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5·12特大地震给灾区中小学生带来精神和心理的重大影响,随着基础设施重建的迅速推进,精神重建问题凸显。我们借助实施的多个灾区学校社会工作援助项目,对援助学校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访谈,并在极重灾区和重灾区抽取16所中小学,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测评,同时开展了灾后学生心理社会援助干预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为系统地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奠定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诊断标准,用改编的PTSD问卷对四川省10个极重灾区的31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在"不由自主地一再想起地震时的情形"、"对很多事情失去了兴趣"、"在小事情上容易激动愤怒"以及"注意力不集中"这几个方面报告最多,在"持续性警觉增高"这一维度上得分最高.与男教师相比,女教师更倾向于"回避与刺激相关的情境".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在"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和"持续警觉增高"上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教龄组的教师.不同受灾情况的教师在PTSD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家人遇难或受伤的教师在"持续警觉性增高"、"回避与刺激相关的情境"、"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上得分都显著高于家人没有伤亡的教师.建议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3.
鉴于四川地震灾害性事件给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阶段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危机及对其干预与疏导的必要性,教育部高度重视,及时部署开展灾区学生心理援助工作。教育部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学校公共卫生专家指导委员会,组成了灾区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专家工作组赶赴灾区进行调研和咨询,组织编印了针对灾区中小学生和教师的灾后心理援助手册,  相似文献   

4.
使用PTSD-SS和SCL-90量表进行两次问卷调查,以了解地震9个月和18个月后震区居民的心理状况;对接受过心理援助的居民、心理援助人员、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以了解灾后心理援助的模式、经验和问题,为以后的心理援助提供依据和建议.结果显示:(1)重建期震区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心理状况较差,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SCL-90的检出率都较高;(2)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躯体化和睡眠饮食问题最突出;(3)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年人群体和失去孩子的父母心理问题最严重;(4)"灾后环境及救灾满意度"能负向预测PTSD和SCL-90的症状.因此建议心理援助应长期持续地开展,并建立健全灾后心理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5.
宋振平 《江西教育》2005,(12):F0002
12月1日,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协会由11名师生组成的赴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队,深入九江县的新塘、涌泉、永安等三个重灾乡镇开展心理援助志愿活动,通过进行家访和座谈,宣传灾后心理保健技巧,对心理创伤严重、灾难亲历者、遇难者家属以及直接参与救助的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援助和相应的心理干预,并将学生的灾民紧急捐助的12000元及帐篷、文具等物品送到灾区人民手中。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四川省茂县、汶川县、都江堰市等3个极重灾区的32名教育工作者进行访谈,发现在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的中小学校存在如下现象:接受心理援助的多少和交通状况密切关联;国家的对口支援政策初显成效;接受心理援助的需要和内心的排斥以及繁重的工作相矛盾;整体外迁学校的学生适应问题突出;教师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大多数教师尽职尽责,极少数教师出现了价值观上的消极转变;教师渴望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地震的影响还在持续,长期、专业的心理援助实有必要。本研究的结论是:极重灾区中小学校需要专业、长期的心理援助;心理援助要同时关注地震带来的特殊问题以及被地震激化的固有问题;教师应成为心理援助的重点实施对象;心理援助志愿者制度的建立非常重要;心理援助需要照顾到整体外迁的学校。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学论坛》2009,(9):63-65
成都市中小学“5.12”灾后心理援助是教育系统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另一个战场。在地震灾害发生后,成都市教育局通过及时的,多方面、多形式的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帮助灾区中小学师生、家长顺利地度过了心理危机期,有效地控制了创伤后心理应急障碍的发生率,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灾后心理援助的操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推进,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强调,灾区中小学心理援助要科学有序地进行。在我国心理援助专业人员仍很缺乏的情况下,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将在心理重建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心理援助有哪些科学的方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如何进行,学校的心理援助工作机制如何建立,  相似文献   

9.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预测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遭受强烈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出现的精神障碍。5.12地震后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重建灾区,“心理重建”被广泛关注。该文希望通过详细介绍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存在与发展的5个心理预测因素:焦虑敏感、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人格特征、领悟社会支持,有助于心理援助工作更加卓有成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中小学生心理现状,推进中日合作心理援助灾后重建工作,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中日合作四川大地震灾后心理重建援助项目崇州点项目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崇州市元通小学和元通中学四至九年级共计1445名学生(小学662人,中学783人)做了“四川省崇州市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本次测查的学生中有608人(42.1%)抑郁症状明显,334人(23.1%)焦虑症状明显,231人(16%)可能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59人(4.1%)退缩症状明显,45人(3.1%)违纪症状明显,25人(1.7%)攻击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11.
吕吉  吴坎坎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1):83-84,122
5.12汶川地震不仅给灾区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而且对灾区的青少年也造成了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心理创伤。我国灾后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性不强。区分受创伤孩子类型,给予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心理援助以及恢复社会支持系统搭建心理援助科普平台是迫在眉睫的关键任务。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普活动为切入点是开展灾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深度访谈法,走访了“5·12”汶川地震的四个极重灾区——都江堰、绵竹、绵阳、北川的五所中小学及各地的教育局、电教馆。在对汶川地区重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情况、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各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笔者从目标、内容、方式、评价以及引导措施五个方面,就震后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能够为汶川震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突发的汶川大地震,对于经历了灾难的人们,是一次严重的心理应激创伤。地震发生后不久,心理专家纷纷奔赴灾区,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各大媒体也不断介绍心理援助知识和心理援助工作进展情况。有专家表示,灾后重建,不仅仅是大楼的置盖、街道的再修,受灾同胞的心灵深处同样需要抚慰,灾区急需一批专业素质良好的心理干预专家和相关人员,这也让人们不由得把目光聚焦到心理学类专业上来。  相似文献   

14.
心理援助是国家对汶川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方面。经历重大创伤的灾民,会自我暂时迷失,会对自我产生困惑。绘画则是整合同一性的一个好途径。于是,我在灾区心理援助中突出了图画心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灾后心理援助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大量心理工作者积极热情地深入到灾区的学校进行灾后心理援助。爱心和热情无疑是宝贵的,但光有爱心和热情远远不够,对灾区学生的心理援助应当在科学、有序、规范的基础上开展,才能确保心理援助的质量,切实达到抚慰灾区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能够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健康成长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特大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也给幸存者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心理创伤.灾害发生后,大量心理学工作者不顾生命的危险、条件的恶劣,积极热情地深入到灾区第一线开展各种心理援助活动.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14日和8月7日分别突发的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对于经历了灾难的人们来讲,这两次灾难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应激创伤。灾难发生后不久,心理专家纷纷奔赴灾区,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各大媒体也不断介绍心理援助知识和心理援助工作进展情况。有专家表示,灾后重建,不仅仅是大楼的重盖、街道的再修,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了解其心理危机现状,是危机干预的第一步。通过对漳州地区高职院校1161名学生进行疫情一个月后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为再次返校后的心理干预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调查得出结论:PTSD占全体大学生的比例为2.41%,各年级大学生存在PTSD的比例介于2%-3%之间;PTSD在不同专业大学生之间不存在差异,但是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男生存在PTSD的比例高于女生;男生的症状普遍比女生的症状更严重。  相似文献   

19.
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5·12地震给灾区群众特别是儿童心理健康造成极大损伤.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会阻碍儿童日后独立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发展,到成年期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障碍.本文介绍了儿童PTSD的症状表现、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干预策略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部委     
《吉林教育》2008,(18):2-3
百万青少年与灾区儿童手挽手;教育部:全面开展学校安全检查进行防灾教育;教育部部署灾后学生心理援助工作;教育部党组决定开展向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学习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