜力巨大的虚拟社区话语市场和人际关系互动空间,豆瓣、掘客、微博、微信等社区平台层出不穷,以趣缘为核心建构的虚拟社区为游离的个体寻找同类提供了更加理想的"共鸣广场",给文化传播和社会交往带来了不一样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弱势群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弱势群体寻求和获得社会支持的途径也趋于多样化。其中,互联网成为一些弱势群体寻求和获得社会支持的主要手段。本文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乙肝论坛肝胆相照为研究对象,对其社会支持的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虚拟社区中的社会支持关系网主要是由位于中心处的若干会员支撑起来的,越靠近关系网中心处的成员信息交换越频繁,交换的信息数量也越多;论坛成员获得的社会支持的种类与成员的活跃程度存在着相关关系。因此,个体要想在虚拟社区中获得更多种类的社会支持必须积极参与论坛讨论;论坛也应该采取措施鼓励成员多发帖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外部手段增进成员之间的认同感。本研究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如何改进自己在网络社区中寻求社会支持的理论指导,也为肝胆相照之类的弱势群体论坛和网络社区提供了进行改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介绍了"欧洲图书馆"、"欧洲人"项目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以这两个项目为例,探讨了欧洲图书馆在虚拟社区建设上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经验,以及对我国图书馆网站虚拟社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