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自然语言环境与外语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提出外语习得可以通过营造"准自然语言环境"而实现.外语习得产生或依存于"准自然语言环境",它为外语习得提供了大量可理解性输入,同时有利于外语习得者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习得过程中去.学校与社会都应重视创造"准自然环境",营造浓厚的外语氛围.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习得过程看低龄儿童学习外语的利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语言习得的规律出发,在对母语习得与外语习得的差异分析及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营造良好的外语环境,创造更多的言语实践机会是儿童外语习得能力得以快速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学语言需要语言环境,有些人认为在中国可以像习得二语和习得母语那样习得外语。本文从"学得"和"习得"的区别和通过对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别入手,分析了我们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不同,说明我国英语学习者是"学得"英语,而不是"习得"英语。  相似文献   

4.
克服“花盆效应” 构建外语自主学习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离不开交际环境。语言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都要有语言的习得环境。也就是说,无论语言的学习与应用,都要有语言存在的言语环境。目前,外语的学习主要还是通过课堂学习的模式来完成的,因此,营造一个便于学习者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言语环境,构建学习者自主的外语教学模式,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张云 《考试周刊》2009,(52):113-115
随着外语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外语学习的低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从关键期假说着手,探讨了与年龄问题有关的研究,并分析了在自然语言环境下和正规课堂环境中不同初学年龄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速度和最终水平的表现.通过探讨和分析,本文认为外语学习并非越早越好,并提出了对我国当前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五个假设对我国大学生外语环境下习得词汇有指导意义。有3,000以上词汇基础的大二以上学生加大课后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自主阅读量,即进行可理解性自然语言阅读输入,不仅能有效增加词汇量,而且能有效提高已知词汇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习动机是制约外语习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学习动机决定了学习者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通过Krashen"习得/学得假说",了解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式,分析外语习得过程中潜意识活动与学习动机的关系,认为良好动机的树立能促进潜意识学习的形成,进而推动外语习得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笔者主要阐述第一语言、第二语言习得及外国语言习得之间的差异,并根据相关研究,提出促进外语教学的相应对策及技巧,如激发学习兴趣及学习原动力,尽量为学生营造接触及练习外语的氛围及环境;要求学生在表达思想时给出可理解的"语言输出";正确对待语法教学等。  相似文献   

9.
校园外语文化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理论出发,指出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校园外语文化的概念和功能的阐述,提出应该从四个方面营造适合国际化人才成长的校园外语文化.  相似文献   

10.
语言环境对语言的习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外语学习都是在课堂里进行的,缺乏自然的语言氛围。如果能营造出良好的目的语环境,将极大地促进外语学习。ICQ网络聊天活动在营造良好语言环境方面有极大潜力;但倘若利用不当,也会对语言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合理设计ICQ网络聊天活动,以达到为学习者创造良好语言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英语是中国汉语语境背景下的少数群体语言,却是除汉语之外被关注度最高的外语。当今中国的很多家庭对子女的英语教育尤为重视,为我国的家庭语言管理研究指出新的导向。我国大部分研究关注的儿童双语教育主要集中在教学课堂等非自然语言环境中进行,极少有关注自然语言环境下的家庭域双语语言实践。该文结合理论和个案研究,运用语言混合话语策略,分析双语家庭对话,探讨家庭域对儿童早期双语习得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要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  相似文献   

13.
本篇文章通过对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认为其存在与否尚无定论。且英语学习不同于二语习得,儿童在外语学习上相比于成人并无绝对优势。对于中国儿童学习英语的问题,应注重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而不是一味强调早期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语言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母语的习得充分说明了语言环境对二语习得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语言环境有自然语言环境和课堂语言环境之分,它们对二语习得有着不同的影响.文章还论述了创设语言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此观点评测中国人学习外语,所欠缺的正是这样一个充足的学习时间和浓厚的学习氛围,致使出现外语学习效率低下不高的现象。笔者认为,营造一个类似第一语言、母语的外语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英语学习环境目前在中国不是“二语”环境,还只能是外语环境。英语学习不是习得而是学得。中国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其主要策略是为学习者营造课内外真实的英语环境,提供或指导学习者获得足够的质和量的输入,从而获得正确的输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外语在线学习的逐步兴起,设计开发高质量的数字化外语学习资源已经成为改善在线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当前资源设计主要以经验为主,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而二语习得理论为数字化外语学习资源设计提供了策略性指导,包括营造真实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提高语言输入内容的有效性、综合考虑影响语言输入吸收的因素、提高学习资源的交互性、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情感状态等。数字化外语学习资源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从上述五个方面着手提高资源的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大学英语课程时容易出现"习得性无助"现象,表现为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效能感和消极情绪泛滥。大学英语课程教师必须学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帮助学生改善外语学习策略,才能帮助消除或者减少"习得性无助"现象,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9.
克服“花盆效应”构建外语自主学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离不开交际环境。语言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都要有语言的习得环境。也就是说,无论语言的学习与应用,都要有语言存在的言语环境。目前,外语的学习主要还是通过课堂学习的模式来完成的,因此,营造一个便于学习者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言语环境,构建学习者自主的外语教学模式,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花盆效应”概念解说“花盆效应”是奥地利地质学家修斯于1875年在他的地质学论著中首先提出的。“花盆效应”在生态学中叫局部生境效应。众所周知,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离开了自然的生存环境,只要人工…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外语教学与外语习得研究方面,母语迁移(Native language transfer)现象越来越引起语言学家们的重视.由于各种语言的共性与个性造成了外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现象,并对外语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以来,许多外语界的同行不断强调"外语思维",极力否认或排斥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这实际上是对母语迁移现象这一客观事实的忽视.因此,本文拟就母语迁移对英语教学及其对学生影响的实例加以分析,旨在找出克服母语迁移现象负面影响的途径,使英语教学和英语习得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