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律诗平仄的五步推断法刘家忠毛主席在给陈毅谈诗的信中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可见,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我们讲律诗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那么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来说.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律诗的平仄关系呢?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五步...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给胡乔木同志的信》中指出:“诗难,不易学,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为什么呢?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基于此种原因,毛泽东同志甚至自谦为“还未入门”。毛泽东非常钟爱旧体诗词,用旧体诗词进行创作,他的诗作无一首白话诗。他甚至认为“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同上)本文拟对毛泽东律诗、律绝的格律作统计、分析,以体味其中的“冷暖”。毛泽东无五律公之于世,本文分析平仄律限于七律。  相似文献   

3.
陈毅同志: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  相似文献   

4.
陈毅同志: 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国诗”的格律诗,又叫今体诗,近体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以用韵、平仄、对仗为其三大要素。而平仄是格律诗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格律诗的脊梁,是区别于其它诗的主要特征。毛泽东曾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也说明了平仄对格律诗之重要。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写诗要用形象思维,要用比兴两法,要有诗味;说律诗要讲平仄。毛主席不仅在信里指出了这些关于诗、特别是旧体诗中律诗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而且还具体改了一首陈毅同志的《西行》诗。毛主席虽然没有明说,我们却完全可以这样认识:这首《西行》就是表现这些特点的示范。这首《西行》是陈毅同志《六国之行》一组七首诗中的第一首。这七首诗,是陈毅同志一九六三年十、十一月间率领我国政府代表团出国访问时所写。其中第一首是写乘飞机启程,底下六首,依次写访问或经过阿尔及利亚、阿联(今埃及)、巴基斯坦、柬埔寨、缅甸、印尼等国的观感。这六个国家不都是在我国之西,因为首先访问的国家是阿尔及利亚,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国诗”的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格律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以用韵、平仄、对仗为其三大要素。而平灭是近体诗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近体诗的脊梁,是区别于其它诗的主要特征。毛泽东曾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对于中师  相似文献   

8.
我们讲近体诗格律,主要讲律诗的格律。律诗是近体诗的代表,绝句是律诗的一半,排律是律诗的延长。懂得了律诗的格律,就懂得了近体诗的格律。律诗除句数固定(每首8句)、字数固定(五律40字,七律56字)外,主要特点有:(1)严格用韵,(2)讲究平仄,(3)要求对仗。律诗因这三方面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国诗”的格律诗,又叫今体诗,近体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以用韵、平仄、对仗为其三大要素。而平仄是格律诗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格律诗的脊梁,是区别于其它诗的主要特征。毛泽东曾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也说明了平仄对格律诗之重要。所谓平仄,就是把汉语发音的四声,根据诗词需要分为平仄两类。古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就是平声,即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声、去声和入声,即现代汉语里的上声和去声。由于语言的演变古汉语的入声字已经消失,分别归入了现代汉语的…  相似文献   

10.
平仄是律诗格律要求的重要因素。平仄要依据一定的规则,并形成了四种平仄格式,可运用“填充法”、“推演法”和“口诀法”来掌握并学会运用律诗的平仄格式。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主要是讲香菱向黛玉学习律诗作法的故事,其内容对今人学习律诗很有启发。但仅仅熟读该回是不可能掌握律诗的作法的;因为律诗的作法包括结构、押韵、对仗、平仄、语法、布局、意境、炼字、炼意等多个方面,该回并没有完全涉及,也不够具体,其侧重只是在意境的创造方面,作为小说,也不可能全面具体地去讲律诗的作法,否则就不是小说,而成教科书了。这里结合香菱学诗的内容,具体谈谈律诗的作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诗歌史 ,经历了两千多年 ,各个时期各有自己的表现形式 ,高峰迭起 ,各领风骚 ,但都离不开音韵 ,有了音韵 ,才音调铿锵 ,琅琅上口。到了唐代 ,律诗成熟 ,音韵再加平仄对仗成了格律诗 ,几乎成为我国诗的民族形式 ,经久不衰 ,一直流传到近代。现代律诗式微了 ,能者不啻凤毛麟角 ,胡云辉同志的《哀牢吟草》是律诗的习作 ,虽格调韵律平仄对仗诸方面都不那么纯熟 ,但他“熟读唐诗三百首” ,有一定的旧诗底蕴 ,加上他的灵性 ,粗具律诗规范。我们作些介绍 ,以资鼓励 !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诗歌史 ,经历了两千多年 ,各个时期各有自己的表现形式 ,高峰迭起 ,各领风骚 ,但都离不开音韵 ,有了音韵 ,才音调铿锵 ,琅琅上口。到了唐代 ,律诗成熟 ,音韵再加平仄对仗成了格律诗 ,几乎成为我国诗的民族形式 ,经久不衰 ,一直流传到近代。现代律诗式微了 ,能者不啻凤毛麟角 ,胡云辉同志的《哀牢吟草》是律诗的习作 ,虽格调韵律平仄对仗诸方面都不那么纯熟 ,但他“熟读唐诗三百首” ,有一定的旧诗底蕴 ,加上他的灵性 ,粗具律诗规范。我们作些介绍 ,以资鼓励 !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是诗的国家,在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词和曲就形式上讲,它的语言比律诗,更自由,更显得回环流畅,更便于表达思想情感。就对仗一项来说,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般要求对仗,出、对句忌同字、忌“合掌”,平仄要求相对,出句必须是仄脚,对句必须是平脚等。但词和曲的对仗,却摆脱了这些羁绊,平仄可以相粘,同一位置的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诗的国家,在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词和曲就形式上讲,它的语言比律诗更自由,更显得回环流畅,便于表达思想情感。就对仗一项来说,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般要求对仗,出、对句忌同字、忌“合掌”,平仄要相对,出句必须是仄脚,对句必须是平脚等。但词和曲的对仗,却摆脱了这些羁绊,平仄可以相粘,同一位置的词也可相同,出句平脚、对句仄脚也行;甚至,律诗的对仗是出句与对句两句,但词曲中,有时是三句互为对仗,有  相似文献   

16.
绝句、律诗、排律都属于讲究格律的诗体。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且律诗的中间两联要对仗。在诗中,一联的出句(上句),和对句(下句)成为对偶的,叫对仗句。对仗句必须符合五点要求:(1)字数相等;(2)词性对应相同;(3)语法结构相当;(4)平仄对应相等;(5)意义相关或相反(忌相同)。  相似文献   

17.
律诗共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联对句末字押韵,有的律诗首联出句末字也入韵,这是律诗的特点之一;律诗的特点之二就颔联、颈联结构对称工整(即对偶);其特点之三是“对”“粘”,即由其平仄韵律决定的,律诗除首句入韵的首联外,每联之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反,这叫作“对”;律诗上下联相“粘”,即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与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声调一致,这就叫“粘”;其特点之四,从内容表达看,一般是先记叙描写,后议论抒情.只要掌握律诗的这四大特点,运用到律诗排序的不同题型中进行分析,就能准确迅速地排除错项,选出答案.  相似文献   

18.
王燕 《初中生辅导》2022,(Z2):46-49
<正>一、律诗常识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很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发源于南朝,定型于初唐时期,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的上下两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相似文献   

19.
叶剑英同志在百忙余暇,喜欢吟写旧体诗词,尤善七律。毛主席生前曾一再赞许他的诗,建议陈毅同志要学律诗,可向他和董老请教;也曾亲笔书写《远望》一诗给毛岸青、邵华同志,教育、鼓励他们革命。现在,叶帅自己校订的诗词选集——《远望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将更便于广大读者的学习和欣赏,从中吸取教益。本文所及,只是初学的一些断想而已,管窥之陋,尚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0.
对律诗的基本要素———用韵 ,平仄对仗等作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