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培养“问题意识”转变学生历史学习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根文 《新课程研究》2009,(11):146-148
转变“学习方式”是当前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实质内容之一。“问题意识”是学习主体的内在“反省”状态和倾向,是对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科学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培养“问题意识”是转变中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胡剑 《中学理科》2006,(11):5-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育理论,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较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然而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需要善于思 考。尤其是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 未来更有益处。对于生物中的探究式学习’就是需要我们学生 去主动推进,在实践学习中,灵活运用生物知识。其与传统模 式有所不同,生物学习多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创立自主学习的 空间’独立思考问题提出疑惑。学生提出问题,是对自己学习 的一种锻炼。  相似文献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需要善于思 考。尤其是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 未来更有益处。对于生物中的探究式学习’就是需要我们学生 去主动推进,在实践学习中,灵活运用生物知识。其与传统模 式有所不同,生物学习多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创立自主学习的 空间’独立思考问题提出疑惑。学生提出问题,是对自己学习 的一种锻炼。  相似文献   

5.
<正>在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让我们问出一个个为什么,让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未知的领域。那么何谓问题意识呢?笼统地说是指一个人提出怀疑、反思、批评的思维方式。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对实际问题或现有理论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  相似文献   

6.
江宝知 《师道》2007,(10):36-37
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有人说,最大的不同是,外国教育是教人怀疑,学生因而思维活跃,问题多多;中国教育注重灌输和记忆,因而学生问题少,赖动脑。而且越到高年级,课堂上学生疑问越少,气氛越沉闷。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没有有意识地培  相似文献   

7.
张静 《现代教育》2012,(Z1):173
21世纪的教育不再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而是强调发现式学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所有知识的源泉,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发现。计算机课并非要求学生像艺术家那样,必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关键是要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然而,在当前的计算机教育中,由  相似文献   

8.
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式主要有: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设形成问题意识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意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导致研究性学习学科化和学习功能的过分窄化。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的原因是:教师观念陈旧普遍进行“去问题教学”;课堂教学重传授轻探索,重结论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学校课程、学校活动的内容及范围的局限。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转变“师道尊严”的教师权威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质疑气氛;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0.
一切创新、一切创造发明都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猜测、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从教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当学生感到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其主动性思维才真正激发和启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敢问、爱问、会问。  相似文献   

12.
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而言,“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浙江省台州中学、临海市回浦中学高一到高三312名学生进行调查及座谈,归纳出造成学生历史学习中“问题意识”能力差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不会问、不敢问、没机会问、不习惯问。  相似文献   

13.
谢琛一 《学语文》2009,(2):13-14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探究式学习方式与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一样,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而被称为“问题导向式”探究学习以其灵活性、发展性、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对于现代中学生而言,能不能记住所学的知识已经不是衡量一个人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了.能否发现问题是否会问问题。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的是否有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而且敢于问问题也是一个人进取精神的表现。对于学生做学问而言,如果“学”占了百分之五十的话,那么另外百分之五十就是“问”。陶行知说:“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做到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  相似文献   

14.
邢军 《文学教育(上)》2009,(17):102-1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高中语文的学习,应在发现和创新方面达到以下要求:“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在求知路上不断的探索,勇于挑战困难问题。思维方式从各个不同的领域发展,延伸。  相似文献   

15.
李丽 《广西教育》2012,(34):92-92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历史学习中,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其头脑中的平静,进而积极思考与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那么,  相似文献   

16.
从本质上说,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隐到显、从弱到强的过程。那么,这一过程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地完成呢?下面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  相似文献   

19.
谢忠余 《小学生》2012,(11):55-55
在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还是沉默寡言,既不主动提问题,又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要想让学生能开"金口",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敢问首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对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他问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不能批评,要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去想,让同学树立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学生答的训练,忽视了学生问的指导与培养,从而导致现在的学生越学越不问,越不善问,越不敢问,越高年级的学生越不会问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出问题的不良习惯,并且在回答问题时还努力去遵循老师的意图和思路。这样就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大大抑制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