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梦龙老师早在1997年就曾撰文指出:“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有‘言’无‘文’。”教师过分地强调“言”的教授,忽视了“文”的存在,“好端端的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硬被肢解成教师讲解古汉语知识的一堆语言材料”(张雨仁语)。自新课标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后,文言文教学则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即有“文”而无“言”。教师表现出来的是过多地注重“人文性”,将文言文的教学与现代文的教学混为一谈,忽视了这两者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一长期以来,如何处理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大问题。钱梦龙先生曾于1997年提出这样的看法:"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而时隔10年,"言""文"关系一  相似文献   

3.
一长期以来,如何处理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大问题。钱梦龙先生曾于1997年提出这样的看法:"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而时隔10年,"言""文"关系一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上,文言文教学有两种极端做法值得我们关注。一种极端做法是重“言”轻“文”,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言”的层面,即把古汉语语言学、语用学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自然就是通假字、实词意义、虚词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8年前钱梦龙先生对这种状况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过:“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有‘言’而无‘文’。”  相似文献   

5.
一钱梦龙先生撰写于1997年的《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是探讨文言文教学出路的一篇很重要的文章。钱先生指出:“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在基本上还是“工具说”一统天下的时期,钱先生的这番话,显然是一针见血、切中时弊的。时隔六年,“人文性”已作为语文课程的性质写进《课程标准》,“具有文学鉴赏能力”也已在《大纲》中成为一大教学目的,重视“文”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今天钱先生所谓的“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已经呈现出另外一种面…  相似文献   

6.
吕叔湘先生说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个‘文’应该包括两个‘文’,一个‘文学’,一个‘文言文’。”他还说:“文学和语言比较,语言是主要的,文学是次要的。”教育部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熟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但是学生在初中以前很少接触文言文,所以学生在阅读这些浅易的文言文时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正>文本细读是初中文言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往往容易走向逐字逐句翻译的极端。钱梦龙先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所撰写的《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一文中就指出:“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有‘言’而无‘文’。”至今,这种文言文教学方式依然普遍存在,对培养学生素养非常不利。因此,从语文素养视角探讨文言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拟以统编教材七年级文言文为例探讨其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学生戏称高中语文的感受时说:“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文言文以难度系数最高而荣登榜首。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相似文献   

9.
<正>我有幸拜读了沈庆波老师《例谈文言文教学中"言""文"关系的处理》(见《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08期)一文,受益颇深。沈先生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以积累语言,学会阅读并能赏析文言文,认识、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综合依据文本的价值、文本难易程度、学生认知水平以及编者意图,灵活而科学地处理‘文’‘言’的关系。"沈老师依据"四  相似文献   

10.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确实,由于“复合距离”(文本作者和学生的距离、文本和学生的距离、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的影响,文言文课堂变得枯燥沉闷、呆板无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厌倦情绪,文言文教学的效率越来越低,文言文教学改革就很难展开:  相似文献   

11.
李戈 《语文知识》2014,(9):33-36
[案例背景] 钱梦龙曾云:“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汉语本身发展的情况.口语发展变化很快,方言不一,但书面语却是统一的,因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汉语的“文”和“言”是分离的.这一语言现象的存在是合理的,但这却导致了不少现代人在面对文言诗文时有“苦不堪言”的心理.  相似文献   

12.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历来为广大教师所关注,不少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所谓“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中的“文”,是指文言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文言文中的“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在文言文中,“文”和“言”既是一对矛盾体,又是一个不能割裂的整体:如果离开“言”,文章无从理解;离开“文”,“言”就成了没有生命的字词。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文、言并重”,即通过文言文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又能让学生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实践的层面上考察.文言文教学确实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譬如“言”和“文”的关系:“言”主要指字词句。“文”主要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诸要素。主要教“言”还是“文”?从“言”入手带起“文”的教学.还是从“文”入手渗透“言”的落实?譬如阅读教学和应试指导的关系: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文言文部分的考查一律是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旬式判断和简单的内容评析。有时候外加一点标点和默写。文言文阅读教学是把课文当成一篇血肉文章来教呢.还是当成一段应试材料来教?是教成古代汉语呢,还是教成文言写成的文章?再譬如文言文教学要兼顾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文章(文学)形式要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薛萍 《广西教育》2011,(32):45-47
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正如钱梦龙老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描述的那样:“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年来,文言文教学循环在这个高耗低效的怪圈里,困扰着语文教师,也困扰着学生。可喜的是,有识之士开始探索,于是有效教学走到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侧重于“言”,教师过于重视古汉语知识灌输,一堂课下来,实际是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的传授课,而忽略了文言文更为重要的“文”,重“言”轻“文”现象比比皆是。文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程式化,学生厌烦,教学低效。  相似文献   

17.
正文言文历经历史淘洗,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民族璀璨的人文精神,在当今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教学无疑是重要的途径。然而,反观时下文言文教学,"层层落实,句句疏通"的程序化教学模式在文言文课堂上大行其道,钱梦龙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过:"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重言轻文的文言文教学忽视了文言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而只把它看成了由古文字堆积而成  相似文献   

18.
当今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重字词,轻鉴赏;重技能,轻素质;重工具,轻人文”的倾向。“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过去,许多人在教学中受应试高考的制约,仅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使文言文教学目标单一化,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重“文”还是重“言”,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纷争的焦点。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新课程素质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基础,以“言”为本,追求“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扫除“言”的障碍;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决“言”的问题;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教什么呢?顾名思义,一个是“言”,一个就是“文”.文言文教学能不能体现出它应该有的内涵?体现它本身的教学规律?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文”和“言”怎样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