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愁"是一种心情,一种感情,一种忧思,一种愤慨。它无形无状,无色无味。可是,在浪漫多情、奇幻生辉的文人笔下,常常以具体的事物来言愁,在古诗词中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精略有如下几类。以山水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横江词六首》中的"横  相似文献   

2.
<正>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而妙用修辞手法更会使诗词的表达效果出神入化,产生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从而使整首诗词形神兼具,文采飞扬。"愁"本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然而中国古诗词中的"愁"却写得具体可感,深刻动人。究其原因,是诗人将抽象的、不易为读者所把握的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情绪——"愁"外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或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留下了一句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  相似文献   

3.
陈辉 《语文天地》2008,(4):38-39
愁,是人之常"情"之一,它是人生种种不如意生活境况的直接反映。从古至今,有关抒写忧愁之情的语句数不胜数,它们从各个角度对愁作了具体而形象地描述。这里我们试以古诗词中部分直接抒写愁情的语句为例,对前人的愁情及其言愁艺术作一全面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古诗词中"愁"的审美意象,首先从比兴的角度,把"愁"本身作为审美对象,把"愁"看作一种抽象情思,寻找其与诸多审美形象之间,在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方面的相似,鉴赏了芭蕉、梧桐、丁香、流水、风烟等意象.其次,把饱含愁情的作者的整个内心世界作为审美对象,通过红绿意象、闲愁意象等,了解词人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时...  相似文献   

5.
梧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代表着一种绵绵密密的情怀。诗人见梧桐叶落而悲秋,佳人因雨打梧桐而怀人。伤感的桐叶,飘飘悠悠,在小巷深处扯动着暮秋的情绪,在古诗词中摇曳着淡淡的清愁……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词文学意象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学习古诗词对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有重要作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章采用群文阅读的方法,用四个学习任务,贯穿对九年级上册10首含“愁”古诗词的群文教学,使学生读懂古人愁,会说自己愁,丰富审美体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大凡作诗填词,贵在创新,不落窠臼。对此,古代诗人词家深得个中三昧,同是咏愁,不同诗人词家的技法各别,即便是采用同一技法,其具体表现也往往同中有异,各尽其妙。古诗词常见的咏愁技法有:  相似文献   

8.
"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主要指的是人们郁结于心头的忧虑烦闷.纵观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人墨客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周围人和事不能满足其内心情感的逆向流程,再加上客观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由于美的丧失,引发了他们的感伤、遗憾、愁情.这种如潮的愁情,成就了古诗词中的许多描写愁怨的名篇佳作,或言怨有千斛万斛,或言怨如江如海,读来令人心驰神往.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素质,代代相传,日新月异,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正是作家的真情,打动了无数的读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采用语料库分析方法,对《全唐诗》前六卷中含"愁"隐喻的诗句进行了考察。通过研究发现:《全唐诗》前六卷中含"愁"诗句的隐喻可以归纳为意象隐喻、拟物隐喻、身体隐喻以及拟人隐喻4种类型。其中"愁"的隐喻诗句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化虚为实"的写作手法——多将抽象的愁绪附丽于具体的事物,具象或为自然景观或动植物或乐曲或身体器官等。  相似文献   

10.
“群文阅读”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热点话题,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群文阅读”理念,有助于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以李清照的诗词为例,从甄选议题、组合群文和走近词人三个环节,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诗词品读、比较品鉴和命运遭际中初识愁情、深悟愁情和感悟愁情,进入李清照的诗词世界,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增强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语文学科中光彩耀人、独树一帜。它以短小精悍、质朴典雅、韵律和谐、词句优美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学鉴赏性。然而,在博大精深的古诗词造诣上,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想把一首古诗词生动形象地讲解透彻,非一日之寒。古诗词教学现代化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本文就古诗词的现代化教学进行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12.
在灿若星河的古诗词中,保留着大量抒愁写恨的文字,或国愁家恨,或情愁离恨,其中有一些至今仍流传不衰,成为后人耳熟能详的名篇佳句。这些文字之所以能在时间的淘洗中熠熠生辉,不仅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作者内心深处最真实细腻最深沉厚重的情绪,更因为它们借助了高超的表达技巧,使抽象的愁绪变得形象直观,从而引起读者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作为一种比兴用法出现频率很高,意象万千,内涵极为丰富:以“月”喻人品行高洁;用“月”寄寓人世变迁;靠“月”暗示思愁别绪等等。对历朝历代诗词中“月”的比兴用法的梳理和辨析,为我们正确读解古诗词中的“月”、以及在文学创作中准确把握“月”的比兴内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凡作诗填词,贵在创新,不落窠臼。对此,古代诗人词家深得个中三昧,同是咏愁,不同诗人词家的技法各别,即便是采用同一技法,其具体表现也往往同中有异,各尽其妙。古诗词常见的咏愁技法有:1.用形象说话,化虚为实,也就是使本来抽象不可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读了古诗词,何不学以致用?在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或化用古诗词,能让你的文章锦上添花,熠熠生辉呢!下面就来谈谈作文中如何引用古诗词这潭活水。一、直接引用,为文章增添几分亮色例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生命的色彩,幽怨、哀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苏轼生命的色彩,雄浑、超旷。那我的生命色彩是什么呢?(选自中考满分作文《生命的色彩》首段)点评:文章的首段直接引用古诗词,由李清照、苏轼的生命色彩谈起,既而转问自己的生命色彩,开篇就能展示作者的才情。二、串引写景,为景物涂抹几分靓彩…  相似文献   

16.
在古诗词中寻觅抒写愁绪的章节,真可信手拈来。有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有描写愁满胸臆的:“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李煜《清平乐》)有抒写愁肠百结、归思难忘的:“海畔尖山  相似文献   

17.
愁是人之常"情"之一,它是人生种种不如意生活境况的直接反映,举凡离别、孤独、相思、挫折、打击、穷苦、沦落等均可引发人的各种各样的愁绪.一般说来,古诗词中抒写愁绪的语句主要表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8.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这一问,问出了千般哀怨、万种离情,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问一答,更把李煜这位亡国之君深重的愁情别恨表现得淋漓尽致。古诗词当中,常见发问之旬,屈原问天,李白问月.闺中少妇问落花,雨夜离人问红烛。细细品味,诗歌中“问”的艺术确是别具匠心,意蕴丰厚而深远。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古诗词独具韵律美感,诗词吟诵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中能够突出古诗词这一独具魅力的高雅艺术,给古诗词教学进步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吟诵、深入吟诵以及重复吟诵的方式来开展古诗词教学,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了解古诗词结构、音调以及情感,对古诗词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20.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让古诗词教学既扎扎实实又兴味盎然,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是当下古诗词教学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名师教学案例,从导入、品读、想象和吟咏等几个方面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企望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享受、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词的融合,生命与智慧的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