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爱诗,我爱读歌颂总理的诗,我更爱读柯岩的《周总理民,您在哪里?》。每当我听到作者满怀激情的呼唤,每当我唱起为这首诗谱写的歌曲,我总感动得禁不住流下泪来.短短的一首诗,为什么能如此感人肺腑,会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我觉得,在千百首同题材的诗篇中,这首诗有其新颖独创之处。首先,激动我们心灵的,是诗篇中饱含的内在的激情。诗而无情,何以为诗?自己不是火种,怎能点燃别人?在这首诗里,作者深厚的感情,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意境深远,形象鲜明,情与景相得益彰,真能“迫使”你与诗人同呼吸共悲欢了。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形式 ,因为诗与人在生命和心灵的深层血魂交融 ,高度统一 ,没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就不可能感发 ,而且必须意象生动 ,意境幽美 ,诗句清新凝炼 ,形式奇丽妙美。正如牛人在《诗》中所写的 :用一杯 /灵魂的酒 /把心点燃 ;又如在《诗人》中所写的 :你是诗 /我是人 /微妙的幽会 /来自心底 /可见诗之美妙和难以读解。那么 ,怎样解读和欣赏作者的诗呢 ?一、从人生道路寻觅心灵轨迹在作者的诗中 ,《走出老牛坡》是最重要的一首。因为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完整抒写 ,全诗四节 ,可理解为 :诞生的悲剧 ,命运的选择 ,生命…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诗歌大多是抒情诗。人生在世,常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灵感动,这种心灵的感动或源于自然界的“物象”,或来自人世间的“事象”。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敏感的心灵,或喜或怨,或哀或乐,酸甜苦辣,各种情意在心中涌动,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诗。那么,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把内心的情意表达出来的呢?有哪些规律可寻呢?一富于形象、注重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抒情诗中,一个个饱含作者情意的物象、事象叫做“意象”,它们和谐地组成一幅幅画面,叫做“意境”。这意境实际上就是诗人心灵感动的原因和过程。诗人心灵的感动是因外物引发的,而不…  相似文献   

4.
一、充分运用已有的信息标题,一般能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揭示思想内容,甚至哪类诗等;作者,能向读者揭示诗歌的背景,作者的风格、倾向等;注释,除帮助理解内容外,还可能暗含着答题的内容。如: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思考:1.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是哪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你怎样理解诗题“倦夜”?提示:准确理解这首诗,应从标题、作者、诗文三方面着手。“倦夜”,题目首先吸引了读者,夜晚是安眠的时候,怎会出现“倦夜”的感觉呢?杜甫生活的时…  相似文献   

5.
入编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这首诗结构严谨,法度森然,表现的是作者游览武侯祠的时候,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作者杜甫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将自己内心忧国的情怀,以及以身许国的抱负,与对诸葛亮德行的称颂以及"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作者与诗中人物心灵相通。  相似文献   

6.
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两千多年来,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诵习它,研究它,就诗中有关的许多问题进行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有不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思考了一些问题,如作者怎样安排这篇长诗的结构?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作者的战斗激情在诗中如何  相似文献   

7.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眼也应该是透视诗人情感的窗户。扣住诗眼分析作者所表现的情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有效方法。一、诗眼在诗题中,直接表露出作者的情感。《春夜喜雨》是唐朝诗圣杜甫的七律名作。欣赏此诗,扣住诗题中的"喜"字,便可把握诗人的情感。因为此"喜"是诗眼,是诗人喜爱、兴奋、愉悦之情的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寻找     
这是一支很柔润的心灵小曲,是带着少年人寻梦的韵致的。诗的第一节就打动了我。小作者要“寻找一扇窗”,显然是用了诗的象征手法,其实他已经“寻找”  相似文献   

9.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是一首较为动人的儿童诗。爱心和同情心是整首诗动人的意韵。在突出新时代儿童美好的心灵时,作者力戒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一咏三迭,连造悬念的方法,令全诗情趣盎然。诗人把这些人文情怀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读者可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笔者认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新时代儿童美好的心灵,是这首诗备受喜爱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欣赏     
蝴蝶与男孩。这是本文的主角与欣赏的对象。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纤细的笔触,质感的文字,抒写了自己的心绪与感受。一个小男孩,在明媚的阳光下,微风、花坛、草丛……一幅富于意境的图画中,跟一只只灵动的小生命在嬉戏,或者说在欣赏,但就在这美丽的画面几乎定格时,另一个不和谐的场面呈现在作者面前,小男孩捕捉了一只小蝴蝶!作者从这两个不同的场景中展开自己的思维活动,在思索小男孩的动机与自然美丽的不和谐。当作者看到小男孩经过思考后,把小蝴蝶放飞时,终于松了一口气。作者描写小男孩的行动,并且从他的行动中看到他的思维活动,从侧面刻画出小男孩美丽的心灵。其实,在作者描写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作者的心理状态,看到了作者追求美的美好心灵。作者由细琐的生活画面中引发对美以及原生态的自然情状的看法,在行文中既欣赏了自然美景,又欣赏了小男孩敢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展示美好心灵的情景,不禁让人深思:什么是美?人类应当怎样对待自然美?对于这些,作者没有直白地向人们昭示,但在文章背后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本文选材独特,描写精致,文句优美,不失为一篇美文。  相似文献   

11.
夜是个精灵     
夜是个精灵,陪伴着你,它的声音,丝绸般柔,丝绸般美丽。它是个寂寞的收藏家吗?心灵的空虚被它带走了,眼神的茫然被它带走了,孤独、伤感和失落都被它带走了。我知道它正在认真地改变它的面貌。[议一议]这首诗写出夜的美丽与夜的灵性。夜,在人们的笔下往往是可怕的或者是捉摸不透的,而作者却赋予夜灵性,写出夜能抚慰人的心灵。把夜形象化、人性化是这首诗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新意。夜是个精灵$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天一学校初一年级@卞亚兰  相似文献   

12.
欢乐     
告诉我 ,欢乐是什么颜色 ?像白鸽的羽翅 ?鹦鹉的红嘴 ?欢乐是什么声音 ?像一声芦笛 ?还是从稷稷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 ,如温情的手 ?可看见的 ,如亮着爱怜的眼光 ?会不会使心灵微微的颤抖 ,而且静静地流泪 ,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 ?从什么地方 ?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 ?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 ?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对于欢乐 ,我的心是盲人的目 ,但它是不是可爱的 ,如我的忧郁 ?【解读】这首诗的饶有兴味之处在于诗歌主体的自问自答。对于“欢乐”这一抽象却又诉诸人的感觉的事物 ,作者在诗中用了三个设问来建构…  相似文献   

13.
诗是抒写心灵的艺术,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它最富于灵气。在校园文学方兴未艾的今天,关于诗歌的话题也就多了起来,下面就同学们如何去读现代诗谈一点粗浅的看法。诗和心灵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诗歌能够直接地、聚焦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诗歌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能够巧妙地宣泄感情发生、延续、收结的流程,对同学们有天然的感召力,因此诗歌容易被大家接受。引导学生欣赏诗,创造诗意的生活,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也是提高同学们文学素养和欣赏品位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去读现代诗呢?一、读熟:感知诗歌的节奏优秀诗…  相似文献   

14.
黄洁 《考试》2010,(Z2)
有关诗歌形象方面的试题表述有: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进行简要分析。2.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一首思乡之作。有人认为该诗表现乡思的怅惘无奈、沉痛悲伤;也有人认为这乡思非但不悲,反而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甚至还流露出欣喜和愉悦。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为什么这样认为?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渡桑干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前人评价诗中“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无端更渡”是什么意思?你是否同意…  相似文献   

16.
读诗最重要的是感受。文章谈模糊性阅读意在提倡一种纯心灵的阅读方式,特别是初次阅读,不以理智介入思考分析,纯以心灵感受诗的内在情感、情绪、气氛,和与诗人人生经历紧密相连的生命体验。对于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中西方诗歌,模糊性阅读所获得的心灵感受是深层解析的基础,和最终要回归的本原。只有通过模糊性阅读,才能真正把握诗质。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同时又是学生的老师、家长、朋友和知已。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需要我们班主任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时刻变换自己角色,用自己的智慧和方法来打开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2015年4月,一首名为《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的小诗火遍网络,感动了万千网友。让人惊奇的是,这首诗的作者竟然是一位只有8岁的小女孩。不过别看作者年龄小,许多网友读完这首诗后都赞叹不已,有网友甚至称这是自己2015年读到的最感人的一首诗歌。的确,这首诗中满含着一个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热爱与思考。读完以后,相信你也一定会被感动。  相似文献   

19.
标题《提前下车》就抓住阅读者探疑之心:为何提前下车?一览之下恍然:需要让座。让座是常事,何必提前下车?读完方知。整个事件于常态下设疑,引发阅读者兴趣,是成功的一笔。事件的叙述中交代细密而简洁,叙写平实中有跌宕,又是成功的一笔。在事件中展现人物形象是成功的另一笔:卖菜老人在车中的困窘伴随着我的心灵历程冲撞着阅读者的心灵,我与阿星的窗外凝望与心灵凝视绵延着阅读者的德在现实中受到质疑,这种疑问折射出当今的社会风尚,社会变革中道德的崩溃与重建是更深的思考,小作者在心灵的历程中坚守了一方净土。不论其它,单就以上而言,按中…  相似文献   

20.
学生读后,教师问:你们觉得这首诗好不好?然后再问作者:你觉得自己写得好吗?哪一句是你最得意的?老师也写了一首和你同题的诗,你敢和我比一比吗?(老师写的诗较平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