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段概括,就是将题目给出的语言材料通过提炼、概括,压缩为较短的语言形式。解题技巧如下:一、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新闻叙事类文体。  相似文献   

2.
<正>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一篇精练的文章呢?教师应在构思取材方面下工夫。一、有机交代六要素写清楚一件事,使读者明白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最基本的要求是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有机的交代清楚。习作课前,我出示学生作文中的一段文字:"时间:星期天的下午;地点:补习班;人物:我与郭强强……"然后指导学生修改。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修改。同时,我告诉学生,要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叙述,必须严格巧妙地安排好六  相似文献   

3.
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不把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文章就会眉目不清晰,内容不完整,从而使表达效果大打折扣。要想清楚、快捷地交代记叙文的要素,必须在动笔之前想清楚本文将要写哪几件事,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哪些人参与,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在想清楚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再采用恰当的方法,把有关要素交代出来。文章开头或某些部分的领起语句,用三言两语直接将有关要素写出来,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比如《生日》一文开头写道:今天是我的生日。早晨,我起床后,把家中打扫得…  相似文献   

4.
新闻压缩类试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一直占有比较重要的份量,主要考查学生辨别、筛选、提炼、整合材料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考查的主要形式有拟写新闻标题,拟写一句话新闻,补写新闻正文结构等。中考新闻压缩类试题的解题方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要素提取法新闻属叙事类文体,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如:读下面这则报道,把它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50字)浙江省永嘉县潘宅村地处偏…  相似文献   

5.
记叙一件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清楚完整。这里说的“清楚完整”,实际上是指记叙的“六要素”,即事情发展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安排合理。其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记叙文的最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
一、写人记叙文和记事记叙文的区别写人的文章和记事的文章,有时候有一些交叉,但是要看它们的落脚点。如果这篇文章写了三件事,是通过这三件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这就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如果说这篇文章也记叙了三件事,是通过这三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给我们一个启示,这就是写事的文章。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写人离不开事,记事离不开人。二、阅读写人、记事记叙文必备知识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读后要明白: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了。明白了这些就掌握了六要素。2.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我为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上了一堂记叙文写作指导课──《<一件小事>──记叙文写作的范例》,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一上课,我与学生们通过问答形式温习了关于记叙文写作的一些基础知识。 师:“什么是记叙文?” 生:“记叙文就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方法的文章。” 师:“回答完全正确。那么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师:“回答正确。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哪些?” 生:“顺叙、倒叙和插叙,插叙有时也叫补叙。” 师:“好!要写好记叙文,还需要哪…  相似文献   

8.
[病症] 叙事平淡,语言无味,整个一杯白开水. [药方]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要素,就抓住了重点;只有妙写要素,才能生动出彩,抢人眼球.  相似文献   

9.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学习记叙的要素,重点进行听说训练。例文:《一件珍贵的衬衫》。一、听朗读录音(或由教师朗读)。1.第一遍要求学生回答: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关于“事”,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去归纳: ①围绕“衬衫”(题目)说一句话:一件衬衫的故事。②围绕主要人物间的关系说一句话:总理关心一个普通工人(“我”)的事。2.第二遍要求学生思考回答: ①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这件衬衫的“珍贵”?——“……凝聚……”(查释“凝聚”) ②这个故事是怎样引起的?故事的发展经过了  相似文献   

10.
一、记叙文1.通过抓记叙要素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事件。在找人物要素时,要善于抓住主要人物,明确谁是主人公;在概括事情经过这一要素时,可以根据“谁”“、干什么?”这一问题来概括。如果文中写了好几件事,就可以根据它记叙的顺序依次归纳出来。这样就能快而准确地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在学习初一上学期《我爱读书》时,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觉得其内容较杂乱,就可引导学生找出表时间的词语,并看看在这些时间里“我”是如何读书的,即找出“我”爱读书的具体表现,然后再概括板书如下:2.通过文中的记叙和描写来了解文章的中…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文字入手,明确“写什么” 在习作例文阅读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理解例文的语言文字入手,分析作者所写的内容。(1)分析题目。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2)抓住要素。凡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都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原因、经过、结果)。(3)综合归纳、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加以归纳。(4)分析比较。有时一下抓不住,就要分析文章的主次详略、开头结尾等因素的内在联系。 如《赶羊》一文讲的是一个小学生在去外祖母家的路口,看见一只小羊在啃麦苗,他想把小羊回去,在赶羊的过程中他细心摸索赶羊的经  相似文献   

12.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新闻、通讯、回忆录、人物传记、游记、参观记等。在实际生活中,人和事是紧密相连的。一定的事情总是由一定的人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做出来的,而事情本身又有它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因此,同学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应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把有关情况交待清楚,使记叙的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只有这样,才易于读者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被称为记叙的要素。由于在英语中,when(什么时间),where(什么地点),who(什么人),what(什么事)这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w”,所以四个“w”就成了记叙要素的代称。在我们的课本中提到的记叙的六要素,是将“事件”又分解为“起因、经过、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李玥  黎云祥 《西部素质教育》2019,(3):228-228,230
文章首先说明了"归纳与概括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然后阐述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三种实用的"归纳与概括法"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归纳与概括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1.指导学生记录生活。积累素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收集资料,积累素材。教会学生随时把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中观察到的有意义的人、事、物、景分门别类记下来。中高年级有时间可以写日记、随笔,没时间可简单记录,用提纲形式写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或七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中心思想)即可,低年级可写一  相似文献   

15.
关于记叙文的要素,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是这么阐述的:写记叙文要回答这几个问题,什么人、发生的是什么事?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么样?……(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人们常把这些叫做记叙的要素。显然这里有七个要素,而有些论者则认为记叙文的要素是六个,如贾忠鹏主编的《中学生优秀作文辅导大全》中指出:“一般说来,记叙一件完  相似文献   

16.
鲍亚民 《考试》2010,(Z1):16-18
"概括内容"题属于"语言文字运用"中"压缩语段"这一考点,"概括内容"就是指从所给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对所给材料进行概括。一、通读材料,明确表达方式。通读所给语段或材料,明确不同的表达方式,并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概括。如记叙类的要找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语句,即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类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指导观察,让学生会看1.看课题,定目标。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时,教师首先出示课题让学生看,然后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怎样求最小公倍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关系?"……此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趁势归纳出  相似文献   

18.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这“六要素”,写记叙文怎样才能做到合理交代记叙要素呢? 一是时间和地点的交代写记叙文时最好在开头就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说明白,做到开门见山,简洁入题。如《我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位同学是这样开头的: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在预习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预习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养成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一、导之以法,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基本方法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教师应指导学生预习的基本方法。1、根据文体特点来把握课文。如阅读记叙文,应搞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阅读说明文,则要弄清说明对象,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等。议论文的预习,可让学生先找出课文的中心论点,然后根据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来划分课文段落,归纳大致内容。这…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中,每次学习新的课文之初,都会有一个整体感知的环节.所谓整体感知,就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宏观的、整体性的了解.教师通常会这样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什么事、什么故事、什么人、什么情景等)?然后要几个学生说一说.接着,教师对学生所说的进行简单的评价或概括,然后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如果不包括自读课文所花的时间,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大约只用两三分钟.这种整体感知有什么意义呢?我以为,意义甚微,走过场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