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商洛市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第二,第一产业滞留的劳动力仍然较多;第三,弱势群体就业难度加大。据此,解决就业问题的宏观战略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城市建设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实施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2.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是实现河南城镇化的主要途径,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为河南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城乡二元结构、供求结构性矛盾以及技能素质不高等相关因素造成了河南省城乡发展不平衡,阻碍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此,应当通过五个方面的努力,推动实现河南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二是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三是优化就业环境,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转移;四是扩大就业培训规模,完善培训补贴政策,实现农民工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五是落实各项配套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好服务;六是积极推动城镇服务业与"互联网+"有效融合,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3.
怀柔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障碍。有关资料表明,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而小学及以下的占40%。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培育新型农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组织形成全力,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就业对象多、就业观念旧、就业信息少、就业质量差、就业保障弱等现实问题。应通过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减轻就业压源;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就业渠道;切实加强农民职业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统筹城乡就业服务平台,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农民就业法规制度,促进就业保障等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6.
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必然现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因此,从分析河北省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和新的趋势特点入手,剖析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途径,可以有效缓解"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张秀英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2(2):38-40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2l世纪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劳动力供给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率减缓、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低等因素成为就业难的障碍;政府的责任就是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政策,并通过实施这些政策,达到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充分就业、社会稳定的宏观经济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各行各业中的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能力虽呈现出逐步上升趋势,但由于许多外出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传统就业观念和意识等自身因素的限制以及缺乏必要的外出就业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前景并不乐观.试图从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建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5):52-58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城市的转移。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乡就业政策,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本身的问题,使得再依靠投资增长来带动就业的增长是不可能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的下降,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的下降趋势表明,如果我们要想长期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必须从宏观 相似文献
11.
一、坚持就业培训→任职考核→资格鉴定→就业推荐一条龙服务
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反馈信息看,无一技之长,缺乏新的职业技能,往往成为下岗职工重新上岗的主要障碍。对下岗职工进行就业培训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从调整教育与培训的专业结构入手,进行劳动力需求总量和结构预测,使之适应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三农”问题仍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从生产力这一决定性因素来理解,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物质资本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民素质。由于农民整体上受教育程度较低、技能缺乏等原因,导致其收入增长缓慢。本文总结了贵州农民技能培训的有益经验,揭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农民技能培训机制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其应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
劳动者就业与再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及下世纪重大的国策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九五”时期及下世纪初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分析了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的特点,研究了制约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因素,提出并论证了解决我国就业、再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能否充分就业既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关,也与劳动力市场及其供求机制有关。当前人们更多地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归责于高等教育,实际上,劳动力市场缺陷可能是更为根本的原因。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大学生人才配置效率偏低,劳动力市场信息机制失灵导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价值取向迷失。因此,要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既有赖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也有赖于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特点的经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式,反映了我国的劳动力要素配置方式和效率,也影响各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从空间上看,我国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区域差异性、空间流动性、乡村城市不连续性.对我国农业有不利影响,也使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农民工利益流失,城市化推进困难。应采取4个方面的对策,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劳动力合理转移与与城市化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性别歧视、相貌歧视、户籍歧视、疾病歧视甚至学历歧视、方言歧视等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劳动力过剩造成市场“供过于求”、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原因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而导致的,为此需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8.
郭清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5):46-50
应用1980-2006统计数据,设计新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就业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在经济低迷期,边际就业弹性最高,在经济高涨期,边际就业弹性最低。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南省情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鼓励自主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等对策建议,以达到促进就业增长,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张景书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4):3-7
为了促进商洛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要性认识不够及现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和需要科技支撑、缺乏与外界的信息交流等方面探讨了现阶段商洛市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商洛实际,结合国内外尾矿综合利用经验。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经济要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要顺利地进行,就必须要关注重庆市劳动力问题。本从劳动力对地区经济的作用出发,通过对重庆市劳动力现状的比较分析,为发展重庆经济、调整重庆产业结构所必须的劳动力条件做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