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其目的在于避免虚夸资产和收益,抑制由此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谨慎性原则体现于许多会计准则,并贯串于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2.
谨慎性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之一.它是指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和风险或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也就是说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凡是可以预计的负债、损失和费用,我们都应当予以充分的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资产和收益则尽量少计或不计,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信任和乐观估计.  相似文献   

3.
稳健性原则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晔 《现代企业教育》2008,(24):111-112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会计人员应选择对本期净资产及利润较为不利的方法或金额。在会计工作中,稳健性原则主要表现为: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低估资产价值、高估负债价值。财政部最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第11条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下文将就稳健性原则及其在《制度》中的运用试作简要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日益遭到破坏,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作为传统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悄然兴起。但目前绿色会计的要素确认和计量体系尚未形成共识。根据传统会计要素的概念及环境的特点,本文将绿色会计要素分为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所有者权益、绿色费用、绿色收益等五个要素,并提出对绿色会计计量采用实际成本法、机会成本法、边际成本法、人力资本法、生产率变动法和预防性支出法等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对会计确认原则的影响1、对会计确认原则的影响。第一,知识经济对收入确认原则的影响。传统的收入确认原则是营业收入或收入实现的确认原则。其弊端在于:收益揭示不完整,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判断。企业收益,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资产置存收益,是指置存资产尚未实现的收益:另一类为营业收益,是指销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制度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得低估负债或者成本费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在物价上涨时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以及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等。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还处于研讨阶段,以恒等式物力资产+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产=负债+劳动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为基础,阐述了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并说明了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1稳健性原则的内涵稳健性原则亦称为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保持谨慎、安全的态度,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者提高警惕,以便应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稳健性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从会计确认看,要求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从会计计量看,要求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从会计报告看,要求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全面的会计信息,特别是应报告有关可能发生的损失。由此可见,稳健性原则面对不确定因素要采取“稳妥小心”、“过犹不及”的态度,这是其一;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土壤是市场经济环境,它是人们对未来不确定事项的本能反应,这是其二。二者结合起来,构成稳健性原则的内涵。2稳健性原则产生的原因稳健原则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世纪,其基本要义是:“财产托管人对其受托责任解脱所采取的策略”,即不预计财产的增值。这种减轻责任的考虑逐渐为随后的会计职业界所认可。19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一些审计人员在企业破产后常受到投资者的起诉,大部分诉讼的原因是因为审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在资本市场发展使企业筹资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流动股东对信息的特殊要求而引起的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化;第二部分分析创新金融工具对会计的确认和计量的影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特殊价值运动方式和特性,为其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提供了计量的可靠性和会计方法的可操作性,同时为突破传统会计的实现原则奠定理论与现实基础,第三部分分析金融创新致使会计在披露企业风险时面临的问题,探索财务报告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制度》充分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规定企业可以对八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谨慎性原则是在资本得到维持或成本得到弥补才确认收益,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是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具体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确认的标准有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性标准等三种标准;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方法有未来现金流量的不贴现现值、在用价值、现行市价、公允价值、销售净价、可实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等方面,企业应针对不同的资产选用不同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资产减值会计对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税收等都有影响,企业应分析研究资产减值对企业理财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依据《会计法》,基于强化单位内部控制与会计监督,在分析比较常见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构想。使单位经济管理程序科学化、经济行为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会计基本原则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历史成本原则、收入确认原则、费用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充分披露原则与会计假设等在传统会计模式下的基本含义都要发生相应变化,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在实务实践中,实务实例的操作会使会计基本原则在当前经济形式下存在问题,通过对基本理论的研究,结合实务和新的经济环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会计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历史成本原则、收入确认原则、费用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充分披露原则与会计假设等在传统会计模式下的基本含义都要发生相应变化,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在实务实践中,实务实例的操作会使会计基本原则在当前经济形式下存在问题,通过对基本理论的研究,结合实务和新的经济环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发展,收益报告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收益报告严重滞后于经济事项的实际发生,不能满足使用者对业绩信息的要求,因此传统收益确定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都在致力于收益报告的改进,一张反映全面收益的报告正在形成.在对全面收益报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介绍的基础上.对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和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传统的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和概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产值分配率”的新概念,并且认为这个概念对于全面准确地分析国民收入的形成、结构、分配和流动规律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卡莱茨基以收入分配理论为纽带,把他的微观价格理论与宏观的国民收入分配以及国民总产出有机地结合起来,他把工会和资本家之间的斗争这一决定垄断程度大小的社会制度因素,通过垄断程度这一概念引入到了包括宏微观在内的整体经济学分析模型中,从而为今后经济学的发展--把制度分析和传统的经济学分析相结合--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商业信用销售中融资方式销售是企业较为重要的一种融资渠道,由于会计与税法对其处理存在较大差异,无疑增加实务操作的难度。通过对融资方式销售的"税、会"差异分析,认为在不同的行业其流转税金和所得税金均需递延纳税,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流转税金的递延纳税主要通过发票控制,而所得税税金需要通过纳税调整解决。  相似文献   

18.
做好会计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社会以及高职学生就业的需求。为了使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地适应会计工作岗位,会计教学应当进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即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与方法,注重实务操作能力教学,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就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会计业务核算与报告》课程的教学改革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财产性收入质的规定性和量的变化规律。同时,马克思运用所有制理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财产性收入的分割依据,并系统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财产性收入的发展及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继承与发展马克思财产性收入理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并警惕财产性收入过快增长导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0.
在房地产估价方法中,收益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运用收益法的关键在于净收益和资本化率的确定。分析了收益法中求取资本化率常用的4种方法,提出了财务内部收益率在资本化率确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