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语”虽然简短,但一词一句总关情。  不过,我们有的班主任没有正确认识到“评语”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分量,对评语不是仔细推敲、字斟句酌,而且信笔所至,完成任务了事。在这类老师笔下,“评语”成了新一套的“八股文”,空话、套话多,抹杀了学生的不同特点,几乎每名学生评语的开头都是“该生如何如何”,结尾是“希望怎样怎样”,不痛不痒,千篇一律。  还有个别老师,对于一些差生,在评语中“另笔相待”,他们把评语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当作发泄的工具,字字句句“语罚”孩子,这类评语是悖反师德的。“评语”最终还是要…  相似文献   

2.
评语往往被定义为“教师对一个学生的综合印象的评定语”,这样就将学生评语功能单一化,仅仅作为结果性的评定。对学校而言,教育没有终结;对学生个体而言,成长没有终结。为此,我尝试让学生评语从“单色”的狭隘中脱离出来,还原评语的“多彩”本质。如此,让学生评语服务于学生发展,为孩子的发展培育了土壤。  相似文献   

3.
一堂评语课     
时逢岁末,又到了该给学生写评语的时候了。做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写了十多年的评语,在评语写法的演变过程中,我也在一步步地成长。关于写评语的一些新观念、新思想,我吸收得自是不少。只是这么多孩子每年要写两次,一个学生六年要写十二次,既要写出孩子的个性特点,留下成长的印迹,  相似文献   

4.
《河北教育》2007,(12):9-10
看了两位老师的评语,颇有感触。 我先从第二位老师的评语谈起,他的评语是“语言隽永清新,行文结构合理,思想集中而深刻,非常有特色!”这样的评语我相信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都不陌生。很多老师用这类评语评了一辈子学生作文,而很多学生的作文也永远都是接受这类的评价。面对这样的评语,不要说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会“有点迷惑”,就是一个高中的学生,乃至我这个拥有二十年教龄的教师,也会迷惑多多。我不知道这样的评语到底能给学生什么指导,学生又能从中获得多少教益!  相似文献   

5.
只言碎语     
日前读到一条消息,讲的是某地一所小学,要求每个班主任给孩子写评语,要从以往“居高临下”的结论性论断变为充满温馨的个性化评语,变成和孩子推心置腹的娓娓而谈。一个好的评语,不仅要反映出孩子的真实情况,更要捕捉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增强自信心,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以交流、希望和赞赏为主的评语,乃是对孩子个性和特点的尊重,这也正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寻找终身受益的财富。说今天出现在评语上的亮点,会成为学生将来人生、事业上的亮点,恐怕也不是夸张。(据《人民网》)老师的评语像镜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长处,所以请老师们“笔…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中有6000万名“差生”,这些孩子要么是网吧的常客,要么游荡在社会的边缘,成了未成年人犯罪人群的主体,对他们的教育也成了很多家长的心病。而北京通州二中的退休教师李圣珍却是这样一个以教“差生”出名的人,她通过教50多个“差生”,找出了这些孩子之所以差的原因,并把他们一个个由“差生”变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反映的家教理念很值得读者朋友们思考。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评语”是以往成绩通知单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今“学生成长记录册”中的“学生发展综合评语”继续延续着类似的功能。显而易见,“评语”是学生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在于,不少的中小学教师面对“评语”,有一种“年年要写,年年难写”的尴尬;学生和家长也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数量化的分数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陈源 《教育文汇》2008,(12):26-27
一 写学生操行评语,不能套用格式化语言,老生常谈,千人一面,而应当“只写属于一个孩子的评语”。  相似文献   

9.
<正>期末评语作为评价机制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犹如一面“镜子”,既照出学生的长处与进步,也照出学生的短板和不足;期末评语作为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平台,对家庭教育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它像一台“导航仪”,让家长更客观地了解孩子,调整家庭教育的方向。通过期末评语,老师、学生、家长之间进行着一场无声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苏军 《师道》2002,(4):20
●现在老师常担心给学生写了实事求是的评语后,学生不高兴,家长也发火,于是,就有了“报喜不报忧”的“恭维化”倾向:放大优点,掩饰缺点,做足希望●学生成长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也没必要回避。那些过于恭维的评语会使孩子从小对实事求是表现出漠然的态度,造成实事求是看问题的能力的弱化  相似文献   

11.
昨天,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他请我拿笔记下他的地址或电子信箱———请我把他孩子的“操行评语”寄(发)给他。我问为什么,他说他孩子不肯给他看,所以……我拒绝了他的“请求”,我告诉他,我的“操行评语”不只是写给家长看的,首先是写给孩子看的,孩子看过之后才让家长看。那位家长很不理解。放下电话,我对这位家长又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是啊,以前我也发现过这样的问题:开学时,学生上交“家长反馈意见”时,成绩好的学生积极爽快地交了,上面有让孩子和老师看了都爽心的话;而成绩差的学生不是因为没有让家长签名而磨磨蹭蹭…  相似文献   

12.
期未写操行评语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内容。面对不同评语,学生反应亦不相同,有些学生态度漠然,有些学生激动一时,但它对部分学生近期或今后的成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给学生写评语,既要讲究语言文字的表述形式,又要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在学校里,有些教师对其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在撰写操行评语时,教师写起来辛辛苦苦,学生看起来无动于衷,家长谈后无可奈何。其弊病表现为:内容“八股调”,形式“三段式”。撰写前不是对每个孩子的情况作细细分析,而是凭印象和感觉,以教训人的口气,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3.
卢望军 《班主任》2013,(4):12-14
“评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家长最盼而班主任最怕的事。对于家长来说,一个学期结束了,孩子在学校发展得怎么样,评语最能说明问题;对于老师来说,一个学期结束了,对学生了解得怎么样,评语也最能说明问题。学生对评语的态度恐怕是又盼又怕吧,既想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又害怕班主任在爸爸妈妈面前“参上一本”。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辛苦工作一学期下来,给学生写评语是学期工作的一道最重要的“工序”了,这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工作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使之成为前进中的动力和起点,因而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这一工作。一个中专生,从小学到现在,老师所写评语不下二十余次。很多学生表示,她们对评语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在成长的道路上,班主任对她们的进步予以肯定和夸奖,对她们的挫折给予抚慰和鼓励,对未来能指点“迷津”,但翻开成绩册,往往看到的是诸如“遵章守纪,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干瘪无味,“放之任何学期而皆准”的评语,往往兴味索然。  相似文献   

15.
宗尧 《家教指南》2005,(10):17-17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大人该不该管?应该怎样管?对此,我们的老祖宗留下一句久传不衰的话:树大自然直。或说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无论哪种说法,其实质相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可以不管,应该听其自然.即使孩子小时候不听话,不懂事、甚至成了“问题孩子”,但长大了,懂事了,一切都会变好了。“歪树”自然而然就“直”了。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突出语言的“人文性”,即要突出文章的情感性。而很多语文老师,在应试作文教学的影响下,给学生习作写评语通常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首尾呼应……”,要么就是:“语句不通顺,内容不具体……”,学生看着这样千篇一律的评语,习惯了,厌了,麻木了。久而久之,再也燃不起他们写作的欲望。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鼓励性的语言,让评语充满着浓浓的情感性,充满着人文性。例一:指导习作《我爱秋天的田野》。我给一位学生的习作评语是:巧瑜同学,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把深秋里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记录下来,从公路两旁的“柏树”、“水渠”写到天空…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每学期末教师对幼儿撰写的评语成了幼儿发展“质性评价”的浓缩版。家长通过评语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园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同时,孩子也通过父母对评语的解读,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幼儿评语成了家园联系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8.
提起作评语,如“语句通顺、层次清楚、中心突出、构思巧妙、首尾呼应……”等句子就会在我们脑中浮现。这些评语从小学到高中,成了我们大多数语教师批改作的习惯用语,然而学生却不喜欢看到这种模式化的评语。作批改,如何写出受学生欢迎的评语,笔在自己的作批改中,做了一些尝试,即:三“心”二“意”。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评语?评语就是教师给学生的行为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性的评述。评语有激励性和挫伤性之分。一般来说,挫伤性的评语具有破坏性,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而激励性的评语具有建设性,对人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当然这只是一般规律。有时,挫伤性的评语反而激发了一个人的进取精神,所谓“请将不如激将”。当然这要冒很大的风险。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教师对挫伤性的评语的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20.
评语寄师情     
评语寄师情李学梅陈连玉李保芳最近,西城区教育局在广大学生和家长中开展了“我心中的好老师”大型评选活动,实验二小孙征厚老师以他给学生写的精彩的操行评语荣获了“十杰”教师的光荣称号。他用一篇篇极富感染力和个性色彩的评语,赢得了孩子和家长们的心。评语中的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