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古代小说中劝诫型人物形象的出现,大体始于宋话本。这类人物形象基本可分为迷途知返等类型;而通俗性、功利性,写实性等则是其主要特点。劝诫型人物形象在社会教化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其负面影响也应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
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近代现实主义特色在其人物性格的塑造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传统小说以生活故事化形态塑造人物形象,而吴敬梓则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即以性格小说型形态塑造人物形象.小说反对脸谱化,人物更为真实,小说以人为中心,故事情节成为了人物性格的载体,人物心理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变动性也体现了《儒林外史》的近代现实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3.
佛教对南朝志怪小说《搜神后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的神秘灵验传说及有关观念如业报轮回观、世界观、时空观、净土观分别促进了小说中灵异型、因果报应型、离魂型、复活型、仙乡型等几类故事的形成。从中既可见佛教"惩恶扬善"的劝诫意味,又可见魏晋六朝之际佛、道思想的斗争与融合。  相似文献   

4.
"不要太……哦"是现代汉语中一个表达劝诫的短语,用来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关心和劝诫,它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本身就存在的结构。但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结构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用法,并迅速扩展至网络媒体、普通市民的口语中,这与其特殊的表达效果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师荣誉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基于政策工具理论,通过检视和剖析各省相关政策文本发现:省级政府政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上趋向多元化与综合化,但存在着权威型工具靶向偏移,激励型工具激励性有限,能力建设型工具实效性不强,系统变革型工具欠乏顶层设计,劝诫型工具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展望未来,应在系统分析各项政策工具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统筹发挥各类政策工具效能,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的长效价值,以促进乡村教师荣誉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左传>记录的历史人物大约有一千四百多人.由于受编年体结构、分年记事的局限,<左传>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分散在各年的记事融合而成的.其中,一种是由分年记事逐渐展示某一人物的性格,从而构成完整的形象,属于"累积型"人物形象;另一种是仅记写一件事即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或表现其性格特征的,可称为"闪现型"人物形象.而且<左传>的写人,开始使用细节描写的手法,以表现人物性格的要素或其特征性行动.<左传>在写人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性,是后代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小说人物描写的源起.  相似文献   

7.
《阿长与〈山海经〉》作为一篇经典文本,其教学内容到底该怎样选择一直不甚明晰,有分析人物形象型、学习写作方法型、品析语言型等等.但无论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都应从散文的体式、鲁迅散文的特点和这篇文本的特质等方面来对文本进行分析,这一篇文本的教学内容才会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8.
英语谚语以精练的语言闪烁于英国文学之中,在文法、修辞和来源上有其鲜明的特点,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验总结并可以劝诫后人.  相似文献   

9.
曾文清是一位被成功塑造的没落士大夫家族贵族公子哥典型,其性格的二重性,即被士大夫文化过度腐蚀而极其懒惰腐朽的一面,和依然彰显的儒雅和未泯灭的一点善良.从曹禺剧作中人物形象系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一人物形象的二重性是周萍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继续;曾文清性格中令人同情惋惜的一面,又是周冲、方达生一类人物形象性格特色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吴组缃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散文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作散文,以"人物"为中心.其散文常常通过化"圆型人物"为"扁形人物"、人物细节描写等方式刻画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这一特点的形成,既是其强化散文社会使命感的结果,同时也是现代文坛"综合的艺术"的大氛围使然.  相似文献   

11.
约翰·契弗小说中的人物体现了现代人尴尬的生存状况 ,体现了契弗对现代人的处境和出路的思考。在契弗的小说中 ,现代文明、现代人高度发达的自我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撒旦的角色 ,使人们失去了往日内心的伊甸乐园 ,失去了内心的和谐 ,导致现代人人格分裂。契弗小说世界中的人物 ,不但有自贱的奴性 ,而且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紧张 ,大多不敢正视现实 ,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 ,带有一种深深的怀旧感伤情绪  相似文献   

12.
她以她的姿态绽放——论林徽因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意识是林徽因小说共通的特征,追根溯源,这不仅和她个人破碎的童年记忆有关,还受到集体记忆,即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影响。她的小说深刻展现了人物背后的社会悲剧和人物自身的命运悲剧这两种悲剧形态,并善于运用纷繁的意象营造一种感伤氛围,增强人物的悲剧色彩,从而使文本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以最擅长刻画女性形象而蜚声海内外。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1.迷失的夏娃们;2.零落的侯门贵妇;3.各具特色的风月女子;4.欧风美雨中的“中国”丽人。白先勇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再次印证了“文学是人学”的永恒格言。  相似文献   

14.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战后有名的哲理小说家,她把严肃的道德思考与故事性极强的情节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以小说叙事的形式来阐释和图解自己的哲学观点和伦理思想.在她的小说中,许多重要的角色如"善"、"恶"、"宗教"等类型的人物频繁出现,因此对她小说中的类型化人物作一分析,对于全面把握其创作意图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西方现实主义小说人物造型以塑造著名典型为最,那么,中国古典小说人物造型则以传神为最.原因何在?其主要缘起便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评论有着自己的传统、特色、标准和审美观.中国美学和文艺评论特色何在?谓其能近取诸身,以文拟人;以文拟人,斯形神一贯,文质相宣矣.故中国小说人物造型的最高境界,便是为"同中之异"传神写照,且能表现其细小、微妙之"神"差.小说家过人之处亦正在此.能为人物传神写照,则其跃然纸上,气韵生动,可以不朽矣.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语言艺术的鲁迅小说,主要使用的是人为符号,但这些人为符号在鲁迅的小说中不仅以鲜明的个性彰显了自身的神采与魅力,而且还有着音乐般的审美效果与成就。鲁迅在小说中不仅通过拟声词和比喻的手法达到了音乐使用自然符号的“真”的境界,而且还在这种真的艺术境界中表达了丰富意味和情感内容,在尽显音乐般的特点与韵味的同时,展示了人为符号的强劲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小说在描写手法具有其独特模式化特点。其描写形态的形式化、描写形象的类型化和虚拟化、人物塑造的间接性和史传性,限制了中国古典小说成为真正意义的小说文体。  相似文献   

18.
杨绛先生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姿态各异、贴近人性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在现当代文学史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究其原因是杨绛在创作中占据了清晰的观察角度,在作品里呈现了自己独特的智慧和思考。解读扬绛小说中的不同类型女性形象,可以更充分地了解扬绛对社会的理解和她小说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9.
分层叙事作为《红楼梦》叙事艺术的重要构件,在晚清受到高度推崇,具体到近代狭邪小说创作中,还可细划为两种类型,即“发现手稿”型与人物的跨层叙述。以分层叙事为切入点,不仅便利我们更为深入、准确地体味《红楼梦》独特的叙事魅力,也有助于揭示《红楼梦》与近代狭邪小说之间的承继关系,还原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的历史小说是文化转型与历史观念革命的产物,成为新文学小说一个重要的门类。其时历史小说理论建设抓住了"历史"与"小说"关系的关键,创作实践则以现代意识重新表现历史和历史人物,体现了古今历史小说质的区别,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广阔的艺术空间,在历史小说创作的若干重要问题上,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