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鼠年3月19日,陈景润逝世, 数学王国的一颗巨星殒落。 徐迟的报告文学名篇《哥德巴赫猜想》发表于1977年,陈景润也是从那时起才名扬四海的。然而陈景润的被发现,却是在“文革”阴影笼罩的岁月…… 哥德巴赫猜想 1973年新春的一天,国家科委副主任武衡在中科院一次大会上作  相似文献   

2.
甘苦常从极处回──采写《陈景润,精神魁力永存》有感温红彦值得回味的事情,往往是那些尽了极大努力去做的事情。在采写《陈景润,精神魅力永存》一组两篇(见3月21、24日人民日报)报道的过程中,我想自己是尽了努力的。文章见报后,受到来自读者、同行的好评,《...  相似文献   

3.
已故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逝世已有5载,但我和他从相识到他成名的情景,历历在目。虽说人生苦短,但是,如今陈景润的遗物已经永远地陈列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和历史上所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一样,将永垂史册;因此,他又是不朽的。这是陈景润生前万万想不到的。这也启示人们,无论干哪一行,只要为国争光,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我和陈景润相识在十年动乱中回想当年我不由自主地为他奔走呼吁,实在是出于我同情“文革”中科学家的遭遇的原因。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春日,我作为新华社的一名科学记…  相似文献   

4.
与出版社同仁策划<走近陈景润>、 <陈景润>(传记)选题时,我脱口而出道: "陈景润是一棵小草."众人诧异,自己亦愕然.摘取数学王冠上明珠的科学泰斗,怎么会是微不足道的小草呢?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质量     
生命的质量陈福郎与出版社同仁策剁《走近陈景润》、《陈景润》(传记)选题时,我脱口而出道:“陈景润是一棵小草。”众人诧异,自己亦愕然。摘取数学王冠上明珠的科学泰斗,怎么会是微不足道的小草呢?当你走进陈景润的生活与精神世界就会看到:一棵无人知晓的小草,在...  相似文献   

6.
“陈景润去世,请速回办公室。”读到呼机上传递的这条信息时,正是3月20日上午11点钟。我回到办公室,看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传真过来的300多字的讣告。我们教科文部领导认为,讣告内容太简单,要求我速与数学所联系采访事宜。待我赶到中关村,找到陈景润的家时已是下午3点多钟了。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陈景润总是能躲就躲,能不发言就不发言,每当开会讨论的时候,他总是去图书馆看书或在宿舍里钻研学问.然而,尽管他竭力躲避着政治风暴,但政治风暴却没有放过他.  相似文献   

8.
最近,从报纸、电视上看到几位名人相继逝世的消息,我联想到标题的制作。中央电视台关于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逝世的专题报道特别引人注目,当荧屏上出现《魂系歌德巴赫猜想》这一醒目标题时,我们的心弦被震撼了;而回头看看报纸上的标题,多半是一行题:《陈景润同志逝世》或《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逝世》,这似乎太简单太平淡了。  相似文献   

9.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景润,男.福建福州人(19335.22~1996.3.19)。  相似文献   

10.
我怀着浓郁的兴趣细读了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编选、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83出版研究年会文集》。读了这部文集,我好象参加了一次出版工作短期培训班,对出版业务加深了理解。《文集》共选收文章五十篇。我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值得向出版战线的同志们宣传、推荐。说它好,好在《文集》内容丰富实在、富有指导意义。我是一个在出版战线干了五六年的新兵,读时感到特别亲切,觉得对自  相似文献   

11.
苏峰 《出版参考》2010,(2):21-22
1973年,已遭受多年批判,被封为白专道路典型的陈景润,命运突然发生了戏剧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赠书通信录     
我的出版文集作为《中国出版论丛》之一种于1996年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1996年12月13日,《新闻出版报》在一版以“《宋木文出版文集》出版”为题作了报道:收入本文集的文稿,除了1973年一篇、1978年两篇外,时限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13.
编辑《唐弢文集》的时候,征集唐先生书信。我找出了二十四封寄去,现已编入《文集》第十卷。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这些信的意思,我应编者之约加了些注释。在我的印象中,这不是唐先生来信的全部。日前清理我经手的书稿档案的时候,果然又发现了他1979年5月30日的一封信。我想,现在出书不易,出一个增订重版的《文集》恐怕不是  相似文献   

14.
“陈景润去世,请速回办公室。”读到呼机上传递的这条信息时,我正在报社资料室查阅“863”计划的有关资料,时间是3月20日上午近11点钟。  相似文献   

15.
长江新闻传播系列丛书(史论篇)《方汉奇文集》、《宁树藩文集》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京举办出版发布会,这是新闻界尤其是新闻学术界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我感谢主办单位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盛情邀请,祝贺这两部文集的出版  相似文献   

16.
出版纪事     
8日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印发础版物市场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9日由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承办的1999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共有119种图书获奖,其中《陈景润文集》、《李汗钱宝球科学全集》获荣誉奖,《原子簇的结构规则和化学键》、《无穷纸随机分析5陀》、测性微分方程算法理论》等分获一、二、三等奖。自本届开始,科技图书评奖工作将与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奖”同时进行。9-10日第6届全国科技教育图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70余家出版社、200余家新华书店的千余…  相似文献   

17.
<正>前些时候,中国科学院的档案人员在清理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1+2”手稿档案,并由其夫人由昆女士无偿捐赠给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永久保存.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我也由此而产生了关于档案的种种感想:——关于档案的命运.档案的命运有时恰似个人的命运一样坎坷,尤其是那些珍贵的档案正如同许多伟大人物的人生道路,很不平坦.进一步说,档案的命运更与国家的命运密切相关,国运兴,档运兴;国运衰,档运亦衰.然而,正如前任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瓦洛所言,档案毕竟是“人类的记忆,文化和文明的金子”,而金子最终总是要闪光的.陈景润  相似文献   

18.
一、早期的数学梦想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因为当邮局小职员的父亲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钱.这样,平日照看3岁小弟弟的担子就落在小景润的肩上.稍大一点,他就挤出帮母亲下地干活的空隙,忙着练习写字和演算.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就把他送进了城关小学.他学习十分用功,成绩一直拔尖,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立初级中学.  相似文献   

19.
业师弢盦先生最终也没能看到这部《文集》的出版,这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想象和无法接受的,但这却是现实,一个残酷而令人悲伤的现实。为先生编《文集》的动议来自于我。机缘是2011年3月31日我在深圳公干之余,联系吴晞兄与杜秦生兄,恰逢他们的公共图书馆研究院正在开《公共图书馆》杂志编委会和《谭祥金赵燕群文集》发行座谈会。应邀赶到会场,被作为外地读者代表向谭祥金、赵燕群二位老师表示了敬意和对于本书出版的祝贺。在会场一边听着别人的发言,一边翻看这部《文集》,一方面觉得中山大学出版社确实是为图书馆界做了一件大好事,另一方面又觉得《文集》的出版似乎应该不仅于此,选题的范围还可以扩大些,但囿于对出版成本的理解,也不好造次多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顾准文集》在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有记者、媒体朋友找来采访、询问,甚至建议写点东西发表。过去的十五年间,除了小范围说过几句外,我一直避免谈论《顾准文集》出版前后的情况,其主要原因,一则是因为《顾准文集》出版后引起的所谓“热”,社会认知了顾准的卓越思想,这个时候去说什么有点借光之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