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令不少青少年神往,清华园的魅力吸引着不少年轻人前往“朝圣”!作者以优美而精细的笔触,记述了游清华学府的经历和感想。本文的特点是写景层次清晰,记述详略恰当。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清华园,对一路上所看到的景色作了描写,对林阴小道上的行色匆匆的背影作了描写,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朱自清的名作《背影》。沿着旅游的路线,作者描述了庄严的大礼堂、大草坪、六角亭、荷花池、清华大学的主楼和各种各样的体育场馆等等,生动地记述了清华园优美的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这所闻名遐迩的高等学府,感受到清华园清新…  相似文献   

2.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独处”时的“心理独白”,或者说是朱自清先生刻意营造的一个“梦”。文中作者所“梦”到的地方在哪里呢?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身处北京清华园的朱自清先生到底惦记着江南的什么呢?我们来看作品的描写“: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作者在文中还引用了《采莲赋》和《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句子。显然,弄清楚“采莲的事情”所包含的意蕴是解开作者江南情结的关键。朱…  相似文献   

3.
中外闻名的清华大学为什么以“清华”来命名呢?那是因为该大学所在地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清华园”,所以就以园名作为大学名了。“清华园”之名乃清代咸丰皇帝所赐。清华园原址为康熙年间所修的熙春园的一部分。在道光年间,原来的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部分,西边的园子被起名“迎春园”,东边的园子仍名为“熙春园”。咸丰皇帝登基之后,就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清华园了。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衰亡史。推而广之,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衰亡史。这个结论,已为当世人普遍接受。但,曹雪芹到底是怎样用他的如椽巨笔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这种历史必然趋势?千丝万缕,万缕千丝,又如何交织成“遍披华林”的“悲凉之雾’? 时光的推移,总能使我们看到过去难能看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一、课要上得质朴实效时下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孩子的课文还没读上几遍,教师便开讲起来。或教师自己“唱独角戏”,或任由孩子“东拉西扯”,或多媒体“一灌到底”,或师生“才艺展示”……真可谓“热热…  相似文献   

6.
济世贤才为什么济世无成?历史上很多人对此苦苦探求,罗贯中沿着历史的隧道,探寻人物悲剧的根源,一直寻勘到社会的最深处,得出了比较可信的答案。作者在诸葛亮未出山时就对他的悲剧结局做了预示。刘备三顾茅庐时崔州平就对刘备说:“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后来,作者又借司马徽之口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作者所说的“时”,就是封建社会中天下大乱的现实。在这动乱的现实中恶势力过于强大和猖獗,又有着无穷的延续性。三十七回中石广元与孟公威一段对歌中说:“群盗四方如蚁聚,  相似文献   

7.
一只小猴飞一样地奔出了白桦林,到了一棵梧桐树下才站住,喘着粗气。梧桐树上的一只小杜鹃问道:“猴哥哥,你怎么啦?”“我看到……看到……”小猴说话结结巴巴。“到底看到什么啦?慢慢说嘛。”小杜鹃笑着说。“我在白桦林里玩耍,正想爬树,突然看见浑身是毛的……”  相似文献   

8.
俞思同学问:《吴门桥》一文怎样写景的?《吴门桥》一文是精心置景,自然、人文和谐统一,作者追昔抚今成佳作。文章写景的角度是以大运河为背景,作者凭依这浓厚的文化、智慧积淀,注定了眼前看到的景不会是单纯的素描。作者先写位置,桥的位置被定位在吴文化氛围中,所以作者看到的桥,势必飘逸灵巧,就连滚滚的运河水的归宿也是“绿色的田野”。作者接着写桥形,俯视的景。桥下繁忙的运输,以及倚枕的富饶的物产,使画面的内容动静  相似文献   

9.
开心风铃     
得养多天少哪猫!啊那?发电站电的原理……物理课摩擦可以生电。比方说只要逆着抚摸猫的皮毛就可以看到火花。猫老师,还有“开关”。今天我们讲《山海关》这一课,你们知道还有什么关吗?嘉峪山、平型关……什么关《背影》的作者是谁?朱自清《春》的作者是谁?还是他《春》的作者是  相似文献   

10.
校长和中层管理者:您是否经常为管理中“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之间的平衡和把握而苦恼?例如,看到一个迟到的老师,你是很“人文”的视而不见,甚至是热情地招呼一下,还是很“制度”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抑或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亲爱的老师们:当您偶尔迟到、犯小“错误”时,如何对待校长或其他领导的或“人文”或“制度”的处理?您更希望遇到怎样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校长和中层管理者:您是否经常为管理中“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之间的平衡和把握而苦恼?例如,看到一个迟到的老师,你是很“人文”的视而不见,甚至是热情地招呼一下,还是很“制度”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抑或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亲爱的老师们:当您偶尔迟到、犯小“错误”时,如何对待校长或其他领导的或“人文”或“制度”的处理?您更希望遇到怎样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一位小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由一名学生上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题错了……”老师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错的这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不是吗?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更多的是看到其阴暗面,还是看到其光明面?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更多的是看其缺点,还是优点?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更多的是看到失败,还是看到希望?当我们处于低谷,更多的是看到失去,还是看到得到?………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联想在作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运用得当,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表达生动、形象,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作文中,应该怎样去联想呢?下面结合课文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一、相近相关联想法。即由某一事物去联想与它在某一方面相关或相近的其它事物。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由看到水绿联想到翡翠,使人们对水绿有更深刻的印象。又如,我们看到天上的彩虹就会联想到江河上的桥梁;由看到照片,会联想到照片的来历及“我”与照片上的人的友谊等。…  相似文献   

14.
龙晖 《新疆教育》2012,(16):17-18
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中,也包含了这些核心思想。因此,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课是人格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教育电视要肩负起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育的责任(一)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在当今中国社会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许多人都在谈论“人文”“、人文素养”“、人文关怀”“、人文科学”“、人文学科”“、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等等。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现在又出现了“人文奥运”的说法,就连2004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作文题也与“人文”有关。但究竟什么是“人文”?我们从“人文”一词的起源和内涵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到,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文”自始至终含盖着“人”与“文”两个概念。在立论的意义上“,人”归…  相似文献   

16.
《黄州快哉亭记》是历史名篇,对其解读的文章不少,许多文章读后,总觉得有些隔,对《黄州快哉亭记》的整体分析不清晰.“快哉”,是否写了“三快”?“三快”的关系如何?第二段写了“两快”,一是景物之观,二是人文遗迹.这两段作者放笔写来,确实凸显了快哉亭的美感,令我们一般人看后,都有快感.  相似文献   

17.
大胖一跑进教室就发布新闻:“我看到了!我看到了!他长得很高很高……”“什么?你看到我们的洋老师了?”“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是不是像电视里的老外一样高鼻子、蓝眼睛?”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问。前几天,我们的Englishteacher告诉我们,我们学校要来个外  相似文献   

18.
早读课上     
“怎么这时候才来?都已经上早读课了,你家不是离学校挺近的吗?”“昨天球赛看得太晚了,今天起床时已快六点半了。喂,快,把作业本借给我抄抄。昨天的那场球赛太精彩了,看了没有?”“没有,讲给我听听。”“那场球赛是意大利对英格兰,踢得可真叫棒!意大利前锋……”“怎么样?”“班主任来了,今天读什么?”“《短文两篇》。”“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走了,后来呢?”“等一下,作业还有几个字……好了!刚才讲到哪儿了?”“意大利的一名前锋……”“对对,那名队员打……语文老师来了……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那个队员首先攻入一球,还有十秒…  相似文献   

19.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 ,这一观点的确立有其历史进步意义 ,所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 ,历次语文教学大纲都规定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工具论”发展到后来发生了异化即追求所谓的“实用主义” ,使语文教学长期重复只有“暂时应试之功 ,而无长期实用之利”的语文训练 ,造成语文学习的少慢差费 ,以致于有人惊叹“2 70 0课时 ,用来学习本国语文 ,却是大多数人不过关 ,岂非咄咄怪事 ?”(吕叔湘语 )其实语文课程在所有课程中具有最强的人文教育优势 ,语文课程有必要也有可能…  相似文献   

20.
体现时代特点的新课程培养目标,专门提到了要使学生“具有科学和人文素养”。何为人文素养“?人文”主要针对人文科学而言,如政治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宗教、艺术等,而素养则包含能力层面和精神层面,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