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解答     
问:《世界历史》试用本下册提到的“小农”、“最小农”,其社会经济地位怎样? 答:《世界历史》试用本下册,第六章第一节171页引用列宁的话说:“国家支配着一切大生产资料,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权力,无产阶级和千百万小农及最小农结成联盟,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已有保证等等。”(《列宁选集》第4卷,第682页)教材在这段引语中所提到的“小农”、“最小农”,其概念是高一学生所生疏的,教师在教学  相似文献   

2.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次提到我国报刊派遣驻外记者 ,是 192 0年 10月 16日《晨报》、《时事新报》派瞿秋白、俞颂华等人赴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第三卷 ,第 93 5页 )。《羊城晚报》1982年 4月 12日转载《中国最早的驻外记者》(未注明出处 )亦称这批记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一批驻外记者、通讯员”。实际上 ,由中国人主持笔政 (《申报馆》 ,葛元煦《上海繁昌记》 ,台湾文海版 ,第 78页 )的《申报》在壬午兵变前已派访事人驻高丽 (《申报》1882年 9月 2 3日 ,第 3 3 75号 ) ;19世纪 80年代上半叶 ,《申报》还派遣了…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你们好! 《小学自然教学》1997年第3期第9页右下角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其中提到“母象是不长牙的,长牙的象一定是公象。”根据我的记忆,非洲象不管公母都有长长的象牙。为了慎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这是继东部沿海开放、开发浦东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推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由国务院正式批复,提出到"十二五"末期,要把东北地区基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以及重要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助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放大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体系、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等优势,积极探索面向"新型产业工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市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东北地区整体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该册教材的最后一课,在这一课最后一页的相关链接中提到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制定的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这两部法律的具体内容,但其实是在为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打下伏笔。而下册教材中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影印件(教材第102页)延续了上册的说法,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通过均表  相似文献   

6.
初中《世界历史》上册的封面和第26页采用了相同的一幅插图.插图下注明:"斯巴达克受了伤,还奋勇抵抗敌人的追击."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给斯巴达克这位古代英雄以极高的评价,称赞他说:"斯巴达克整个古代史中表现为最辉煌的人物.他是一个大将军(不是加里波的),具有高贵的品格,为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第3卷,第18页)马克思并说斯巴达克是他"所热爱的英雄"(《回忆马克斯恩格斯》第304页).列宁在《论国家》中说:"斯巴达克是  相似文献   

7.
疑问之一: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生活》教材第6页给出的答案是:"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第10页)。前两个模块分别讲了"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第三模块讲"文化生活",教材把这里的"文化"解释为"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顺理  相似文献   

8.
《波斯人信札》是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文学作品,开了理性批判的先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课《启蒙运动》第31页说:“《波斯人信札》是孟德斯鸠的一部著名文学作品。作者通过一位在法国旅游的波斯贵族同朋友的通信.评论法国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等问题。”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97页则说:“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彼尔·马多...  相似文献   

9.
<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2010年4月第3版,2017年7月第8次印刷)第三章第五节96页的《思考与讨论》中提到:导线中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形成了电流。电荷定向运动时所受洛伦兹力的矢量和,在宏观上表现为导线所受的安培力。由此,我们自然会想到  相似文献   

10.
在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中,《欧洲联盟条约》签订的时间出现了“1991年底”和“1992年”两种说法。其中,在《历史1(必修)》第146页中是这样说的,“1991年底,欧共体各国在荷兰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而在《历史2(必修)》第130页又说:“1992年,欧共体12因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而且在同一页上方的引言中还明确地提到签约的具体时间是1992年2月7日。  相似文献   

11.
(选自《咬文嚼字》2007年第1、2期)一、辽宁横跨辽河两岸,清朝末期属奉天省,现今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大省。你知道它为什么叫"辽宁"吗?答:辽宁横跨辽河两岸,在清末属奉天省,是我国抗击外国列强入侵的前沿阵地,战乱频仍,民生凋敝。1929年,国民政府改奉天为辽宁,取辽河流域永久安宁之意。二、江苏在清朝前期属江南省,今天是我国东部沿海最发达地区之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你知道它的得名缘由吗?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该册教材的最后一课,在这一课最后一页的“相关链接”中提到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制定的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这两部法律的具体内容,但其实是在为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打下伏笔。  相似文献   

13.
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实力较为薄弱的地区,但因其在地理区位、资源、对外合作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因此,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关系到东北地区整体的发展,关系到东北地区未来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更关系到该地区周边区域地缘政治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东北东部边境地区的经济架构,从功能区的定位、交通经济带的建设、口岸经济的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对外开放合作及次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进行分析,寻求适合东北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课本中存在着几个严重的知识性错误 ,但很少为我们同行和学生们所注意。比如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第 3 2页 )中的〔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的地址就说错了。它不是在汕头而是在当时的广州。课本第 3 5页的《早期著名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简表》中也提到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这里的南海在明清时属广州府。《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臧励龠禾等编 ,商务印书馆 193 1年出版 )第 5 91页南海条云 :“秦置番禺县。隋改南海县。明清时与番禺并为广州府治。广东省也治此。民国初移南海治佛山。”可见 ,当时的南海在广州 ,今…  相似文献   

15.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指出:“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随后介绍了山东、山西和龙门碣石以北的地理范围.但江南是何处?课文却没有说明。  相似文献   

16.
关于河流名称的标法 ,据我们自己非常有限的知识 ,似乎应遵循自上游而下游或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原则 ,但《中国历史》课本却在很多地方出现了反常的标法。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第 2 9页《周初分封诸侯图》 ,第 42页《春秋列国形势》图和第 47页《战国形势》图中的江水和淮水 ,第 5 6页《战国时期手工业的分布和商业城市》和第 73页《秦朝疆域》图中的淮水 ,第 78页《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中的淮水和江水 ,第 79页《刘邦项羽灭秦》图中的江水 ;第二册第 3页《隋朝的大运河》 ,第 69页《五代十国前期形势》 ,第 70页《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和…  相似文献   

17.
朱文亚 《地理教育》2015,(Z1):70-7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识别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了解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认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区域地图的读析方法,地理统计图的读析方法。制作地形模型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和行政区划"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通过读"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等,识别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并归纳东北地区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8.
<正>一《全宋诗》卷1700第19163页收有郑刚中的一首《海棠》诗:"几树繁红一径深,春风裁剪锦成屏。花前莫作渊才恨,且看杨妃睡未醒。"卷2649第31043页收有陈孔硕的《海棠》,卷3519第42023页收入的杜汝能的《海棠》,这二首和郑刚中的《海棠》一模一样。卷3088第36841页收有何基的一首《海棠》和前两首也几乎一样,只是将"才"改为  相似文献   

19.
线索怎样找?     
职高《语文》第一册(国家教委推荐教材,人教社1991年9月版)第三课《我的母亲》的“自读提示”、“单元小结”、“练习”等里,关于该文的记叙线索“多元化”提法欠妥。摘要如下: “本文按照时间为顺序”(见28页第二行);“写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文中六次提到,可说是贯穿全文。”(见28页第七行);“《我的母亲》以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为线索。”(见54页倒第七行);“自读《我的母亲》全文之后,理出本文记叙时间顺序,找出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见55页第四行);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第41页:“了解本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初中《中国历史》第四册第74页提到,东北抗日联军"有八个女战士在日军的重围里英勇奋战,最后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投入牡丹江".下面,对在人民中广为传颂的"八女投江"的英勇事迹,作一些简略的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的关东军在1937年有四十万人,在我国东北地区残踏、蹂躏,到1938年增加到五十万人.他们对东北人民加强其法西斯统治,进一步实行“归屯并户”和“三光”政策,使抗日游击区广大农村变为一片焦土,并在经济上严密封锁,严格管制东北人民的衣食住行,连一尺布、一斤棉、一粒粮都不准外运,妄图隔断抗日军民的血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