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金洪 《寻根》2008,(6):126-130
洪姓出自炎帝神农之后的共工后代,居住在黄河两岸,黄帝时起其首领就担任治理天下水利之官,被人尊为水神。江西乐平《洪氏家谱》载:“共工官者,共理百工之事也,子孙以官为姓。”洪迈《容斋三笔·共工氏》云:洪氏出于共工氏,本曰共,“后又推本水德之绪加水干左而为洪”。《元和姓纂》亦云:“共工之后,本姓共,后改为洪氏。”共加水为洪有二说:一曰颛项帝时,  相似文献   

2.
郑金洪 《寻根》2003,(1):131-133
先秦时帝王子孙称王子、王孙,他们的后人便有以王为氏的。周灵王(姬泄心,公元前571~545年在位)太子晋早逝,子敬宗袭爵位,周景王(姬贵,公元前544~520年在位)时为司徒,敬宗也是景王的侄儿。时周室日微,为了避乱,干脆改姬姓王了,以后子孙繁衍各地。现在闽、粤、台各地王姓,多来自“琅琊衍派”和“太原衍派”。琅琊为古地名,今山东省东南部的诸罗县一带。敬宗之后十一代孙王错的儿子王为战国时魏国大夫,其孙王谕、曾孙王息,先后任齐国大将和司寇,琅琊王氏发展成名门望族。太子晋四十九代孙王潮、王审、王审知入闽开基,奉为王姓…  相似文献   

3.
郑金洪 《寻根》2003,(4):114-118
黄姓称“轩辕世系”,据传黄帝24代孙姬石于周时封于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后裔遂以国为姓。黄姓又称“江夏世家”,一说是战国时楚国春申君黄歇,发祥于湖北江夏县;一说自春秋战国以来,黄氏族众或仕或隐,或散或聚,多在长江流域的江夏地区。黄氏入闽世系主要有二:即黄守恭世系、黄峭山世系。  相似文献   

4.
郑金洪 《寻根》2002,(5):40-43
林姓起源甚早,尊比千为始祖。比干为丁三子、帝乙之弟、帝辛即商纣王的叔父。纣王暴虐无道、残害忠良,比干冒死奏谏,遭纣王剖腹挖心而死,其妻陈氏怀有遗腹子,带侍女四人逃至牧野(今河南淇县、卫辉一带),在树林掩映的石洞里分娩,生子名坚。周武王灭商建周,陈氏携坚归周,拜见武王。坚在林里出生,武王因赐其姓日林。  相似文献   

5.
郑金洪 《寻根》2003,(6):109-113
蔡姓源流蔡姓是姬姓的一个分支。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叔度于蔡国(今河南上蔡县),和叔鲜、叔处三人共同监管教化殷族遗民,史称周朝三监。公元前476年蔡国为楚国所灭,建国551年,传23代,国君25位,子孙遂以国为姓。陈留是闻名的蔡姓郡望,东汉时大文学家蔡邕即居于此。三国魏居住于陈留考城的尚书蔡畦及其后裔晋大司徒蔡漠和南北朝刘宋时期济阳考城官吏部尚书蔡兴宗等,均极为显赫。西晋惠帝前陈留、济阳不分治,称陈留蔡氏。惠帝分陈留郡东部为济阳郡,陈留蔡氏中一部分又称济阳蔡氏。蔡氏入闽始祖蔡炉,四堂本《蔡氏家谱》载:“吾宗系出弋阳,自始祖…  相似文献   

6.
郑金洪 《寻根》2009,(6):126-130
洪姓出自炎帝神农之后的共工后代,居住在黄河两岸,黄帝时起其首领就担任治理天下水利之官,被人尊为水神。江西乐平《洪氏家谱》载:“共工官者,共理百工之事也,子孙以官为姓。”  相似文献   

7.
刘松余 《寻根》2012,(2):133-137
一 武汉市汉口北郊的盘:龙城,是商代早期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山水竞秀,文化底蕴深厚。我家祖屋就在盘龙城开发区:刘家老垮,邻丰荷山,滨龙王港。祖父曾常年在汉口六渡桥谋生,没有在老家居住。祖父谢世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的正确书写,  相似文献   

8.
刘氏客家家族组织实行以“房”为基础的族内民主制,通过将族规在官府立案取得合法的管理权,以培植风水、惩治违规违法的族人、干预族内不动产售卖、组织春秋祭祀和节庆娱乐、救济孤贫等手段,协助地方政府对族人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使家族组织成为封建专制国家坚实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9.
移民与台湾的"内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全海 《寻根》2006,(6):18-22
在信息传播和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文化和生产技术的扩散与交流,大多是通过移民实现的。中国移民史上漫长而艰辛的台湾移民即承载着民族融合和文化传播的特殊使命: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一环,还是中华文化从起源地向四周扩散、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此艰辛而漫长的历史进程始于西汉“七国之乱”之时,至唐末五代,先后出现了中原之民迁徙入闽的三次高潮。两宋以后,继有入闽之中原之民,迁至澎湖,进而渡海赴台。连横在《台湾通史》中记日:“当宋之时,漳、泉边民渐来台湾,以北港为互市之口。”至荷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中国移民,主要是福建漳、泉移民的足迹已经遍及台湾全岛,与土著居民和睦相处,共同开发台湾的资源,成为台湾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0.
黄兴涛 《寻根》2005,(1):114-118
清代中后期,山西寿阳祁氏是享有盛名的望族,与常熟翁家齐名,时称“南翁北祁”。前者的代表人物是翁心存、翁同龠禾;后者为祁韵士、祁寯藻、祁世长。与翁家相比,祁氏虽无“状元门第”之荣,却亦有“帝师”之誉,且三世之中,代有翰林。或以史地之学名动天下,开一代学术新风;或以诗文书法领袖群伦,  相似文献   

11.
邹华享 《寻根》2005,(3):104-110
“族谱”纂修情况 清乾隆二年(1737年),毛尔达、毛彝生诸公创修韶山毛氏族谱,因代远年湮,惜未存世。其后,族众有志续修,多因意见不合未果。震、埔、鉴、深四房先后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分修房谱。除鉴房外,其他三房房谱巳残缺不全。直到光绪七年(1881年),才由毛祥纲等人续修《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宣统三年(1911年)三修,  相似文献   

12.
郑金洪 《寻根》2007,(4):135-139
曾姓入闽"天下一曾无二曾",曾姓出自夏禹的姒姓后裔。禹五代孙少康中兴夏朝,分封其小儿子曲烈于 (今山东峄县)。曲烈天资神异,思考精勤,善于  相似文献   

13.
卞孝萱 《寻根》2006,(2):122-123
<寻根>2006年第一期<柳宗元佚文<谱牒论>>说<谱牒论>"对于研究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以及思想等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该文是伪作,今举两个明显的、无法解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杨馨远 《寻根》2003,(1):115-120
河北素有发达的文化、农业和手工业,也是人口密集地区。但在明朝初期,河北却成了今山西、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四川、河南、陕西以及内蒙等省份移民的入籍之地。这一历史现象,是如何造成、移民对河北究竟有什么历史作用呢?笔者根据有关史料和全国地名普查的第一手资料,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了多方研究。本文所指的河北,基本是以现河北省界为基准,为能更符合历史状况,仍含今北京、天津二市辖区范围。一、移民的历史背景元朝统治时期,其社会经济虽有发展,但存在着诸多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尤其是蒙…  相似文献   

15.
沈琨 《寻根》2004,(2):59-66
一柳氏民居是柳宗元家族后人聚居的村落,在山西省沁水县城西南的一片山坳里。深秋时节,太行山里是一派斑斓的秋色,深绿中映出金黄,半崖上栌叶火红。柳氏民居是深山里的一个村落,村名西文兴。从沟底的公路上望,半崖之上,迤迤逦逦的一片村舍,错错落落的楼阁脊吻。拾阶而上,就让你  相似文献   

16.
17.
宋全忠 《寻根》2011,(3):35-40
人们来到一个新的甚至有点恶劣的环境,当无法自我控制之际,辟邪逐厉与祈安求福的民俗信仰便应运而生。于是,辟邪物不仅成为民俗焦点,更留下可贵而亲切的文物。台湾各地“石敢当”的广泛应用就是这样。台湾不管是城镇、还是山区,  相似文献   

18.
“解手”的传说与明清“湖广填四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传于全国各地的关于“解手”的民间传说,皆认为它的起源与历史上的移民迁徙有关。但在归源于哪一个具体历史时代上,却有较大的分歧:四川以外地区一致认为,“解手”是明初强制移民政策的产物;唯独只有四川地区将其归于清初。本从四川地区存在一个明代洪武大移民时代,毫无例外会出现强制移民现象,而清初四川不具备推行强制移民政策条件的比较研究中,认为四川地区把“解手”传说归源于清初,是由于混淆了发生在明、清历史上两次“湖广填四川”运动的性质,是“附会”历史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