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把"抓两头带中间"作为班主任常用的一种工作方法,有一定的弊病.从实际效果看,班主任心系"两头",忘了"中间";即使"两头"抓上去了,也难以把人多势大的"中间"带动.从教育思想上看,这种工作方法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也不符合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愿望.1982年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小学教育几个问题的通知》强调说:"必须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只抓少数,忽视和放弃大多数."因此,"抓两头带中间"这种工作方法应当改一改.从1983年下学期起,我把"带中间"改为"抓中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是从分析中等生的表现和心理特征入手来加强中等生教育的.中等生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大部分不甘居中游,有强烈的进步愿  相似文献   

2.
汪东京 《班主任》2009,(6):21-22
谈起班主任工作,我们常说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大家都这么说,许多老师也这么做,习以为常,不以为有什么不对。仔细想想,这句话有些偏颇。“抓两头带中间”,是对中间学生的漠视,是一种教育不公平。再说,学生不是绳子,抓住两头就能带起中间。班主任面对的是班里几十位学生,不能只抓两头,中间也要抓。  相似文献   

3.
高校班主任(导师)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班导师工作是大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过程中,班导师要以"耐心、细心、热心、真心"等"六心"服务来对待学生,并要与时俱进,改变观念,"抓中间,促两头",促使班级的整体提高,并以宽容的态度包容学生,给学生创造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学生有尖子生,中间生,学困生,中间生占大部分,一般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但这种做法不利于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弊大于利,根据中间生的心理特点,必须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法,强化对中间生的培养教育,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抓两头,促中间”是中学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其实质就是以抓尖子生和差生来影响和促进中等生成绩的提高。这无疑是符合抓点带面原则的。但我认为:“抓中间带两头”与前者相比,效果则更好。  相似文献   

6.
《云南教育》2010,(22):12-14
保山市采取“抓两头强中间”,即抓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两头,强义务教育的工作措施,促“两基”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7.
"中等生"的概念,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使用.细究起来,它应是指在学生前进队伍中处在中间的学生.在教师新接触一个班级时,往往最先认识的学生是"两头"的学生.长期以来,教师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管理模式,但也往往导致"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因此,事实上"中等生"成为被忽视的群体.本文拟对"中等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疏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平 《中国教师》2013,(14):77-78
"教育管理抓两头",一个班集体中的"两头"是"优等生"和"学困生"。抓住了"优等生",可以带动"中等生";转化了"学困生",既可防止"中等生"受到负面影响,又可促进"中等生"向"优等生"看齐。因此,"学困生"的转化成为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关键。"学困生"主要指在思想品德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达不到同年级其他学生平均水平的学生。在多年  相似文献   

9.
给“灰色学生”多一些阳光——谈对中等生的关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还是班级管理中,我都一直沿用了"抓两头,带中间"这条成功经验,但是在实践中这条成功经验渐渐转变成了"抓两头,淡中间"这一现状.占班级多数"中等生"的成绩和表现平平,不像优等生那样鹤立鸡群,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让人牵肠挂肚.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一般有"抓两头,带中间"和"抓中间,促两头"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要充分发挥两种模式的优势,克服两种模式的弊端,因时因事合理采用适当的模式。为扬长避短,应该不拘泥于某种模式,而是要以辩证统一的观点把两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以期获得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11.
职校管理要抓“中间”促“两头”□章梓贶所谓抓“中间”,是指端正办学思想,狠抓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两头”指的是建设生源市场和拓展就业门路。这提法似乎无甚新意。因为生源市场和就业门路以及教育质量对一所职业中学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然而,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忙于对"学优生"的培养、忙于对学习和表现相对较差的"学困生"的扶持,这种"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经常会使老师忙不过来,培养了一两个"学优生"、转化个别"学困生","中层生"却由于老师疏忽退步了,造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教学上,老师争取"中层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学优生",减少学困生的数量,提高高考成绩。教育工作中,老师更应该多关注"中层生"。关注中层生,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为他们量身制定前进的方案,二是在课堂上多培养其学习积极性、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在适当的场合让他们当带头人,使更多的"中层生"向"学优生"迈进,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正>长期以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方面,常规的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由于优等生能为班级争光,常常能成为同学的学习榜样或自卑的观点,所以优等生会得到老师更加悉心的辅导。  相似文献   

14.
自有学校教育以来,每个班级里都存在着优、中、差三类学生。“抓两头,带中间”是许多教师为改善这种状况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却掩盖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弊端——淡化或削弱了对中等生的教育。因为在许多教师眼中,所谓“带”就是跟着走,往往是抓“两头”精心,带“中间”随意。  相似文献   

15.
“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忽视了中间大多数学生。前面的抓了,后面的促了,而中间的大部分只靠自我发展了。他们应该由谁来管,怎样来管,这是新形势下,对我们学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李强 《教师》2011,(23):93-9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一般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教师(包括学校)会不自觉地将学生分为优秀、中等、落后三种类别。对于不同类群的学生,常规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方法却掩盖着不容忽视的弊端,即淡化和削弱了对中等生的教育。所谓“带”,实则是跟着走,出现教师“抓两头”精心,“带中间”随意的现象。而教育法规一再警示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教育的主要对象可以说就是这一大批中等生。若绝大多数中等生仅靠“两头”去带,必然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其自尊心,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完整系统地传授古代小说名著知识的同时,突出重点,抓住特色,整体安排“抓两头带中间”,具体作品“抓中间带两头”,再辅以若干辅助性教学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前不久,我自上班以来一直信奉的"抓两头,带中间;提优补差,促中等"的教育方法被自己彻底否定了。那是一个阴沉沉的星期天下午,我和妻子在超市购物,一位帅气的小伙子碰见了我,面带微笑地喊了一声"老师好",喊得我莫名其妙,因为我好像不认识他。"老师,我是您的学生×××!"想了半天,我也没想起这个孩子,只好满脸堆笑地虚假地应和道:  相似文献   

19.
关注中等生     
杨亚捷 《班主任》2006,(6):18-19
在班级管理中"抓两头,促中间"实际上是忽略了中等生,而中等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应有其相应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中,尖子生学习优异,能够为班级增光添彩,给老师带来光环,因此老师们视之若掌上明珠,精心呵护培养,多给他们开小灶;后进生则是“麻烦制造者”,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给老师、班级脸上抹黑带来不良影响,故老师常重拳出击进行差生转化,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加管教。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许多老师、班主任都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作法,即通过培养尖子生和抑制转化后进生来触动、促进中等生,以带动整个班级的发展。事实证明,抓两头并不能促中间,只会害中间,甚至毁了整个班级,带来灾难性后果。我们的老师、班主任更应该关注中等生。首先,“抓两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