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李逵形象塑造的“失”的异议》(《昆明师院学报》,81年第4期)一文中,张德学同志对我的《李逵形象塑造得失初探》(《昆明师院学报》,81年第2期)一文中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这有利于问题的进一步探讨。一德学同志和我的意见分歧的关键,“是如何看待李逵的受招安。”他说:李逵“受  相似文献   

2.
最近拜读李德元同志撰写《对<田忌赛马>的异议》一文(以下简称“异议”),感觉立意甚偏,评价不公,有必要提出来商榷。一,孙膑出的主意是“不光彩”的吗? “异议”的作者认为“孙膑给田忌出了一个不光彩的主意”,田忌夺魁也因而“不光彩”。《教学参考》说得非常清楚:“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方法,取得了第二轮比赛的胜  相似文献   

3.
喻欣同志的《“欲以客往赴秦军”注释异议》(载《中学语文》一九八六年第九期)一文对“欲以客往赴秦军”中的“以”解释为“带领”提出了异议。喻文认为句中的“以”应解作介词,作“凭借……身份”讲。笔者认为“以”字当作“带领”讲。第一,把“以”解释为“带领”,在文言中不乏其例。例如: ①既陈,以其属驰秦师,死焉。晋师从之,大败秦师。(《左传·文公二年》)沈玉成《左传译文》  相似文献   

4.
论穆彰阿     
道光年间,在清王朝统治集团核心中,穆彰阿是个对当时政局有着重要影响的关键人物。“宣宗初政,一倚曹振镛,兢兢文法;及穆彰阿柄用,和战游移。逐成外患。一代安危,斯具关键已”。穆彰阿历嘉庆、道光二朝,在道光一朝三十年中,军机大臣达二十四年(1827—1850年),其中又有十四年(1837—1850年)任首席军机大臣,权势显赫。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1期上,《“本体和喻体必须不同类属”异议》一文(下称“异文”,笔者)举“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着坚毅的光芒”一句,对一般修辞学强调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属的事物”提出了异议,道是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其本体和喻体就并非“不同类属的事物”,可见“必须不同类属”之说并非  相似文献   

6.
孙武霞同志在《瞿秋自在第三国际活动纪略》(载《上海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以下简称《纪略》)中认为:共产国际“六大”期间,瞿秋白对“第三时期”理论提出了“异议”,认为这一理论“站不住脚”,“不能成立”,并正确阐述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  相似文献   

7.
对于《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这个人物,历来早有大体一致的评价,那就是“欺贫爱富,趋炎附势”,是一个“市侩”典型。可是,赵海鹏老师却对这个评价有了异议,并撰《胡屠户的市侩帽子该掉了》一(见《中学语教学》2001.5),具体申述了反对的理由。不过,依笔的理解,赵老师据以立论的两个观点以及某些具体的分析,均有牵强附会之嫌,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现提出来与赵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8.
也释“瞿然”□何铭推测文言词语的意义,一须训诂有据,一须切合语境。《“瞿然”异议》一文(载《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2期,下简称《异议》)认为,《左忠毅公逸事》中“公瞿然注视”一语之“瞿然”,当“释作‘喜貌’为妥帖”。观点新则新矣,于词义、文意、情...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思想史上,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著有《白马论》,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皆出于此)有相当的影响。对于他自己的这一得意命题,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尔”(《公孙龙子长笺》)。如果说“白马是马”,人们一目了然,可是说“白马非马”却容易让人产生异议。  相似文献   

10.
闲来无事,翻阅旧报,偶见不久前停刊的《杭州日报·下午版》(现已改为《每日商报》)“画刊·名家评画”栏中登载了庸非先生的文章《值得探讨的一幅画》,并附有徐鹏飞的《无题》画,庸非对徐先生的漫画《无题》的主题提出了异议。徐先生的画由两帧组成,第一帧画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位“教主(或者是‘上帝’)以象征和平的橄榄枝作为头饰”,而他“面前的‘教民’(或臣民)”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五册《促织》一文中,“丁口”、“(高木)葬”与“蹄(足敜)”的注释,我认为有不合文意之处,现提一点异议,敬请同仁指教。课文注:“丁口,指百姓。丁,成年男女。”我认为“丁”之注释欠妥。《新华词典》释“丁”为人口,并举例:人丁、丁口。《辞源》有“丁口”条目,曰:“人口。古代通常男称丁,女称口。”  相似文献   

12.
《山西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刊载了蒋星煜先生《莫把“红娘”作“你娘”》一文(下称蒋文)。文章就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集评校注西厢记》中的一句(确切地说是一字)原文、一条注释和一则评语,与王季思先生和我进行商榷。按常理,在学术研究中象这样细微的问题,尽可见仁见智,各存己见,不一定有异议就答  相似文献   

13.
我看了本刊2003年第9期29页的“对《巧解行程问题》的异议”后,认为二位老师对本刊2003年第6期24页的《巧解行程问题》最后的结论式“9&#215;2+12&#247;2=24(分钟)”提出的异议不妥。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的读者,对袭人都没有好感,也谈不上对她的同情。大家都鄙夷不屑,骂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这是《红楼梦》问世以来向无异议的。现在,金实秋同志在《倘有取舍,即非全人一对袭人评论的异议》(见《北方海丛》一九八○年第四期以下简称《金文》)一文中提出异议了,他认为“这是不公正的评价”,因为袭人身上,“也有着不轻易表露的、没有泯灭的潜在的反抗性。”下面他举出了三件事来证明这一论点。我认为这三个论据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5.
《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一期,载有马玉山同志的《古音通假商兑》一文(以下简称“商兑”),对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古音通假定义、区分标准,及其所举例字提出了异议。笔者不敢苟同,故撰本文略陈固陋,以就教于诸位学者同仁,同时兼与“商兑”一文的作者商榷。 (一) 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高校通用教材《古代汉语》中说:“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  相似文献   

16.
拜读本刊1992年第四期《究竟什么是“位置值”》(以下简称《究》文),感到有某些不妥之处,试在此谈谈本人的看法。《究》文对1991年第九期《“数字值”与“位置值”浅议》一文提出两点异议,我们对其中第一点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9期发表了韦志成同志的《评价一堂课的客观标准》一文,对判断一堂课的好坏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思路是否清楚”“教学效果是否明显”三条标准,作者写得简洁、明了,这不但是评价语文教学,也是评价其它各学科教学的客观标准。大家历年来都是这样进行评价的,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只是“学生思维是否活跃”作为评价一堂课的客观标准,而且在韦志成同志的文章中强调得非常突出,就不见得容易为大家所接受了。  相似文献   

18.
自鲁迅关于“六朝人并非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之历史变迁》)之说一起,论者们认为《世说新语》就是历史的实录。但目前对此说颇有异议。异议是由下列两则故事引起的: 裴郎作《语林》,始出,大约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各有一通。载王东亭作《登王公酒垆下赋》,甚有才情。(《义学》第九十条) 庾道季诧谢公曰:“裴公云:‘谢公谓裴郎乃可不恶,何得为复饮酒’?裴郎又云:‘谢安目义道林如九方皋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俊逸’”。谢公云:“都  相似文献   

19.
参考资料上把《江雪》(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29课)第四句“独钓寒江雪”解释为“冒着风雪在江面上垂钓”。并把该句定为倒装句。对此,提出几点异议:(一)诗的一开始,作者便着力渲染氛围:写山(许多的山上都看不到一只鸟),写径(许多的  相似文献   

20.
拙作讨论助动词“其”的意义及其用法,顺便对《关于古代汉语表达情态的几种方式》一文(载于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中国语文》)提出一些异议。 文言中,助动词“其”可以附加在动词(包括代替动词的代词)之前作状语(或理解为助动词与动词构成合成谓语)。并可以附上命令语气、劝勉语气。不少语法著作以为其可以表示语气,称之为语气副词。近人杨树达以为修饰动词的“其”可以表示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