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科以其独特的优势 ,为美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成为美育的重要阵地。一、美育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在审美愉悦中学习语文 ,使语文教学富有生气和活力。中学语文课 ,有时讲成“政治课” ,有时又讲成“语言文字课” ,即纯工具课。讲成“政治课” ,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政治概念和条文 ,将生动形象的文学作品贴上政治标签 ;讲成纯工具课 ,则往往割裂了文章的内容和形式 ,把语文课变成了纯知识传授和咬文嚼字。学生厌恶学习语文 ,教师教得索然无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十分复杂 ,但忽视语文美育 ,忽视形象和…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学习各门知识的基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和进行革命斗争的武器。进一步教好语文课,以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重大作用。目前,我省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正在关心和研究怎样进一步教好语文课的问题,以便不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或文学课,这是十分及时而必要的。这里,根据了解的一些情况,对怎样进一步教好语文课谈点个人意见,期与同志们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一条很有权威的禁律:“语文课不能讲成文学课”。在讨论到语文课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时,除了别的种种原因之外,其中还有赫然的一条,就是语文课讲成了文学课。因此不少语文教员,都在引以为戒。在讲解课文时,即使他所讲的是文学作品,也都尽量避免涉及文学因素,以免有把语文课讲成了文学课的嫌疑。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认真地思考和分析就会发现,“语文课不能讲成文学课”这个提法使丰富的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走向了单调和僵化,这个提法是不够全面的,也是不够科学的。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天,在《人民教育》上读了几篇讨论中学语文教学问题的文章,知道前几年语文教学中曾经发生过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或文学课的偏向。借用刘光《中学语文课本的编辑意图》中的话来说,这种偏向的具体表现是:“或者离开词句篇章的具体讲授,  相似文献   

5.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而言,阅读教学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处理阅读教学多半是依据《教师教学用书》,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因而效果不佳,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本质的提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时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要么是以政治思想为主,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要么是以分析语言为主,大讲特讲词法、语法、章法,往往是教师有讲不完的内容,而学生无动于衷,把语文课上成了语言分析课。要想真正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应当坚持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对语文这门语言文学课太偏重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结果把语文课变成了文学知识课或文学评论课,从而大大弱化了"语言的艺术"这一文学本质。文学是人学,心学,美学,语文是一门极具文学色彩的实践性学科,因而现代的语文教学,对语文能力的培养决不能靠单纯的记忆几个字词,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对语文这门语言文学课太偏重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结果把语文课变成了文学知识课或文学评论课,从而大大弱化了"语言的艺术"这一文学本质。文学是人学,心学,美学,语文是一门极具文学色彩的实践性学科,因而现代的语文教学,对语文能力的培养决不能靠单纯的记忆几个字词,  相似文献   

8.
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教学内容"是个什么问题? 语文教育研究,有一些旁人看起来很奇怪的论题:比如"语文的性质是什么?""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究竟是干什么的?""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语文教师有一个郁积于心而旁人却几乎没法理解的困惑:不知道教什么!正如一位语文教师所感叹的:"语文教师太难当',这是不少教师的呼声.难在哪里?一是无‘抓手'.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大纲》告诉我们,不能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分割开,既不能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能讲成纯知识课,要根据语文科的特点,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渗透”和“潜移默化”上下功夫。一、通过阅读的形式,用自然渗透的方式去影响学生的思想。统编课本中,有一些利于对学生的爱农思想教育,但这几篇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效率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摇摆不定。从一九五五年以来,先是文学和汉语分家;在分而复合之后,强调语文课的政治思想教育;过了一段时间,又强调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就这样翻来覆去,覆去翻来,始终没有主心骨。在文化大革命中,开始是与文艺课合并,接着又出来了与政治课合并的论调。更有甚者,是初一的学生,字尚未学会多少,也要去“以社会为工厂”。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没有具体的要求和计划。一篇课文,想怎样讲就可以怎样讲,想讲多长时间就可以讲多长时间。长于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作为语文学的工程学科,担负着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开发语文智力、进行语文德育、渗透语文美育等多重任务。这些任务只有通过语言教育、文章教育、文学教育才能顺利完成。建国近五十年来,语文教育曾经出现过三种偏向:一是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它片面强调了语文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二是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它片面强调了语文课的文学教育任务;三是把语文课教成语言课,它片面强调了语文课的语言文字教育任务。这三种偏向究其根源,是不明确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和浓郁人文性的双重特质,是没有抓住语文教育的主要矛…  相似文献   

12.
教师讲课,要求把课文内容讲清楚。这是最低要求,同时,对某些教师来说,也可以说是最高要求。就是说,必须把课文内容讲清楚,但也不要求在课文之外,超额地再去讲些什么。例如语文课,只要求当作语文课来讲,不要求当作政治课或文学课来讲。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文学课的教学,有一个根本宗旨是不能偏离的,即把文学课上得具有文学味。长期以来,中学课堂上的文学课没有将“文”和“道”的关系处理好,要么上成了“语文版”的政治课,成为“时代的传声筒”;要么上成了生活课,成为“自然主义”的代言人,长此以往,让中学生鉴赏能力偏低,审美趣味偏淡,文学在学生心中卷不起波澜。20世纪60年代,语文界曾有过一次要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大讨论。其中有一位叫洛寒的作者发表了一篇名为《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文章,文章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内涵,在当时影响很大。几十年过去了,教育观念也在不断…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很多公开课中,就很少能看到"讲"得很好的课了。但我觉得中学的语文课,还是要好好地"讲"。 其一,语文是靠对语言的感受来提高素养的学科,在课堂上,老师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学的理解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5.
早在50年代末,就有人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即反对出现两种偏向:在语文课上强加一些空洞的说教和让过多的文学分析取代学生的学习。到了90年代末,又掀起了建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社会震荡最大的一次关于语文学科性质问题的大讨沦。教育工作者面对这场大讨论,不能不深深感到了一种困惑:“语文.你到底姓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庞杂,头绪纷繁。要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总体上把握其特性,从宏观上考虑教学原则。一、明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学习与运用相结合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之点就是它的工具性。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点必须首先明确。五十年代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文革”时期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除去少数别有用心者外,大多是由认识糊涂所致。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需要教师明确,也需要学生明确。只有让学生懂得学好语文这门工具课对于今后的学  相似文献   

17.
怎样才能把.语文学好?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关键在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必须真正懂得语文课程的教学规律,加强自身的语文素养,对文学有一种真正的感悟,才能把语文课讲好;而老师讲好语文课,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关于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克服的倾向,大致有三种:一是将语文课教成政治课;一是将语文课教成语法课;一是将语文课教成文学课.这是因为:语文课虽然包括有深刻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但语文课决不等于政治课;语文课虽然包括语言规律,即语法知识的内容,但语法课代替不了语文课;语文教材中也确实包括不少文学作品,但文学和语文,在学术畛域上,本是两个不容相混的概念.为了有效地克服上述三种应该克服的倾向,我主张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文学因素的讲解,借以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法、逻辑的运用,形象思维的发展.以及阅读和表达能力的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关于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克服的倾向大致有三种:一是将语文课教成政治课;一是将语文课教成语法课;一是将语文课教成文学课。这是因为:语文课虽然包括有深刻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但语文课决不等于政治课;语文课虽然包括语言规律,即语法知识的内容,但语法课代替不了语文课;语文教材中  相似文献   

20.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多向迷失。 我国古代有“歧路亡羊”之说。也许就是由于“歧路”太多的缘故吧。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走着一条弯弯曲曲的道路。有时语文课被讲成了“政治课”,为了配合形势,抓住课文中的某一点,生硬地联系实际,随意地发挥、说教;有时被讲成了“文学课”,大谈其文学史、形象思维、典型创造;一时被讲成了“工具课”,只讲文章表情达意之法,不管其思想教育因素。到了“文化大革命”,“工具课”遭到了严厉批判,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批判的结果,语文课走到了另一极端,又变成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成了“政治工具课”。近年来受高考强劲有力的影响:又出现一个新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