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西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意义很大。我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尚处于初始阶段,很多东西照搬西方或台湾地区的模式,还没有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体系,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难免存在许多问题。如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通过哪些途径开展生命教育更有效;学生是否可接受和乐于接受;生命化的德育模式如何建构;教师生命教育素养如何提高等等。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才能更好地实施生命教育?以下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探索化石     
《小学自然教学》2009,(5):F0004-F0004
古生命证据 化石是保存下来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化石为证明生命如何随着时间变化提供了证据,也可以帮助科学家推论地表的变化,还为研究古环境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3.
探索化石     
《科学课》2009,(5):F0004-F0004
古生命证据 化石是保存下来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化石为证明生命如何随着时间变化提供了证据,也可以帮助科学家推论地表的变化,还为研究古环境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4.
张璐璐 《现代教育科学》2015,(4):162-165,68
大陆中小学生淡漠自我或他人生命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实施生命教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台湾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在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包括制定法律法规、开设系列生命教育的课程、丰富和拓展生命教育内容、多途径开展生命教育,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大陆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可借鉴台湾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当前,生命而,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的现为实践领域的不同发展育中对生命的漠视现象、教育在我国受到关注和稳步发展。然理解,似乎并未形成统一认识,这表现为实践领域的不同发展。我国当前的生命教育主要是应对教育中对生命的漠视现象、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发展的消极层面、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和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在学前教育领域,关于生命教育的探索相对其他教育领域较少,但是作为学校教育的准备阶段,学前阶段的生命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价值不容小觑。在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是比较片面和肤浅浅的。主要表现为:将生命教育窄化为安全教育,或将生命教育定位为关于生命知识的教育。有些教师在绘本教学中关注到如何引导幼儿认识死亡的问题。由此展开了关于生存状态、生命价值等的思考。但是,能深刻把握生命教育的内涵并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幼儿教师并不多见。那么。作为幼儿教师。要如何把握生命教育的内涵。如何理解生命教育在学前阶段的特征,从而合理实施生命教育?作为生命成长的奠基阶段,学前阶段的教育应如何保护生命的灵性,启迪生命的觉知,为生命的绽放做好准备?本期关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充满智慧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大量虚假或无效的对话,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充满生命意蕴的对话式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7.
青春是生命的自然,不朽是精神的永存。如果说青春是生命的朝霞,那么不朽则是生命的丰碑。人皆有青春,无论灿烂或暗淡,共同的生机蓬勃都是自然的恩赐。然而,它又必然地走向年迈老朽这自然生命的归宿。青春易逝,韶华难留,岁月匆匆是自然的脚步。青春如何常在,生命何以不朽。执着以求是人生永恒的渴望与梦想。  相似文献   

8.
从个人乃至民族文化精神生命之主体性确立,唐先生均离不开“仁”德这个儒学核心义理.无论世界如何转变或思想危机如何深重,只要以“仁”为主体思想价值的伦理道德不变,则个人与民族的精神生命、文化传统便因为有所寄托而得以与时俱进、生生不息,并且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再生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大量虚假或无效的对话,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充满生命意蕴的对话式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0.
教也,无涯     
欧帅 《师道》2023,(9):7-9
<正>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生无止境,学无止境,教亦如此。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故事,或宏大或微小,如何去书写这个故事取决于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体悟。而作为教师,要思考的一个重大命题就是:如何将自己的教育生命书写成传奇,以及用什么样的语言去书写。  相似文献   

11.
生命美育是指人如何认识并实现其生命美感的形态和生命审美的价值.其实现的过程就是应该如何生活,怎样做人;其最终意义就是如何优化生命,美化生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当前我国青少年迫切需要生命美育教育,使他们懂得该怎样接纳生命及尊重生命,进而能够善待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  相似文献   

12.
<正>说到生命教育,许多教育者在各种文献中有所阐述,目前,我们尚未把生命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实施,同时还是有部分家长对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存在着疑问,觉得孩子还小,害怕方式的不恰当或内容的不合适反而使孩子获得对死亡的错误认识,贻误孩子。如何使生命教育真正降低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呢?如何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呢?如能从幼儿阶段就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的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时常看到一些有关中学生自杀或杀人的报道。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剧正是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生命教育迫在眉睫。赵亚夫在《历史教育价值论》一书中说,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唤起生命意识,提升生命意义,成为当代教育迫切使命。而作为以人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的历史教育当然更是责无旁贷。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碎了千家万户,也震醒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尤其是教育如何关切少年儿童自然生命的保护和人文生命的开掘问题。在少年儿童中开展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生命教育不仅要教会少年儿童如何去保护自然生命,在危机中如何自救;而且更要教育他们认识自我生命的价值、意义,使其能建构并提升自己的人文生命。  相似文献   

15.
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无论教哪种语言现象,先为自己设想恰当的情景,通过情景清清楚楚地告诉学生,如何理解这种语言现象。进行英语情景教学首先需要创造情景。 1.利用人或物创造情景。利用教室里的或可以带进教室的各种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东西:教师、学生、小动物、植物、衣服、家俱及其他物品,创造出所教语言现象的情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者黄克剑先生把教育的使命归结为三个相贯通的层次: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并指出,“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可见,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教育之根本。如何点化和润泽生命呢?  相似文献   

17.
作为基础教育的行政管理者,如何使学校成为教师的另一个家园.成为教师力量的源泉和教师成长的生命平台.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在新课改中必须面对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生命价值往往被挤在学生的生命、国家的行政指令和教师职业角色的夹缝中而变形或萎缩。这种现象不得不说是教育中生命意识的叉一缺失和屏蔽。教师维系着千百万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基础教育的行政管理者,如何使学校成为教师的另一个家园,成为教师力量的源泉和教师成长的生命平台,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在新课改中必须面对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生命价值往往被挤在学生的生命、国家的行政指令和教师职业角色的夹缝中而变形或萎缩。  相似文献   

19.
冬日书香暖     
, 《中华家教》2012,(11):48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作者:何怀宏出版:中国妇女出版社"爸爸,我可以永远活着吗?我不想死。""妈妈,我为什么一定要上学?"当孩子向你提出这样一些问题的时候,你该如何回答?是避而不谈,还是加以引导?生命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但是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开始忍不住探索这个神秘的领域。面对孩子们或畏惧、或担忧的疑问,何怀宏教授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消除恐惧、认识生命,给孩子们最初的也是最重要  相似文献   

20.
张渝 《华章》2008,(15):102-103
体验教学是基于生命、以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是以实现对个体成长的生命意识或精神为基础和保障的.自由、交往、宽容和情感是体验教学的生命机制,体验教学是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对体验的含义、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和提升学生的体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