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是一个系统。它包括规律、基本规律和规律性现象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结构是基础条件型规律、实现条件型规律、阶段发展型规律、多态发展型规律、曲折发展型规律和复合主体型规律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和马克思"周年纪念性话语"是比较典型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是因为它揭示了经济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是对恩格斯晚年提出的社会历史发展“合力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其意蕴不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刻反映,更是对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新的理论形态。文章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出发,深入剖析“以人为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主义发展是多形态的有机统一,是以理论发展形态为核心的包括条件、主题、道路、主体、阶段诸发展形态的系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是理论创新,原创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和发展是对我们党的历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新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新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新规律认识的结果,是对新的时代课题的新解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非常丰富,时代特征非常鲜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为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形成是马克思、恩格斯概括和总结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并创立科学理论体系的过程及其结果;他们的后继者以此为理论基础,研究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促进其与社会和谐发展并建立了科学理论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其重要成果之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扬弃"国外学者的科学技术观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指引了努力奋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理论;指明了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途径;进一步提出先进生产力标准的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和意识能动作用的思想;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前进方向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动力原理;深化了共产党价值观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些新的思想创造性运用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在近代科学技术提供的认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他们及时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经验和新规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以及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以人为本思想作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核心执政理念,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从整体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了八个基本关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八大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的适应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具体实践的指导规律,中国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推进规律,中国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融合规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提升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的非线性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实践中的创新规律。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发展问题,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进行了不断的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传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成果,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核心,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劳动教育进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创新。学校教育培养劳动者的根本目标不能变,要进一步深化培养劳动者的教育观念。同时,要按照学校办学的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来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14.
要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首先,要坚持和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现象的本质,以及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动的特殊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阐明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论证”,从而使社会主义真正变成科学。其次,要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特征和学科规定性。再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包含的五个二级学科,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基础性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展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的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是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其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发展,它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对文化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针,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要求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内容为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既合目的又合规律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与20世纪中国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实践,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学说,坚定了中国人民对历史前途的信念,引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深化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探索走向胜利的道路。列宁、毛泽东成功运用这一理论,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了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恢复实事求是的路线,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又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改革;注意改革的复杂性、不平衡性,不断前进。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 ,它的发展是高潮和低潮的更迭 ,是飞跃和渐进的互动 ,是深度和广度的交织 ,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它的基本原理与实际相结合是其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式。马克思主义按自身的规律不断地在发展中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19.
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规律之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一致的,因而矛盾规律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懂矛盾规律也就不能懂得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最近看到一些同志的论文谈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根本规律的认识,不断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