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回归生活是小学德育的应然选择。回归生活,注重人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回归生活,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回归生活,德育方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相似文献   

2.
生命化教学提出“完善生命”,“完善人格和心灵”等很高的目标,但只关注生活、情感体验和师生交往互动等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口号,特别是“MM教育方式”,对“生命化教学”是很好的解读.这种学说对我国数学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生活就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语文课堂应和现代儿童的社会生活相融,语文教学应和现代儿童的生活经验结合,语文活动应和现代儿童的心灵相通,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使语文真正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化的语文”。赋于语文教育以生活情趣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积才 《师道》2014,(1):4-6
心灵是生命活力的本源.心灵存在于人的躯体并赋予躯体以生命气息。心灵中蕴藏着无穷的精神力量。教育要通过教师的心灵创意.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灯.不断地“添油、挡风和排气”,让心灵之灯越燃越旺盛.  相似文献   

5.
潘新和 《福建教育》2005,(12A):18-19
写作.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生活的生命化与心灵化。生命化、心灵化的生活是一刻也离不开想像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需要生活,更需要想像。  相似文献   

6.
朱淑真在封建桎梏下承受着爱情与婚姻给她带来的不幸以及世人的诽谤.在这样一个没有温情的世界里,她唯有寄情于梅花,与之心灵交感、相依相伴,慨叹自己生命的不完满,并表现出孤高坚毅、与现实不相妥协的刚强性格.她的一生充分展现了一个封建女子残缺的心灵生活以及封建礼教对女性合理追求的残酷禁锢,表达了她对人性、对社会的控诉和谴责.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新的课程资源观,它要求教师从社会中、生活中、教学中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无处不存在着错误,有时是教师的,有时是学生的,有时是教材的。“错误”也是一份资源,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善于挖掘并运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将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将会使我们教学相长。一、“错误”让人性流露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新的课程标准把语文学习的过程诠释为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写作最宽广的舞台,写作是个体最独特的生命体验,馥郁芬芳的生活拨动我们的心弦,温情脉脉的文字自然从笔端流淌.作文教学"生活化"是改变中学作文教学困境的必要手段,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来,在人文艺术领域,人们往往非常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处境和心灵体验,关注艺术生活的人文化,以至艺术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命哲学、诗性哲学或人文哲学。然而,在科学领域,人们往往很少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处境和心灵体验,很少关注科学生活的人文化,以至  相似文献   

10.
写作需要的不仅仅是外部的生活,而是回归到每个独特生命个体中的内心的发现,写作需要的不仅仅是眼睛,而是敏锐而乐于发现生活的心灵。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有没有意思,值不值得回味与记录便是取决于每个不同的生命个体独有的心灵感悟。写作是一场生命的言说,只有引导学生回归心灵的发现与探索,通过体察内在语言,捕捉内心的变化,才能不断地丰满生活中各类相似的生活场景,才能书写出属于每个生命个体独一无二的真实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11.
学习语言,同时也就是对沉淀于语言中的人的生命、人的意志的体验,对蕴含于语言中的人的生存、人的生活的认同,也就是作为人类的心灵之声的语言对具体个别心灵的同化。总之,语文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语言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语言中反映着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和人生命的本身。语文教学的最大价值当是它的人文价值,语文教学就是要实现语言这一无与伦比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于写作而言,生活不只是表面意义上的客观事物和生存活动.而是和心灵产生过碰撞交流后产生了独特的体验并成为了心灵一部分的那些现象和事件。”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始终被生活浸泡着,他们所缺乏的并不是“走千里路”去寻找生活,而是感知生活,走进生命成长的喜悦与幸福之中。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体验情境呢?  相似文献   

13.
一般说来,在人文艺术领域,人们往往非常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处境和心灵体验,关注艺术生活的人文化,以至艺术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命哲学、诗性哲学或人文哲学。然而,在科学领域,人们往往很少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处境和心灵体验,很少关注科学生活的人文化,以至科学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实证哲学、逻辑哲学或分析哲学,  相似文献   

14.
赏识教育推广者周弘老师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孩子的心灵看到生命的光明,为孩子建立一个心灵的家园."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具有受暗示性,而且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教师应努力营造暗示的氛围、平台,有效诱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对决定人生幸福和生命质量的个人内在智能构建不断扩容、积极强化.探索长期运用"幸福账本"是构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实践形式之一,追溯"幸福账本"成为落实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灵家园"的行走轨迹.  相似文献   

15.
一、生命教育对灾后教育重建的重大意义 (一)灾后师生心灵重建迫切呼唤生命教育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师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还有刻骨铭心、持续不断的心灵撞击。部分学生表现为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回避社交、行为退缩、丧失生活热情,对生命和人生意义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6.
生命哲学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生命哲学把生命看作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体验、领悟,即心灵的内在冲动、活动和过程;强调生命的变异性和创造性以及作为生命体现的心灵世界的独特性,强调生命和激情对理性和经验的超越.用生命哲学反观现实中的幼儿园教学,可以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教学的功利主义--生命意义被消解,教学与生活分离--生命的根基失去,教学的高控制--生命的灵魂与创造性泯灭.生命哲学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学应关注幼儿的体验与生活,彰显幼儿的个性与创造性,使师幼成为平等参与的体验者.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达到身心内外和谐发展境界。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点燃生命之火,为孩子们创造真正的教育生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精神与精神的相遇、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在师生互敬互爱、互助互学中携手共创人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意义问题是生活本身的问题,人就是在追寻意义中获得生活的超越和心灵的安顿。传统德育远离生活,遗忘了人的生命价值,远离了人的生活体验,缺乏主体之间的交往和对话,导致生活意义的缺失。要走出这种困境,当代德育必须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引导学生保持生命惊奇、坚守生命信仰、关注苦难体验、培养超越精神、走向交往对话以及追求幸福生活,从而使学生逐步改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生命教育对灾后教育重建的重大意义 (一)灾后师生心灵重建迫切呼唤生命教育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师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还有刻骨铭心、持续不断的心灵撞击。部分学生表现为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回避社交、行为退缩、丧失生活热情,对生命和人生意义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20.
翟莹 《考试周刊》2011,(84):225-225
课堂牵动着教师的心,极大地影响学生情感体验的形成,这样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和生命的启迪。生态课堂应该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课堂教学应致力于促进学生完整生命的健康成长。在课堂教学的一瞬间,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