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数学教学成为学生“做数学”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索、体验、感受,进而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提倡开放、多样的课堂教学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好的课堂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融入课堂,主动地探索发现,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有幸参与了台州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抽取的课题是人教版教材中的"12.3.1 角平分线的性质".本节内容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运用和延续,为学生后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指导 ,构建了“主体参与 ,创新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即把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可主动参与的活动过程 ,学生不仅“学数学” ,还能“做数学”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本研究发现 ,由于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主动参与 ,他们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知识的掌握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数学实验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章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1课时)”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在数学实验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应用该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促进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理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贯彻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重大变革.改革的核心是把传授数学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化为探究数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探究数学活动的课堂教学不是把少数学生培养成数学尖子、精英,而是使学生成为有数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它既重视数学学习的结果,又强调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既关注数学知识意义的建构,又注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和全体参与.  相似文献   

6.
教 学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当为学生创设思维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过程”中来,并在“过程”中享受到比较充分的思想和行为自由,获得比较宽广的活动空间,为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最基本条件。例如,教学“三角形按角分类”这一知识时,先出示三种不同的三角形,提…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动词,并且在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经历、体验”,明确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突出了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取上,要让他们亲身去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在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从而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为了体现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如引导学生参与摸球的游戏,通过学生的体验,加深对“可能性”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经历利用图形…  相似文献   

8.
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分析图形的几何结构,归纳“旋转相似”模型与“反向旋转相似”模型的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图形的分析与构造能力,进而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网络,提升其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文件中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能仅注重数学知识的授受,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在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而这一要求的提出也意味着学生逐渐成为整个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的教育理念中提出了对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数学究竟给孩子什么?——数字的繁琐、公式的枯燥,其实数学学习更注重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培养过程,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转化为对数学奥妙探索的源泉,用自己的策略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的设计,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不应充“当领导者”“、权威”的角色支配课堂教学,而应当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相互合作学习创设情境,并与学生一起思考和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和谐气氛中得到发展。一、放手让学生参与、体验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放手”(:1)新知识的出现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寻求与旧知识的联系,如让学生根据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开创主体性的中学数学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数学教育要“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主体性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能力。为了适应数学教育观念的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呼唤“主体性”,反对“客体性”教学。  相似文献   

13.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刖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从本质上来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开展素质教育,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把数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确立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主动地追求和探索数学知识,以培养和提高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数学课堂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将其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4个子类.在每一类中都渗透“过程性目标”的思想,用“经历”、“体验”、“探索”三个动词进行描述.经历、体验、探索就是要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对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抽象)、应用与拓展进行个体体验、群体合作交流.从这里可以看出,数学教学要“既重结果,更重过程”.那么,具体到一节课中,该如何体现出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性”呢?笔者认为,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学主要应关注数学知识的“生长过程”,即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加强对它们的开发、呈现,并试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长”的全过程,在研究数学知识“生长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现行的数学课标教材的确加大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板块设计,但要实现把数学知识“生长过程”教学化,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仅仅借助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开发教材,设计数学知识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从中学习.下面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7.2.1三角形的内角”的教学为例,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数学教育历来有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优良传统 ,中、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特别是运算和推理)有较明显的优势 ,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创造的能力及个性发展都不够 ,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提高。现在“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如何利用现有教材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会学、乐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一、现行数学教材与数学素质教育的关系1 从数学教材本身看数学素质 ,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一、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在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在学习活动中 ,学生是内因 ,教师及教材是外因。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然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传授知识加技能训练为主 ,数学学习基本上是一种“复制”型的“消极”学习 ,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情感培养 ,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如何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笔者认为 ,探究式教学富有价值。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不把教材内容直接展示给学生 ,而是以“问题”形式出…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优化教学过程,达到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一全三动一参与”。一全:就是课堂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三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励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一参与: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和“评”,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关系,才能让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课堂教学效益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通俗地讲,就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这里的“效”,指的是效率,最终体现在参与课堂活动的人的发展上,体现在这种发展的数学领域特殊性以及与其他领域的兼容性上.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状态应该是课堂效果的重要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学习数学专家系统的过程,即就是学习运用数学的观点、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数学学习的过程既具有学习活动的一般特征,也具有学习领域的特殊性.数学是发展理性精神的学科,其思维过程是自然合理的,是基于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过程,体现在数学思维过程中就是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的过程.所以,数学课堂中应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自然合理地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