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高中生物课本中的一个必做的分组实验,从以前的人教版教材到目前比较流行的北师大版新教材,其实验方法几乎是不变的。然而,在按照教材所提供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当中,可以发现实验方法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点,确实有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在讲授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教材时,当学生做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我安排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荧光现象是指叶绿体的色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或翠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赭红色)的现象(如图1)。  相似文献   

3.
实验目的:学会对叶绿体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卡素四种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它们是叶绿体中色素的主要成分。实验材料的选择:高中教材中使用新鲜菠菜叶作为提取色素材料。实际应用时发现有些弊端:(1)所购的菠菜多为大棚蔬菜,色素...  相似文献   

4.
该文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并借鉴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法,尝试如何在生物实验中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开发生物实验中的探究资源,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文章通过对“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生物实验中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案例分析,指出从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难点、改进实验过程、深化实验结果方面开发生物实验中的探究资源,探索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高中生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都是用鲜菠菜 ,色素能明显分离的是胡萝卜素 (橙黄色 )与叶黄素 (黄色 ) ,而叶绿素a(蓝绿色 )和叶绿素b(黄绿色 )却难于分辨。本人经过多年的反复实验摸索出以下方法 ,供各地同行验证参考。1 选材实验前 2~ 3天 ,从菜市场购回实验班够用的鲜菠菜 ,去掉黄色死亡烂叶 ,将带叶柄的好菠菜均匀的摊开 ,放在室内通风、光线强处 ,每天把叶片上下翻 2~ 3次 ,促使叶片内水分快速蒸发 (浓缩叶绿体中色素 ) ,并随时捡出腐烂叶片至达到鲜菠菜叶片失水份 70 %~80 % ,即可拿来作实验材料。这是实验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生物新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教学资源重视了实验的数量、编排等方面设计,试图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办的培养。本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一文进行了拓展与深化,并运用了定性分析方法.对新砖代谢强度不同的细胞中Mg元素进行定性测定的探究.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实验,学生对叶绿体中的色素有深入的了解,对记忆色素的种类含量有一定的帮助。教材中用研磨法提取色素,用毛细吸管画滤液细线,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学生利用教材的层析装置(见图1)进行层析分离,滤纸条经常脱落或贴壁,滤液线容易没入层析液,分离效果很差。层析液的用量也  相似文献   

8.
我在带领50名学生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使用了新仪器研磨过滤器,感觉效果很好,把使用心得写出希望让更多的老师共享。  相似文献   

9.
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为例,从科学家的角度探索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和步骤分析,从而找到培养学生养成开发和设计实验以及分析实验结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小经验     
小经验熊忠(江西萍乡市二中337055)一、废圆珠笔代替毛细吸管效果好《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要用毛细吸管来划滤液细线.笔者将已用完的废圆珠笔塑料管从笔尖起截留约1厘米长的一段,再清洗圆珠笔铜芯,可把铜芯浸在酒精中,并用探针插进铜笔芯中反复搅...  相似文献   

11.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重要的实验,是学生后续学习"光合作用"重要的基础知识。教材旨在通过这个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进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教材虽然设计了详细的实验方案,但按照教材的要求操作很难在一堂课中将实验完成,且实验成功率不高,对实验的讨论不够深刻,导致对知识的掌握欠佳。为此,笔者经过多次实验操作,总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不同画线方法与不同形状的滤纸条对实验效果的影响。结果是毛笔画线法及长梯形的滤纸条实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高”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自己验证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各种色素的颜色.实验所需的材料和用具,可参照课本所述,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一、叶绿素的提取称2~3克绿色的菠菜叶或番薯叶等,将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为使研磨充分)和碳酸钙(为防止叶绿素破坏),再加入2~3毫升的丙酮(如无丙酮,可用95%的酒精,因叶绿素不溶于水,  相似文献   

14.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而控制条件是对比实验的关键。在受多因素影响的实验中,为研究A因素对某实验的影响情况,通过控制A因素以外的条件,在相同条件下,改变A因素进行实验,从而获得A因素与该实验关系的结论,这即是控制单一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如果把以上这种控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某单一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称作对等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在化学实验中还有一种不对等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即除单一变量外的条件可以不同,同样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现例举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物“叶绿素的提取及分离”学生分组实验 ,时常出现操作制取及分离不能取得明显现象 ,使本来饶有兴趣的实验 ,变得暗然失色。为了提高学生兴趣 ,使实验达到成功的效果 ,笔者和学生们一起仔细分析原因 ,并针对选材、划线、滤纸的干燥几个实验环节 ,共同研究了具体的解决办法。1 选材、过滤、取液( 1 )注重选材。书中介绍用菠菜叶、花椰菜叶等。可不受限于此 ,让学生们自己采集绿色的植物厚叶 ,并提问为什么不采集别种颜色的植物叶呢 ?( 2 )把细碎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小许SO2 (石英砂 )、丙酮 ,再充分研磨 ,此时叶绿体被破坏。( 3)叶绿素…  相似文献   

16.
“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高中化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能使学生建立强、弱电解质的感性认识。但为什么实验要求保证几个电极要基本一致,而且电极没入液体的深度要一致,学生对此不易理解。为让学生正确认识影响电解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拓宽该演示实验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切的生物理论都建立在实验的框架上。新课标大幅度地增加了实验项目和实验类型。从实验项目看,原大纲在必修课部分只有5个实验,新课标在必修课部分则安排了25个实验,另外选修课部分也安排了6个实验。从实验类型看,原大纲多为验证性实验,新课标则设计为6种实验类型:①观察实验,如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②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如生物组织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鉴定实验,几种果蔬维C含量的测定,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③模拟与探究性实验,如模拟通过分子杂交鉴定人猿之间亲缘关系的实验;④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如植物向性和感性现象的实验设计与观察、生态瓶的设计与制作实验;⑤基本技术实验,如学习自生固氮菌的分离、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技术实验;⑥课外实验,如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杂交试验、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调查。此外,新课标将实验的教学要求划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目标层次,这也是原大纲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8.
从提取液、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几个方面,对教材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设计方案进行了改进。通过对此实验的不断探究改进,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磨过滤器是一种新型的实验工具,它集研磨和过滤两个操作单元为一体,可广泛应用于中学实验中,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本仪器适用于研磨与过滤相结合的操作过程,特别适用于生物材料可溶性成分的提取。其快速和环保的特点,可以很好地适应中学实验教学对环保要求高、课时紧、对实验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实验。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鉴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等实验。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物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具有一定的难度,我经过多次尝试,以下几点具体做法供同行参考。 一、运用投影充实课堂教学 学生一进实验室,面对各种仪器、药品和实验材料,出于好奇,往往急于动手,而不认真听老师的关键性讲解。为了做好此实验,我自制了实验装置图彩色投影片。上课时幻灯机一打开,在屏幕上立即现出维妙维肖的画面。形象生动,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