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改进两例江苏陆飞江小学自然教材中有大气的流动、雾的形成两个实验,我在实践中发现用配套教材的现成的实验器材做实验,成功率很低,而这两个实验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解决这个重点和难点,我以“土”办法对这两个实验作了以下改进.雾的形成实验:1.材料:大...  相似文献   

2.
一、探究蜡烛燃烧产物的实验改进1.原实验存在的问题(1)教材中的实验需要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需要的仪器多,且需做两次实验来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耗时多。(2)学生较难把握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烧杯内壁的操作。表现在:澄清石灰水量少了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植物学教材中,新旧教材根的一节教学中都没有根的观察实验。实验所观察的根都是在培养皿中培养的。这是多年来一直沿用的方法,其效果甚差。现介绍植物根的两种方法如下: 1 烧杯法 取一个烧杯,用3~5层滤纸卷成一个筒,放到烧杯中,使滤纸紧贴烧杯的内壁,再把已经浸泡并萌动的种子,根向下插到烧杯上部烧杯与滤纸之间夹缝间。再在烧杯中加入约五  相似文献   

4.
教材上的该实验是在铁架台上吊一个平衡杠杆。该装置笨重,不易提携;平衡杠杆难找;难糊纸袋。本人将该实验作了改进,装置如右图: 1.把一充满空气的小气球放在一个大烧杯中,小气球沉至烧杯低部,因为气球内外都是空气(如图A); 2.将充满CO2气体的集气瓶,向烧杯中倾倒,马上会看到小气球往上浮,最终悬于烧杯中(如图B)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处理方式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17页实验6-3,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如图1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二、实验的改进目的按照教材做实验成功率较低,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一是蜡烛不容易熄灭,需要重复实验;二是操作不慎,上层的蜡烛先熄灭,实验成功率较低;三是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如果气密性不好,会导致实验失败.三、实验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教学中,我补充了如下演示实验,以研究液体沸腾的条件。 实验装置,在课本第44页图4—14的实验装置中增加一只大号试管和一支温度计(附图)。 在大号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水(为了节约时间,可装入前面实验中烧杯中的  相似文献   

7.
一、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对红磷与白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改进初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中,在做可燃物燃烧条件演示实验时,我对该实验稍作了改进:在一大烧杯中注入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过一会儿,铜片上的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这是为什么?我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白磷的着火点低,铜片上的白磷很快达到了这两个条件,所以燃烧了。铜片上的红磷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和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改用加热的方法就能使红磷燃烧。我抓住时机问学生:要使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回答,把白磷拿出水和氧气接触。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我拿起烧杯慢慢倾倒烧杯中的开水,当烧杯倾斜到一定程度,白磷裸露出来时,白磷马上燃烧起来。通过这样的改进,实验效果明显,方便,节省时间,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有了全面的理解,教学效果好。二、氢气跟空气混合的爆炸实验的改进在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中,有氢气不纯,混有空...  相似文献   

8.
一、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对红磷与白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改进初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中,在做可燃物燃烧条件演示实验时,我对该实验稍作了改进:在一大烧杯中注入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过一会儿,铜片上的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这是为什么?我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白磷的着火点低,铜片上的白磷很快达到了这两个条件,所以燃烧了。铜片上的红磷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和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改用加热的方法就能使红磷燃烧。我抓住时机问学生:要使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回答,把白磷拿出水和氧气接触。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我拿起烧杯慢慢倾倒烧杯中的开水,当烧杯倾斜到一定程度,白磷裸露出来时,白磷马上燃烧起来。通过这样的改进,实验效果明显,方便,节省时间,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有了全面的理解,教学效果好。二、氢气跟空气混合的爆炸实验的改进在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中,有氢气不纯,混有空...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性质是通过观察实验得来的。在做课前准备时,我采用课文中的实验方法,效果不理想。有一次,烧杯被烧炸了,蜡烛依然未灭。我仔细分析教材,认为这个观察实验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观察到当二氧化碳沿烧杯壁进入烧杯中时,烧杯中的蜡烛会熄灭,而且低的先灭,高的后灭,而不是考察二氧化碳量的多少。于是我对实验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0.
实验目的:通过香烟的烟雾及烟汁对蛙皮肤的作用,引起蛙麻醉中毒,证实蛙皮肤能够进行呼吸作用。1 实验用具和材料 1.用具 玻璃水槽、大烧杯、大号玻璃皿、大号注射器、橡皮管、半块砖。 2.材料 活蛙或蟾蜍、过滤嘴香烟、过滤后的烟汁。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也正是化学的魅力所在,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随着教学目标的改变、教学内容的更新、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进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一、实验的环保化。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课本中的实验所需时间长,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环境。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可以改进为: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200ml热水  相似文献   

12.
小学《自然》第一册有一个空气的存在并占空间的实验。课文介绍的方法是:张开塑料袋向下运动;扎紧袋口后用手压塑料袋;把烧杯垂直放入水槽后再倾斜;把穿插有漏斗的胶塞盖紧瓶口,往漏斗内倒水。以上的实验局限于用眼、手观察和感觉空气的存在,但未能使耳也参予实验。为拓宽感知范围,我对这一实验作了这样改进:把实验器材中的烧杯换成玻璃钟罩,盖紧颈塞,即可替代用烧杯做的两项  相似文献   

13.
1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实验的改进原实验方法是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CO2,注意观察蜡烛先后发生的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两个结论:(1)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2密度比空气大,还可以象倾倒液体那样倾倒CO2。在实际操作中,该实验方法往往会出现两个问题:(1)两个蜡烛往往同时熄灭.(2)既使有先后熄灭的现象,但时间差很短;现象不太明显.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有两种:方法一:两支短蜡烛分别用两根细铁丝系住,使一支蜡烛放在烧杯内的底边上,另一支蜡烛放…  相似文献   

14.
20 0 1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 (第十一届“天原杯”)复赛试题 ,按选择题、实验题、填空题、计算题四大题型命题 ,共设小题 2 8题 ,其中计算题 10小题 ,分值 30分 ,占总分值的 30 % .计算题充分体现了形式新颖、活泼 ,有思维深度的特点 .一、旧题型上求创新7、8、9题从题型上来看 ,源于教材 ,但又高于教材 ,有所创新 .7题 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托盘中各放一只烧杯 ,调节至平衡 ,向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镁和铜铝合金 ,两烧杯中物质完全反应后 ,天平仍保持平衡 ,合金…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 甲烷的制取和燃烧实验是现行高中及中师化学教材中两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在中师化学教材中还安排了学生的分组实验.但由于这两个实验的难度较大,效果欠佳,一直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难点.笔者也曾多次地按照教材上的操作方法进行演示实验和组织学生分组实验,但始终未获理想的实验效果.归纳起来,这两个实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6.
1教材中的实验 教材中的实验是:"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取表面上水的白磷",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见图1).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的三个有关全反射的实验 ,操作简单而且现象明显 .能够使教学取得满意的效果 ,又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素质教育 .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观察全反射现象教材中提到 :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 ,是因为光从水或玻璃中射向气泡时 ,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 ,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一实验来观察其现象 ,就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实验器材 大烧杯 ,试管 ,水 .实验过程及现象分析 实验时 ,在大烧杯图 1中装大半杯水 ,在试管中加少量水 ,将试管斜放入烧杯中 ,试管与水平面夹角最好为 45°角 (注意 :试管中的水面应低于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教材实验装置探究液体沸腾的实验存在很多缺点,如浪费时间、沸腾现象不明显、实验器材容易损坏等。为此,笔者对液体沸腾实验进行如下改进。一、实验改进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二、实验改进创新点改进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用1支粗短试管(内径2.5cm,长10cm)代替烧杯。图1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9.
“比热”概念引入演示实验的改进湖北省宜城县孔湾中学蒋文才(441411)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比热”一课中,比热的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如果采用课本第62页图3—l装置的演示实验来引出比热的概念。将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装上质量和温度...  相似文献   

20.
这个实验课本上是这样做的:在三角架上放一个石棉网,在石棉网上放一个烧杯;在烧杯底放一些锯末,往烧杯中倒入水;用酒精灯把水加热。过一会儿,摸摸水的冷热有什么变化?通过教学实践,感到这个实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水凉时让学生摸摸还可以,可是等水热了再让学生摸,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学生无法看清烧杯中上层水随着冷、热水的相对流动逐渐变热。这也是(或干脆就在铁架台上做这一实验),在铁架台的横梁上系两个温度计,一个温度计接近烧杯的底面,一个接近水面。这样学生在水加热前,通过用手摸摸,通过看温度计,知道烧杯里的水相对来说是凉的,而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