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集邮者对极限片有较广泛的接触始于1982年。当年的10月20日,邮政署发行“第三届远东及南太平洋伤残人士运动会”纪念邮票,运动会举办机构为筹募经费,经邮政署长同意,用邮票图案印制了一套明信片,并于邮票发行当天在各邮政局发售。集邮者购买空白明信片后,再贴票盖戳,才制成极限片(香港称“原图卡”)。这些明信片的图案完全复制自邮票,包括铭记及面值在内。而极限集邮规则禁止使用复制邮票图案的明信片,但大多数集邮者(包括笔者)对极限集邮规则毫无认识,因此乐于收藏这些极限片。  相似文献   

2.
肖迅 《集邮博览》2013,(2):49-49
中国邮政于2012年6月30日发行《红色足迹》特种邮票一套6枚,其中一枚是"延安"图案,我记得自己有一枚陕西延安图案的明信片,就翻箱倒柜找了起来,待找出明信片和邮票图案一对照,发现邮票图案简直就是明信片的翻版。明信片上的图案好像就是邮票的原图,这枚明信片是外文版,正面无中文字样,发行时间无从考证,但从图案上宝塔山下的红色标语和路上手举红旗的队伍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高兴之余,仔细研究了贴票位置,最后选择将邮票贴在明信片图案的右下角,这样整体效果比较好,票是贴好了,接下来要盖  相似文献   

3.
为了宣传和纪念香港’97邮展,香港邮政署从首先推出的是“香港’97(邮展)通用邮票小型张”。从1996年2月23日起至1997年2月16日共发行了5种,编为第1至第5号。1996年11月27日起,又发行了全息图系列明信片第3至8号共6种。此套明信片的首日戳与邮展小型张1、2、3号的首日戳图案相同,但日期不同(图①)。 从1996年12月起,邮政署在本地和海外信件上  相似文献   

4.
刘宁之 《收藏》2009,(1):147-148
极限明信片(简称极限片)是以明信片为载体,用有效邮票贴在画面与邮票主图相同或相似的明信片上,并盖销同邮票图案或主题相关地点的邮戳,要求明信片的图画、邮票图案和盖销邮戳三者最大限度地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5.
闻锺 《集邮博览》2012,(1):45-45
整理朋友们寄来的明信片,忽然发现一枚明信片似曾见过。 想想,对了,2012年邮政贺卡的12枚国版普卡中,有一枚“九龙旺福”,一个大大的“福”字占据了明信片背面的正中央,“福”字的背景满是篆书的“福”字,大“福”字的每一个笔画中都有一条龙,一共是九条,明信片的右侧写满了新年祝福语,印有“九龙旺福恭贺新禧HAPPYNEWYEAR2012农历壬辰年”。  相似文献   

6.
明信片与旅游景点门票,原本属于邮政、旅游两个不同的收藏类别。明信片与旅游景点门票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以邮资明信片(或无邮资明信片)为载体,印制精美的旅游景点图案的门票(简称明信片景点门票),是邮政部门在  相似文献   

7.
美哉,阿根廷     
阿根廷邮政于2002年6月发行一套《美哉,阿根廷》邮资明信片,全套8枚。 明信片图案是阿尔多·塞萨拍摄的丰富多彩、独特奇异的风光照片,从北部充满了古老传统的安第斯山脉地区,到大陆最南端的莫雷诺冰川及火地岛凄凉的巴伊亚海湾,包括全国所有的省份,共同组成了整个画面。  相似文献   

8.
萧嵩 《中国集邮》2001,(9):33-33
从6月26日起,随着《芙蓉花》和《菊花》普通邮资信封的先后发行,花卉图案再次走上了普通邮资信封,形成邮资封片众星捧“花”的局面。可以认为,普通邮资信封的花卉图案系列品种,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与普通邮资明信片一样,继续粉墨登场,使各种花卉图案在邮资封片中的绽放奠定了基础,由此也打破了普通邮资明信片一花独放的格局,普通邮资信封与普通邮资明信片将在花卉图案发行中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9.
极限集邮的基本概念是邮票、明信片、邮戳三者最大限度的一致,是一种充满乐趣和创造性的集邮方式。多年来,极限集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集邮者,产生了众多极限邮迷,制作出大量精美绝伦的极限明信片。极限片的引人之处是将邮票贴在与邮票相似图案的美术明信片上,利用邮票图案和片图的偶然巧合,组合出新的、自然和谐的美,仿佛天造合一。其令人叫绝之处,便是先于邮票面世,数载后竟与新邮相映成趣的明信片。其实,能与明信片  相似文献   

10.
在多不胜数的出土文物明信片中,含有十二生肖图案的明信片是富有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的专题。这里选辑了邮人自制的部分极限明信片及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和共赏。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2月24日,湘潭县邮政局发行“恭贺新春”企业免资明信片。明信片正面图案为徐悲鸿作品“奔马”图,图案无邮资无铭记,印有“中国邮政”及邮政编码框、“邮政编码”字样,背面印有“恭贺新春”及广告用语。同日,县邮政局向所辖部室、支局、邮政所印发了“关于使用、交寄县局印制的‘恭贺新春’明信片有关事项的通知”。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18日《新民晚报》上叶世荪撰写的《明信片连环画》一文,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其形式和题材均为现今所罕见”的民国时期的明信片。其全套为12帧(张),“每帧正面右侧为石刻连环画影印图,分青、紫、桔三色套印,阴线勾勒的图案着笔细腻,运刀娴熟,出自名家无疑;中间依次为图案的文字叙述、故事梗概及该明信片的印制说明;左侧边框内印有说明文字。其背面印有‘上海通社美术明信片’”。  相似文献   

13.
华东供给制明信片在我国邮资封片的品种里独树一帜。现将笔者在上海市档案馆查阅到的该明信片在设计、印制、发行过程中的一些资料简介如下。 华东邮政管理总局业务处于1949年7月19日以经字第元号和7月22日经字第二号公函两次要求供应处设计出“华东邮政明信片”图案,供应处于7月28日随邮字元号公函将4种图案稿样张函送业务处供选择采用。7月30日业务处以经字第三号公函回复供应处,“请印制华东邮政明信片”。该函称:  相似文献   

14.
笔者收集的猴年贺年(有奖)明信片中,有3张背面图案套色移位,形成图案重叠,这3张明信片出自嗍,编号末尾4位数都是"2223"。"86222"的背面图案是剪纸《双鹤图》,套色横向移位3毫米,双鹤变成四只鹤,左上角的祥云变成两圈,邮政娃娃也变成双人了。"302223"的背面图案为剪纸《牧牛图》,"222223"的背面图案是剪纸《金鱼图》,套色移位情形同前,由此推断,它们源于同一印刷全张。  相似文献   

15.
所谓跨境结缘的生肖龙极限片,大体有两种模式:以中国大陆龙图案明信片配港、澳、台发行的生肖龙邮票制成的极限片;或以中国龙图案明信片配外国发行的生肖龙邮票制成的极限片。港、澳、台生肖邮票与大陆生肖邮票同根,均属中华生肖邮票;中华民族为龙的传人,作为龙的故乡,大陆则有非常广阔的龙文化图案明信片源,可作生肖龙极限片载体。港、澳、台生肖龙极限片的载源相对要少一些,我们能够购到的港、澳、  相似文献   

16.
1993年12月18日,香港“棋艺嘉年华”大型活动之一,国际棋艺大师争霸战在香港九龙公园揭幕。来自中国,中国台北、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逾二十位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和围棋的世界级棋手登台亮相。  相似文献   

17.
极限集邮,在台湾地区称之为“原图集邮”。“原图卡”一词始见于台湾省1972年3月20日发行《故宫清瓷邮票》时,正式附带发行原图卡(指贴相关邮票并销盖首日邮戳的原图明信片),邮政部门将“maximumcard”译为“原图卡”。其时发行之“原图卡”系列均以“邮票原图”为主题,更有台湾中区邮政管理局放在集邮台上之说明:“‘原图卡’:将邮票之图案放大成明信片之尺寸作为明信片之用,或供收藏者”,故此曾造成对集邮爱好者的误导,认为“原图卡”即“邮票原图放大”之明信片。且当时邮票贴在明信片图案的画面上,  相似文献   

18.
第六期《千年瓷都景德镇》文章开头说道"中国邮票上有3件元青花"。其实,只有两枚邮票和一枚邮资图案,邮资图案不能与邮票混为一谈。文章附图,图1如不是明信片即是照片,而图2、3、4是用极限片来展示的。但图3似是一套明信片的封套,而右上贴出  相似文献   

19.
《中国1999年世界集邮展览》小型张(1999-7)的全张图案是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的九龙壁全景,邮票部分恰好是九龙壁正中的3条蟠龙,突出了九龙壁局部。  相似文献   

20.
1985年中国发行《梅花》邮票时,我在同济大学任教。班上一位同学知我喜爱集邮,专门绘制了全套仿邮票图案的国画明信片相赠。我在明信片上贴票盖戳,图1是其中之一。在欣赏这套自制的梅花邮票明信片时,我脑海中不由会想到宋人林逋的咏梅佳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