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九三八年春,我从延安到达武汉,然后去南昌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当时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房子,已经住满了人。我就去见范长江同志,当时他住在汉口江汉路附近的儿童书店楼上。他的住房,有一间会客室,和一间只能放一张单人床和一只两屉桌的小卧室。我和他素昧生平,只在《大公报》上常读到他的长篇通讯,可以说是很冒昧的。见了他之后,我就把自己的去向和身上既没有钱,又没有住处的困难告诉了他。他说,好办。这儿已有好几个平津流亡来的男女同学,暂时住在这  相似文献   

2.
从1964年的一张照片,回忆了1957年以后,我国图书馆界在"全国图书协调方案"的指引下,开展的一些协作、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3.
4.
山东省档案馆刚刚征集到一张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原珍藏于省人民检察院离休干部刘恩珍同志处,是周恩来总理与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于1960年4月19日-26日出访印度时与大使馆同志们的合影.  相似文献   

5.
1995年1月,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份从中国大陆登陆的中文电子杂志一神州学人电子版。到今年1月12日,神州学人电子版已满10岁。它的10岁,也是中国网络新闻媒体的10岁。在网络媒体万马奔腾的今天,相信人们更会对10年前孤独先行者的足迹抱有更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走进冀州市政协退休干部陈进甲的家中,书橱里的家庭档案格外引入注目,在冀州市档案局的帮助下,陈进甲将家中的重要资料分为荣誉档案、医疗档案、证件档案、作品档案、财产档案等10大类,其中有七代家谱、和睦家庭公约、回忆录以及新近出版的作品集《金秋晚霞》等。如今,像陈进甲这样建立家庭档案的在冀州市有1000多个家庭。  相似文献   

7.
《文物》杂志创刊于1950年1月。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全面展开以后,被迫停刊。但是,文物考古工作并未完全停止。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出于对祖国文物考古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冒着“重业务、轻政治”的风险,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事艰苦的发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这些发掘或发现,除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作些简略的报道以外,许多具体材料,没有发表的园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于1971年7月22日给周恩来总理写了报告,其中提到“《考古学报》、《文物》、《考古》三种杂志拟复刊,以应国内外之需要。”周总理亲笔批示“同意”。总理批示《文物》  相似文献   

8.
等电梯的当儿,一个粉嫩的胳膊环上了我的肩,"这次干部调整又没挪地儿?还在那儿蜷枉着?"她凑在我的耳边问. "蜷枉"是方言,感觉上应该是一个健康或略带点缺陷的生命被禁锢在一个相应狭窄的空间里,不能自在地伸胳膊踢腿,只能收颈缩腰,憋憋屈屈地活着.  相似文献   

9.
今年春天,找们在无锡县洛社镇采访农民夜生活的情况,镇文化中心的同志如数家珍地介绍了镇上一系列足以与城市媲美的文化娱乐设施,介绍了富裕起来的农民在精神生活上新的追求。末了,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镇上有不少居民买了钢琴,村子里买钢琴的农户也有好多家。钢琴进农家,真是新鲜事!农民夜生活的报道,要是突出这一内容,必然大为增色。于是,我们抓住这一点提出问题:农民是怎样想到买钢琴的?目前他们弹琴的水平如何?会弹哪些曲子?有没有请专人指导?……遗憾的是,介绍情况的同志对这一切似乎并不清楚,他也是从下面听来的。我们提出:最好能找几个买钢琴的农户,上门去采访一下。他答应立即同下面通电话。  相似文献   

10.
正我珍藏着一张照片,它激励我成长,鼓励我前进,已伴随我60余年。它拍摄于1950年12月中旬,内容反映的是长沙市城东区给穷苦老百姓发放御寒棉衣的动人情景,地点是在鱼圹街的一所学校里。那天,天空阴沉,北风呼呼,寒气逼人,似乎要下雨雪似的。我和同事们在毛赓平区长的带领下,很早就来到这里。这时学校操坪里已挤满了许多前来领取寒衣的老百姓。从照片里可以看到,有扎着发辫不堪生活重负的年轻姑娘和中年妇女,有饱经风霜、满脸皱纹、饥寒交迫的老娭毑和老大爷,有的穿着破长袍,有的手提取暖的烘篮,排着长队,渴望能领到我们发放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从事记者工作已近33年,然而最值得回顾的还是国家遇到暂时困难那三年的驻县生活,真是回味无穷。 1959年下半年我到报社工作刚满一年的时候,被派到玉田县当驻县记者。那年国家已进入“低标准,瓜菜代”的暂时困难时期。当时的总编辑卢振川对我谈:“现在编辑部的同志都浮肿了,你年轻,不过,去驻县一定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家里有什么困难吗?”“没困难。”我一口答应,愉快接受了任务。  相似文献   

12.
1973年春天.我时任邢台县王快镇团委书记.参加了县委党校举办的公社团委书记培训班。培训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习《中共中央1973(中发)21号文件》——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认真学习毛主席给李庆霖同志的信的通知》。我有幸把毛主席给李庆霖的复信和李庆霖给毛主席的信抄录下来.并保留至今。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0月,奥运圣火刚刚熄灭,我接到了参加北京奥运档案整理突击队的任务.带着为奥运做贡献的渴望和激情,我加入到突击队行列之中.  相似文献   

14.
刚建曾撰文《记者的尴尬》(载1993年3月21日新闻出版报),用轻松、调侃的笔调,勾勒了记者群的“世象百态”。当跨上“二轮车”穿行于工厂、农村、学校时,当拿起笔来顺着格子爬行时,我倒没有“新闻没了轰动效应”、“当不成名记者”,抑或“常吃闭门羹”、“一不小心当被告”的尴尬,而有的是与稿俱来的惆怅与心虚,生怕稿子遇上以自己的好恶随意改写稿件的编辑。 当编辑不易,当个好编辑更难。别说新闻的选择、稿件的配置、标题的制作、版面的设计,单就稿件的修改,就大有学问。 编辑对稿件的修改,大凡三种方式:一是编辑不只面对稿子,而是直接深入到稿件所反映的客观实际中调查研究,并和作者一起修改原稿;二是编辑对原稿提出修改建议,由作者斟酌后自己动手修改;三是编辑直接动手修改。相比较而言,第三种修改方式来得迅速,符合报纸报道及时的要求,因而经常使用。但如不注意,容易发生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参加南工团新闻队1949年3月,北平和平解放,我从清华大学参军。4月,随军南下,开始了新闻生涯。记得北平和平解放后,青年学生那种全然不顾个人得失。一心只想迎接新时代诞生的热情之高,如今思之,恍若隔世。我就是在这种热情中参加了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的。入团学习期间,正值国共和谈,解放军准备南下。4月22日,南京政府拒绝和平协议后,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解放军渡江作战。4月23日,南工团抽调了一批学员,组成一个新闻队、一个宣传队随军南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著名政界人士后代、台湾著名作家齐邦嫒的个人家庭回忆录《巨流河》在大陆一经出版,即引来各方关注和猜测,大家对其出版过程和是否大量删节的兴趣高于内容本身。事实的出版经过远非想象的复杂,对于一本回忆录,两岸心态却是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闲时乱翻书,从一本级页发黄的《解放军报文选》中,掉出一枚书签来。这是一枚用卡片纸做成的很普通的书签,长约三寸,宽约十余,上面印着一幅舞台速写──一名女飞行员手持飞机模型正在练习飞行动作。从落款处的红印章可以看出,这幅速写是著名美术家陈玉先的作品。书签下端的圆孔中,还缀着一条墨绿色的灯彩线,显得十分精致。这枚书签是解放军报社的赠品,时间大约在60年代中后期。当时正处在“文革”中,原本就很微薄的低稿酬制度,也被当做“资产阶级法权”废除了。那时在报上发表文章,不但不付稿酬,一般也不属真名,多用“卫东”、…  相似文献   

18.
《四川档案》2012,(3):16-17
"同志您好,这里的展品只能观赏,不能拍照。""为啥不让拍,你放在这儿就是让人看的,我拍了一下又有啥嘛。"一阵激烈的争吵声打破了都江堰档案馆的宁静,前来查阅档案的群众都慢慢地围拢了上来。大家循声望去,原来争吵来自都江堰档案馆新近举办的"印迹·流金岁月——老灌县老照片  相似文献   

19.
今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日。这位前中共党的总书记辞世已整整16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丰功伟绩,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清正廉洁,他的公仆品质至今仍深深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20.
陆潜 《编辑学刊》2001,(5):60-61
20世纪80年代初,我有幸两次到长沙采访,会见过不少著名的文化、出版界人士,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还有幸结识了杨开智老先生,受教甚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