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2015,(5):12-17
创客空间为一般民众提供了线下学习的器材与工作场景,可以被归类为一种提供科技素质教育的微型学校。创客空间互补于慕课(MOOC)所提供的低价或免费的线上教学内容,相对于以学历教育服务为主的教学服务,创客空间所组织的活动单项资本投入较为灵活,而全球化的创客社区可以成为支撑传统教育组织的人才资源库。该文将通过多个国家的创客组织与轻资产教育组织的案例,介绍由创客运动所带来的全球化科技教育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以3D打印和开源硬件为代表的多个新科技项目的出现,一种以亲自动手设计、创造、创新为标志的新文化热潮——创客运动正在席卷全世界。与此同时,在教育领域也出现了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创客教育"。创客教育以新兴科技为技术基础,以创客空间重构学习环境,以创造性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过程,融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学习法、自主学习等多种教育理念,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教育相比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创新教学方式,学生从中不仅可以学习到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知识,还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我国现阶段发展创客教育应明确其定位,探索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多方共建共享的模式,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并根据不同学生人群的特点,建设创客空间,开展创客教学。  相似文献   

3.
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创客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教育的创新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做中学、快乐教育、大成智慧、构造论是创客教育背后的核心理念。创客教育具有无限的价值潜能,将对个体发展、课程改革、教育系统变革以及国家人才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创客教育的实践框架需要从创客环境、创客课程、创客学习、创客文化、创客教师队伍、创客教育组织、创客教育计划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在实践方面,由美国引领下的全球创客教育运动正在兴起,而且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创客由于过度强调制造产品的价值,忽视了对非创客人群存在价值的尊重,可能是一种畸形的技术文化。在推进实践的过程中,创客教育应积极应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经费问题、教师培训问题、与课程要求以及考试的矛盾、教育公平和均衡问题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4.
创客教育:源起、内涵与可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蓬勃兴起的创客运动的影响下,高新科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创客教育的萌芽与发展.创客教育有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制造/制作、创客空间和创客.创造、技术与全人发展是其内涵的核心.创客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融合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等教育理念.创客学生的培养、创客空间的创建、创客课题的设计是推进创客教育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创客运动是指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各种产品创新设计,并通过各种线上、线下的论坛与他人分享创造的过程和作品。创客空间是创客运动的载体。创客运动理念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寻葵创客空间的构建,首先要认识和理解创客空间的功能,从职业院校的特点出发找到适合的创客空间构建方式,同时对创客空间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进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6.
“创客运动”流行于欧美国家的同时,也在中国的校园里兴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和一些中小学,有的创设了“创客空间”,有的开设了“创客”课程,呵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学生提供“让想象落地”的平台。通过“创客”活动和课程。学生们可以接触……  相似文献   

7.
通过追溯STEM教育的本质及源起,进一步明确在我国推行STEM教育的时代意义与重要性。创客空间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学生STEM素养提升提供了新契机,我国的STEM教育可以以创客空间为依托,重现其生命力及价值。同时,STEM的教学理念可以指导校园创客空间教学活动,使其有序进行。本文从教学准备、教学任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总结与反馈六个维度对基于创客空间的STEM教学理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为培育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精神的创客,应基于阶段培养目标、依据现有创客能力结构、吸收各方教育资源来开展创客教育.创客是创新创业的主要群体,当前面临着创客创新意识薄弱、动手能力欠缺、企业家精神匮乏的困境,因而创客空间的深化发展受制于创客人才的短缺和创客能力的不足.要克服上述困境、培育合格创客,不仅需要在中小学阶段就开展娃娃创客教育,而且在大学阶段双创教育要注重跨学科合作与校企交流协同,还要在现有创客中开展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7,(5):109-114
在全球,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创客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创客空间能将创客教育融入现有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四所高校创客空间,介绍了依托工程实践平台的西北工业大学创客空间的建设情况,构建了基于创客空间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并以西北工业大学创客空间为例进行了实践应用。期待文章的研究,能为高校通过创客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问题解决和创客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提出了创客式教育并分析了其内涵,即认为创客式教育是一种理念、一种场景、一种载体、一种精神、一种方式、一种目标、一种文化。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开展创客式教育的主要路径,包括秉承工匠精神、保持创客心态,建设人人可参、处处可创的创客空间生态圈,抓住学科教学主阵地、切入教学多空间,以学习制品为主线、变革学习方式等,以期推动创客教育从边缘走向融合,保障创客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创客教育依据自身的特点,正在改变着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创客实践在高校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基于创客模式的实践教育,分析我国创客教育发展的态势,探讨创客教育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探索性意见,以期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9,(11):101-106
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375篇与STEM教育相关、330篇与创客教育相关的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文献进行分析,文章发现:STEM教育主要起源于国家需求,而创客教育是社会驱动的结果;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在理论基础、活动类型、学科内容、课程载体等四个方面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区别。基于此,文章重点对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区别进行了辨析,以期深入理解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本质,并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应是物质、精神、制度全面生态化的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两大思想指导下,生态城市的建设路径应当从物质及意识两个层面着手,技术和制度起保障支撑作用。在生态意识方面,生态伦理——生态教育——生态行为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而生态教育起到了将理念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作用,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生态教育体系包含着生态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育过程及具体形式四个方面,不同对象对应着不同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2019,(2):113-120
创客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式开放在线教程(Collaborative Open Online Course,COOC)平台采用了开源开放的思想,以GitHub和GitBook为支撑工具来编写教材、建设课程。文章论述了COOC平台对创客教育的支持,在项目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基于COOC平台的创客教育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基于COOC平台的创客教育模式对学习者创客作品的制作、创新意识的加强、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技能的提高等方面均有积极影响。本研究构建的基于COOC平台的创客教育模式可为创客教育的实践提供指导,并丰富创客教育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7.
18.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具有区别于传统教学资源的创造性与创新性,可以作为创客教育的资源工具,促进创客教育的发展。在创客教育背景下,如何进行微课的设计成为教育改革的新问题。从重构微课的概念入手,依据微课的三重属性将其设计要素定位于目标、内容、活动、资源、交互、评价等六项,据此构建创客教育背景下的微课理论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2017,(8):109-114
创客教育以其独特的内涵,正在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创客概念的演变以及创客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探索高校创客教育平台建设机制和路径。清华大学i Center通过建设基于"智能制造+互联网"的产业级创客空间、优化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服务环境、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营造双创人才培养生态环境,打造高校服务于双创教育的跨学科创客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20.
人的和谐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当加强人的和谐意识培养。和谐社会构建不仅是要建立物质和谐,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精神和谐。以和谐为中心的生态美育,对促进入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精神和谐具有独特的作用。加强生态美育,重视精神和谐,各方面要相互配合,积极培养人的和谐意识,是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