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曹旭 《新读写》2008,(5):53-53
首先,两篇文章题目都很好。 《秋思》是“在秋天里思念”的意思,这是从古典诗词中概括出来的,虽然前人用过,但仍然很凝练,很耐看;《读山》,则是现代流行组合,很新颖。以前一般说“看山”,不说“读山”;但对“读”字内涵活用的今天,大家喜欢用,社会上“读——”很流行,譬如“读你”、“读眼睛”,等等。此文的“读”,就是从《读你》这首歌名而来。不过,除了“读山”,还可以活用“品山”。  相似文献   

2.
诗能吃吗?     
如果说,有人把好诗当作早餐,你一定不相信。那么,请读一首小诗:“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诗句当早餐。”王安石号“半山”,“读半山”即读王安石的诗。  相似文献   

3.
读“书”     
“书”是永远也读不完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读,去读那生活中的“书”,去读那人生的“书”。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在读书中,你会为书中主人公的各种遭遇而担心,会为《悲惨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让的最终悲剧而流下眼泪,尽管你一再提醒自己那只是小说,并不真实;你也许会为《绿野仙踪》里主人公多萝茨结识新朋友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并结束流浪生活而感到高兴,并发誓要与他们结为  相似文献   

4.
吃晚饭的时候,女儿对我说:“妈妈,田家生今天一天都不高兴。”“怎么啦?”“不知道。”“那你问问他呀。”“我猜可能是因为老师让他读课文。”“读课文有什么不高兴的?”“妈妈你不知道,老师总是说,田家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划山你喜欢的句子,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哪位同学读你喜欢的句子? 生:“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还有谁喜欢这个句子?请你读一读。 (生读)  相似文献   

6.
职烨 《高中生》2010,(2):54-55
香港素有“动感之都”“购物天堂”之称。如今,到香港读大学,成了更多年轻人实现自己梦想的选择。你想去香港读大学吗?那你对去香港读大学的相关政策又了解多少呢?本期文章中或许有你想了解的内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香港的大学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本栏目文章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美子: 你好!得知你在新学校里的学习情况,我很高兴。你让我谈谈近几年学语文的经验,很抱歉,我的“经验”不多。如果要说,那就是:“多”字当头“恒”为贵。现在写下来供你参考。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只有多读书,才能知其味。首先是多读自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有充裕时间,那你就每天读书,读与你最喜爱的学科相关的书,要每天读,哪怕每天读两行也行,你所读的这一切,就是你学习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你学习起来就越轻松;你每天读的越多,你的时间后备就越多。”它强调了阅读对于人们的知识储备和运用技能发挥的重要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9.
写读后感,首先是精读,然后是找准所感。但读与感是互相联系、互为依存的。“读”的过程其实就是理解、品味和接受感染的过程,也就是寻找那最让你心动,产生共鸣的“感触”的过程。这里,“读”是前提,“感”是关键。没有“读”,你的“感”就失去了依托;而没有“感”,你的“读”也就失去了意义。“感触”从哪里找?当然从原作中找。但是,你找准了“感触”之点,并不等于就能写出好文章,还要善于借题发挥,谈出你的独到见解来。具体而言,还要注意三点:一是目标要明确,即针对性强。二是要量力而行,恰到好处,对我们同学而言,最好…  相似文献   

10.
皮皮爱炫耀自己聪明,明明决定考考他。“你会读这个字吗?”明明指着“西”字问皮皮。“东si的‘si’”皮皮自信的说。“那是方言,应该读xi。”明明说。皮皮的脸一下子红了。  相似文献   

11.
单付辉 《教育文汇》2007,(11):45-45
与《教育文汇》相识纯属偶然,但又不失“一见钟情”之缘。 前年的一天,我校的孙校长和我说:“《教育文汇》杂志里有不少文章写得很好,你拿去读读,对你会有很大启发的。”我想,既然是校长推荐的杂志,那一定不会差,肯定值得去读。  相似文献   

12.
毕老师接受了担任观摩教学的任务后,心里着实有点慌。他赶忙把班里一个“最聪明”的学生叫至寝室用来作准备。“明天要讲的那篇文章,你预习了没有?”“没有。”“那可不行!你要多读几遍。”毕老师慢吞吞地说下去,“明天,有人要来听我的课,假如我”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笔者到某小学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人教版第九册的《青山处处埋骨》。听后觉得不太理想,朗读没有感情,讲解支离破碎。课后交流时,我问那教师:“上课前,课文你读了几遍?”那青年教师说:“记不得了,七八遍肯定有的。”“你是怎么读的?”我追问。那青年教师有点惘然,似乎想说:读书还有怎么读的?她想了想解释说:“就这么一遍遍读过去,想过去,有时还做些记号。”  相似文献   

14.
装牙膏     
苏莲英 《湖南教育》2005,(22):43-43
“我不想读二年级了!”刚放学的孩子一进门就气呼呼地大喊。“为什么呀?”“读二年级一点都不好玩,老师总是叫我们读书、背课文,还要抄写生词。”他嘟着嘴。“那你想读几年级呢?”“我要回去读幼儿班。”我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你一年级不是读得很好吗,为什么现在又想回去读幼儿班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本来以为只有读一年级才要抄写生字词、背课文,二年级就不要了,谁知道二年级了老师还是要我们读书、背课文、抄写生字词,而且课文那么长,不会背还要留下来补背。”孩子撅着嘴。“小学阶段与幼儿班不同,你现在年龄大了点,就该上小学,…  相似文献   

15.
这是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庐山的云雾》中的一个片断。于永正老师轻轻走到一位在课堂上一直没有举过手也没有发过言的学生身边,用商量的口吻说:“请你来读这一段好吗?”那女孩子不做声,只是摇摇头。“是害怕?还是没有把握?”于老师微微伏下身子耐心地问。女孩子还是不做声。“你敢站起来读吗?”于老师抚摸着小女孩的头,改用鼓励的口吻说。女孩子还是摇头。“那你就坐着读,好吗?”于老师的口气中非但没有一丝厌烦,反而变得更加亲切了,目光中充满了慈爱与信任,就像面对着他挚爱的孙女。可那女孩子竟然还是摇头。我们在座的听课老师不禁为于…  相似文献   

16.
《特区教育》2014,(11):20-20
儿童文学家林良在《纯真的境界》中说道: 诗的写作很自由,尤其现代的新诗……我们对诗的唯一要求,就是一首诗要有“诗趣”。我们读一首诗,读着读着读完了,如果诗里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让你心动,让你欣喜,我们就会觉得这首诗平淡。如果你读一首诗,诗里面有地方让你心动,让你点头,那就是“诗趣”的所在。  相似文献   

17.
读懂父爱     
朋友,你面前有一本书,要你去读;朋友,你面前有一座山,要你去攀登。但是,朋友,那不是一本真正的书,而是似书的父亲那也不是一座真正的山,而是似山的父亲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许多的困难。而当我遇到困难时,父亲总是对我说:“生命是舟,注定要在生活的河流里破浪前行,在生活的河流里,有风平浪静,也有浊浪翻卷,有水清沙白,也有礁石林立。放舟平湖,一帆风顺自然是人之所愿,但人世间又岂能时时如意,事事顺风﹖”我失败了,他总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跟我讲几句哲理,说几句名言,在无形之中给我施加一种压力。然而,要真正去读懂父亲,读懂这份爱,也并不是…  相似文献   

18.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19.
《山的那一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约一千一百字。 我安排一课时学习这篇课文。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指导学生利用“自读提示”、字典,自读课文。 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昨日读了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唤山的故事,深受启迪。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有一天,默罕默德带着他的四十个门徒,在山谷里讲道,他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关键。也就是说,人有信心,便没有不能成功的计划。”一位门徒对他说:“你有信心,你能让那山过来,让我们站在山顶上吗?”默罕默德充满信心地把头一点,对着山大喊一声:“山,你过来!”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