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看来,有效与文本对话,意味着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对话者的语言感受力增强了,简言之即语感增强了。  相似文献   

2.
魏琴 《辽宁教育》2007,(7):90-92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相似文献   

3.
郭运动 《辽宁教育》2010,(7):112-112
一、联系古语,揭题导入 1.教师朗读古文佳话,揭题导入。(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应追求语言与情感的和谐共振。特别是描写人物的文章。在教学时要立足文本,以情为经,以读为纬,引导学生真真切切读书,扎扎实实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萍 《辽宁教育》2009,(7):114-115
[设计理念]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眼中"战象"一词作为教学的原点,层层剥笋,在质疑问难中引出"审美品读"这条主线,通过对嘎羧26年前后形象的对比朗读,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教师循着冲突,顺藤摸瓜引导学生用列小标题的形式理清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6.
徐秀春 《辽宁教育》2011,(1):114-115
《竹石》一诗描写的是长在破岩中的傲竹及坚定不移的顽石这两个代表着铮铮骨气不轻易屈服的意象,实则为表现诗人之傲骨,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本教学设计依据诗的特点,安排了四个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黄苏颖 《辽宁教育》2010,(7):105-107
[教学理念] 创设情境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让教学过程变成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并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究的活动。《回声》这篇科学童话比较抽象,它是通过水波与声波遇到障碍物都会再回来这一共同点来解释回声现象的形成原因。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听、说、读、评、想象、讨论、感悟等自主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恋  志力 《辽宁教育》2009,(7):78-78
一、教材简析 <穷人>描写了生活艰难的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毅然收养她的孤儿的故事.反映了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纯朴善良的同情心以及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课文情节跌宕起伏,结构巧妙新颖,全文多处以"孩子"为描写对象,让这个辅助人物出现在故事的各个情节中,与主要人物默契配合,对表现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借助画面背诵,高效"内化" <月光曲>中描写穷兄妹俩听着贝多芬的钢琴曲被陶醉的一段描写堪称经典.这一段主要描绘了兄妹俩随着贝多芬弹奏的乐曲的曲调变化,产生了美妙的联想,由刚开始波光粼粼的平静海面联想到朋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情感随着大海的变化而起伏.  相似文献   

10.
一、以词忆文。回顾“美” 1.听写词语。(真切、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1.
导语:来自生活师:(板书:大雪纷纷落地,都是皇家瑞气。再下三年何妨?放你娘的狗屁!)这首诗是由四个人合作的,他们是县官、财主、秀才和穷人,一人一句。你们能猜出来每句诗的作者应该是谁吗?  相似文献   

12.
陈工民  熊伟  朱瑛 《辽宁教育》2009,(7):108-109
[设计理念]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追求识字教学情趣实为追求高效识字,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触摸汉字、感受汉字,通过汉字进入语言世界,同时把识字与阅读,识字与积累,识字与情感结合起来,达到激发学生热爱社且语言文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跟随季羡林先生展开“异域风情之旅”的课堂展开形式,贴近作者视角,选择“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中的“美丽”为切入点。以“寻找美丽——感悟美丽——内化美丽——升华美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句式变换、联系生活、延伸阅读、随文练笔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  相似文献   

14.
朱瑛  陈工民 《辽宁教育》2009,(7):110-112
[设计理念] 神话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故事动人,语言优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学神话故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更要学习其语言特点及表达方式,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罗小燕 《辽宁教育》2009,(7):107-107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学习任务 1.师:小朋友.我们班一共有42位同学,大家在一起学习,就像一个快乐的大家庭.其实啊,世界上不同的家庭可多了.今天,老师要隆重向你们推出一个特殊的家庭,它就是--汉语拼音大家庭.  相似文献   

16.
李阳 《辽宁教育》2009,(6):54-56
中小学课本里,有许多名篇佳作。它们不仅给学生以营养,相信也常常让老师们心有所悟。在提倡阅读个性化的今天。如果没有教师个性化阅读的率先垂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也许很难有效实现。古人读书。常把自己的零星随感写在书边的空白处。这里。我们大着胆子套用钱钟书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开辟了“写在课本边上”这样一个栏目。期待汇集老师们备课时对名家名篇的感悟。期待大家能和我一起用心耕耘这块特别的园地。  相似文献   

17.
包翠萍 《辽宁教育》2009,(1):108-108
一、借助图片,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阳光洒满大地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谈话:看到这幅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了《阳光》这一课,你对阳光了解多少呢?过渡:阳光怎么会进到棉鞋里去了呢?读一读课文吧。  相似文献   

18.
付芳 《辽宁教育》2010,(1):104-10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醒、澡”等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凑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相似文献   

19.
于漪老师说过,"文章要钻研",语文教学更要钻研,并且应踏踏实实地钻研.我对<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或许可以说明这一点.我采取逐段引导朗读的方法,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找.  相似文献   

20.
梁晓男 《辽宁教育》2009,(7):113-113
[教学重难点] 1.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体会父子之间的亲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