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职业是一种道德服务。教师职业客观上要求教师道德成长,教师的自身发展也需要道德成长。教师道德成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影响、制约着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是一种道德服务。教师职业客观上要求教师道德成长。教师的自身发展也需要道德成长。教师道德成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影响、制约着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互为影响。在微观上注意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还需从其外在的影响因素入手。青年个体道德的运行机制和主体性的发挥有着自身的特点。结合这种特点,在动态和关系的视阈里探讨其同社会道德运行之间的矛盾,寻找阻止青年个体道德主体性实现的社会因素以及形成的原因,针对性地探求缓解、解决之道,有助于提高青年道德培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教师道德素养是教师人格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在其教学行为中的体现。当代学校教育中呈现出学生学习不良等问题,这与教师道德素养普遍存在不同程度问题有着一定关系。教师道德关系学生成长,对其自身的专业进步以及社会道德进步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研究教师道德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教育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炳杰 《中国德育》2006,1(3):76-76
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又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地把思想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因而也是道德接受的心理过程。道德接受的原动力是人类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道德需要,而道德需要产生于主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接受必须在道德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对主体道德选择影响最明显、最经常的因素是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  相似文献   

6.
教师道德素养是教师人格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在其教学行为中的体现.当代学校教育中呈现出学生学习不良等问题,这与教师道德素养普遍存在不同程度问题有着一定关系.教师道德关系学生成长,对其自身的专业进步以及社会道德进步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研究教师道德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教育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前关于道德品格内容的课程教育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为此,教师应该关注的是教育的实效性,即学生自身道德品格修养的提升。同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变灌输式教学为主动参与型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在道德品格培养中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外部大环境的良性影响,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以促进大学生道德品格修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教学的道德性可以看做是教学的一种特殊价值特性和一项特殊的价值诉求,它与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审美性、人文性等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诉求,并且与它们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在现代伦理学与现代教学双重视域下研究教学优良道德问题势在必行。教学优良道德考察的是教学活动本身所蕴涵与应追求的道德理想与伦理使命问题,只有对教学活动的道德终极目标认识正确,教学行为价值符合教学道德终极目标,并且制定的教学道德规范、优良,才是真正的教学优良道德。教学优良道德概念的提出,在实践层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道德理想与目标;在理论层面,有利于教学道德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化。教学优良道德的制定、确证及其实现,将成为新时期教学道德研究不可推卸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在休闲生活中的道德失范已严重危及到了自身的健康成长。大学生休闲道德失范有其社会客观因素,也有其主观原因,其中政府失管、社会失范、学校失教、家庭失察是大学生休闲道德失范的社会因素,自身失德是大学生休闲道德失范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与任务。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学习信心、意志力等内容,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提出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希望能给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道德运气属于一种不受意志支配或至少部分不受意志影响的偶然性因素,它对道德评价的倾向、道德责任的归属以及道德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威廉斯从行动者自身的合理性证明角度论证了道德运气的意义,内格尔则从道德评价的一般性条件中得出运气的价值.两位思想家通过道德运气的概念挑战了康德关于意志自由、责任条件和道德限度等方面的基本观点,也揭示了我们关于这些道德根本问题的通常观点存在着诸多不连贯和不一致的方面.这也证明了运气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2.
道德判断能力一方面反映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水平,另一方面则受着个体道德价值观的制约。以德国道德教育心理学家林德的“道德判断测验(MJT)”为工具,通过对湖北和广东两个大省的实证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国现阶段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现状,同时从性别、年龄、居住地、政治面貌、学历、学习成绩、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着手,能够寻找出影响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因素。应该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综合作用,来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学风建设。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群体中存在着多样化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自律的原因,又有综合性的社会原因,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研究生自身学术能力欠缺、学术道德教育问题以及学术道德评价审查惩治机制不完善等,基于以上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解决应从提升研究生自身学术能力、完善学术道德教育、健全高校学术评价机制、完善学术道德失范惩治体制以及加快学术道德规范的法制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防范与治理。  相似文献   

14.
道德自觉即人们对自身道德的自知之明,是生活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自觉反思、不断提高自身道德认识和道德责任,并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我意志的道德实践活动。道德自觉是道德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育道德自我、促进道德自律、提高道德理想等功能。因此,应通过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借鉴先进道德经验、创造良好道德氛围等方式,提高公民的道德自觉意识,推动社会道德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道德文化认同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所形成的对道德价值观的充分肯定,是道德主体将道德文化内化为价值取向并以此来规范自身道德行为实践的过程。依据道德文化认同的主体、客体和程度三个维度,可以将道德文化认同划分为不同类型。新时代,构建道德文化认同,不仅要增加道德文化"三自",还应加强道德文化自身建设和道德文化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结构包括整合结构、动力结构、导向结构和调控结构.道德人格的整合结构是指道德人格应具备的一种能将道德人格的内在方面与外在方面统一的因素.道德人格的动力结构是指道德主体具备的为实现自己的道德价值目标,不断驱使自身通过对象化活动以实现自我完善和完善社会的动因的构成要素.道德人格的导向结构是指道德人格具有的规定自身道德行为的方向的构成因素.道德人格的调控结构是指道德人格在实现道德理想和道德价值目标的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够对其自身道德行为进行修正、强化和调控的各种因素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包卫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6):127-130
道德人格是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标志着个体道德境界和人品修养的高低,同时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青少年儿童期是人生发展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发现,青少年儿童道德人格及其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道德观念依附性强、道德情感扭曲变形、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脱节、道德人格的某些基本元素缺失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自身等多因素造成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培养与训练、社会环境的整治和优化、家庭良好环境和氛围的创设、个体自律精神和自觉意识的增强等手段,可以克服青少年儿童在道德人格培植过程中的问题,并促进其形成健全道德人格和良好行为。  相似文献   

18.
对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宇 《天津教育》2005,(1):35-36
道德判断能力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道德主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认识,在自身的道德标准的限定下,对道德现象进行识别、评价并对道德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行为和心理倾向,它包括道德思维能力、道德评价能力、道德选择能力等。提升道德判断能力是实现个体道德发展的重要手段,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状况是检验德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和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91):105-106
小学生如同一张白纸一般,人格的形成和对世界的认识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现在的学校在低年级都开设有《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导向。本文中笔者将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就联系生活实践这一教学方式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影响及具体实施方案做出分析。旨在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为学生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缺失主要体现在:道德价值认知的模糊和道德选择的非主流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知与行的脱节、对新道德的困惑等。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包括:道德环境的变迁、高校道德教育的乏力、道德榜样的失范和道德教育者人格力量的削弱、文化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