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语》和《理想国》这两部原典体现出中西文化初期个人意识的形态。两部作品中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具有相异性,体现出儒家的"反向性"传统和西哲的"二元对立"传统的区别。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哲学之下相异的个人意识可以在一个"和而不同"的原则下交流和互相促进,来消除中国哲学下的个人意识的束缚和抚平西方哲学下的个人意识在与社会的"切割"中留下的疤痕。  相似文献   

2.
环境犯罪作为我国刑法诸多犯罪类型中的一种,当然适用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而刑事违法性是我国传统犯罪理论中犯罪构成最基本的要件。然而,环境犯罪作为一种新兴的犯罪类型,有其自身的特性。环境侵害的多元价值性使得传统的刑事违法性理论对于环境犯罪适应困难。"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作为环境犯罪违法性的认定标准显得问题诸多。因此,提出"容许性危险犯"以弥补、更新环境犯罪刑事违法性理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核心价值体系有其内在逻辑性。在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文学取向的"多样化"和"主旋律"、文学评价标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等辩证关系中认识其内在逻辑性,确立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对于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文学人民性构成整体的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供用电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证书标准引领"的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思想和内容,对于解决传统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乡土建筑的建构文化中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与现代符号学内容具有同构性,从二者的适应性与整合性逻辑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传统乡土建筑构筑方式的符号化逻辑原则及其现代意义。传统与现代、科技与情趣结合的地方性表达是现代乡土建筑建构文化的本质,也只有这种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现代符号意义的乡土作品"。  相似文献   

6.
徐子昂 《文教资料》2014,(19):65-66
本雅明提出,传统艺术身上闪现着地域传统的光韵。但汉语文献对光韵概念有两种矛盾的翻译,分别强调了"远"和"近"两种属性。传统在艺术生产过程中掌握了符号权力,拥有对符号资本的垄断权,赋予了艺术作品"远"的属性;传统在艺术消费过程中与消费者形成了合谋关系,使消费者在膜拜传统之时获得皈依感,赋予了艺术作品"近"的属性。其中,"远"表现出权力主体的支配性,是主要属性,"近"表现出权力对象的服从性,是次要属性。故而,可吸收两段译文的长处,将光韵概念的定义重新译为:"一定距离的独一无二的显现——尽管在感觉上是如此贴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梳理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出福克纳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厌女主义者",而是对女性存在着一种敬与畏的复杂情感。对于继承了传统美德的女性,福克纳表现出了深深的敬仰,而对于那些背离传统、反抗传统的女性,他却表现出了恐惧厌恶之情。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二胡在使用的过程中所讲的是韵味、意境等对于美的需求。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就在于针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的这种思维的习惯,决定了从不到今而来的一种传统的美学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将中华的传统文化与音乐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这里应该看到的是"和"的精神的传承。对于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而言"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精神在美学领域内的集中体现,二胡作为我国传统的音乐器材,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它不仅将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包含到里面去,而且在演奏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提升其内涵。本文透过我国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来谈论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将能够体现出二胡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当代文学史的书写问题及其策略是当代文学史的两个大问题。文章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1978—2008)》为中心,对"重写文学史"之后当代文学史中文学传统、文学精神等问题作出批评与考察,解读了当代人对于"当代文学史"的视域以及"当代文学史"的书写与"当代性"是何关系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的相对封闭性与神秘性,使其民族民间美术具有广泛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市场开发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的发展既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地域的、民族的、多层次的结构体系,现实中因其包容性和持久性而历久弥新。本文试用产业化发展的思维来观照其艺术品格和人文传统,探析"原生态性"对于当代青海地域性艺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70年代回归民族、传统、乡土、现实的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中,台湾新世代诗人开始崛起。他们的诗歌创作沿着"文化中国"和"地理台湾"两个向度,呈现出充满活力的创新精神和新奇别致的审美气象。在"文化中国"的维度上,新世代诗歌一是借助中国神话和历史展现民族精神、追求史诗品格;二是从中国文化原型中汲取艺术精华,反思民族的历史和命运;三是通过对古典的"重写"或"改写",实现历史文本与现实文本的互文性建构,同时借鉴和化用古典诗歌意象,坚守中国抒情传统路线,重铸古意,想象乡愁,再造古典世界。这三个向度都体现出台湾诗歌鲜明的"中国性"。  相似文献   

12.
"主体间性"这个哲学概念虽然是西方哲学话语,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意义的同时也对"主体间性"有着深入的探究。在儒家文化中,"主体间性"既存在于主体当下的纯然心性中,又将其同生生不息的天地大道相联系,并且在主体心性自觉和自觉行道的过程中得以彰显和实现。这些思想对于人的自我实现、人际间的和谐建设以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统体育教学往往以竞技运动技术传授为主,过多强调规定动作和运动技能、技巧的掌握,而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兴趣的激发和个性的张扬关注较少,而且教学内容往往远离现实生活,对学生现实生活的观照不够,当然这与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关系。小学生爱运动的天性使其向往体育运动,但对于枯燥的体育课只能表现出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将要走向战略性转移。我们应该改变以往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合作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福尔斯和吉卜林处理文本的不同方式来研究造成以上不同关系的原因,从而提出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所建立的"叙事虚构性"反映出作者对人存在性的怀疑与迷惘,而吉卜林在《基姆》中所构建的传统现实主义特征则反映出作者的存在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与传统"被"字句的对比分析讨论展开。首先,从语法角度对新型"被"字句的变化进行分类描写,着重探究新型"被"字句充当"被"后主干部分的变化。其次,将就新型"被"字句的语义施动行为、受动结果的受控性等语义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结合相关语料探讨当下新型"被"字句的使用选择性以及语用反映出的相关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寻根文学与舜文化根源性地位》,"寻根文学"作品的思维方式,是"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重合统一",是祝融形象的"人神同体";而中国文化传统的"本"亦即"根",是"舜文化"。如此,舜文化根源性地位便得以确立,忠孝仁义、礼义廉耻之说亦可得以诠释,"寻根文学"作品的种种虚拟,种种离奇,都不荒诞怪异。关于《舜文化传统与和谐境界》,首倡"诚""孝""忠""仁""和"者,虞舜也;初绘"和谐境界"之愿景者,亦虞舜也!于此,"舜文化传统与和谐境界"之根源交通,传承推演,相依相伴、互补双赢之进程,可知矣!  相似文献   

18.
刘盛东 《文教资料》2011,(19):125-126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三个层面。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和谐思想,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宝贵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卫新 《现代语文》2013,(10):57-59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在学术界和教学实践界得以确认。然而高扬的人文解读之风似乎建立在对"字、词、句、篇"的基本训练压制之上,对文本语言的解读、品味不足,方法和效果欠佳也成为课改十余年来学术界的普遍反思。辩词析句,作为语文教学中实用有效的传统方法,可以发挥出其独特的教学魅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古琴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孕育和发展的联系为线索,以传统音乐美学中"礼乐"思想及"和"的美学观为理论基础,论述了在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艺术和以儒、道、释音乐美学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交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