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优秀女子赛艇W8+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优秀女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在赛前训练和赛后停训及恢复训练阶段体成分和AT4功率的变化情况和相关性特点。结果:瘦体重和骨骼肌质量在赛前训练和赛后停训阶段呈显著下降,恢复训练5周后较赛前训练后期显著升高,但仍显著低于赛前训练初期水平;体脂%在赛前训练和停训及恢复训练阶段均呈连续显著升高趋势;AT4功率在赛前和恢复训练6周后变化不显著,仅与体脂%呈中度负相关(P〈0.01)。结论:AT4功率和体成分各指标在赛前训练和停训阶段易出现不良变化,且较难改善,较高的体脂%可能是限制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1赛前训练安排的重要性 赛前训练是前一阶段训练过程的延续,应将前一阶段所产生的训练效果充分应用到赛前训练中来,即赛前阶段的训练手段和方法的安排应有连续性,与前段相衔接。而6-8周的赛前训练是指在竞技状态初步形成的背景下进行的,此时竞技状态并没有达到最佳程度,其构成因素之间联系还不稳定,需要进一步协调和巩固,  相似文献   

3.
陈勇 《福建体育科技》2015,(1):28-31,40
为研究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邓薇赛前备战训练,从训练学角度探讨赛前训练规律,通过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探索赛前训练研究热点,结合邓薇赛前阶段划分、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对举重项目赛前训练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邓薇赛前训练特点为:赛前训练阶段持续6周,最高训练量出现在第3、4周,第5周开始减量幅度较为明显,每周内训练内容相对集中,训练强度分布有明显的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国家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生化特点及机能评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测定了在备战2002年亚运会赛前集训的国家游泳队12名男子运动员、14名女子运动员赛前训练期间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赛前国家游泳队运动员的各部分机能指标随运动强度呈现不同的阶段变化,赛前1周基本调整至较好状态,提示备战2002年亚运会赛前集训的训练安排基本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Zephyr团队心率遥测系统测试的方法,对我国UI5足球运动员的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训练的心率和能量消耗进行比较.对20名运动员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前卫、中卫,后卫三个位置)的训练课,使用Zephyr团队心率遥测系统在训练现场实时监控测定了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训练的心率和能量消耗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训练的心率和能量消耗指标有明显差异.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的心率和能量消耗差异显著.赛前周训练课的心率和能量消耗具有明显的位置特征,反映出足球训练要有明确的位置意识和必要的针对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男子拳击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变化规律,对安徽省男子拳击队8名参加2013年全国运动会决赛的运动员进行连续6周的赛前训练生化指标监控。结果显示:1)安徽男子拳击运动员在本次赛前训练期的血红蛋白初期逐渐下降,中期明显回升,出发前达到最高水平;2)血尿素从第2周到第5周与第1周相比均有升高,每周变化幅度不大,赛前最后1周调整至较低水平;3)血清肌酸激酶在第3周和第5周出现两个高峰,呈"双峰"状态,赛前最后1周下降至平均水平;4)血清睾酮随运动负荷的变化呈阶段性变化,赛前最后1周回升到较高水平;5)每个优秀拳击运动员反应运动负荷和疲劳的各项指标波动范围各不相同,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在进行具体评价时建立个人正常值参照系,训练和比赛中可进行比对,更客观地判断个体机能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东女子手球运动员赛前综合训练的负荷大小、负荷积累程度、机能恢复状态,测试了12名参加2012年全国冠军杯赛的广州女手运动员赛前五周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1)与赛前五周基础值相比,Hb、Rbc、Hct、MCV恢复值变化幅度不大;与赛前五周训练值相比,赛前四周、三周RDW训练值显著性升高,MCV/RDW训练值显著性下降(P<0.05),提示铁储备下降明显。(2)与赛前五周基础值相比,赛前二周CK恢复值显著性降低,赛前一周BUN恢复值显著性升高(P<0.05);与赛前五周训练值相比,赛前四周、三周CK训练值显著性降低(P<0.05),提示综合训练负荷强度积累效应不明显,BUN训练值呈逐步上升趋势,赛前二周升至最高值,达7.60±1.42mmol/L,提示赛前训练负荷量积累效应明显,可能与综合训练课时长有一定关系。(3)在赛前五周备战中,WBC总数始终在正常值参考范围内。与赛前五周基础值相比,Lym、Lym%、Mono、Mono%恢复值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合理营养可以改善训练负荷对机体产生的影响,赛前综合训练模式,负荷强度积累效应不明显,负荷量积累效应较为明显,机体免疫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发挥最高水平,取得最佳成绩,与赛前的训练安排是否得当关系密切。赛前训练是指运动员如参加比赛,经过系统的大运动量训练阶段后到进入比赛之间所安排的一个过度训练阶段,其目的是通过调节训练结构和负荷量,使运动员机体能量物质获得全面的恢复和以最佳技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探讨赛前训练周期中武术套路男子运动员肌酸激酶(CK)、血清尿素(Bu)、血红蛋白(Hb)和血清睾酮(T)、血清皮质醇(c)及T/C值变化的规律。在7名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为期三周的赛前训练期间,分别在赛前训练周期开始前、训练周期第1周、第2周、3周末测定CK、BU、Hb和T、c值。结果:与赛前训练周期前相比,赛前训练第1周,运动员CK值和c值显著升高;赛前训练第2周,运动员CK、BU和c值显著升高,T和T/C值显著下降;赛前训练第3周,运动员CK值显著下降,BU值显著升高;赛前训练周期中,Hb值与赛前训练周期前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赛前训练周期能对武术套路运动员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通过调整训练,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得到恢复,表明赛前训练后运动员获得良好的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1、赛前训练与试举成功率的关系 赛前训练是指比赛前2-3周的训练,训练计划的安排是否恰当,对比赛试举成功率的影响最大。训练计划安排要点是:第一,总负荷量要减少,强度要适度提高。减少训练课次数,减少每组的次数,赛前第二周强度可以达到90%以上,赛前最后一周各次训练课量和强度逐渐减少至80%-60%以下,这样既能减轻身体总的负荷,又保持较旺盛的精力。  相似文献   

11.
四、赛前训练与田径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 赛前训练是比赛的专门准备与训练阶段,其时间长短、目标设置、训练结构与具体安排,受多年与全年训练的制约。 (一)比赛期与赛前训练阶段 1.比赛期 比赛期分为两个阶段,即比赛准备阶段和赛前训练阶段。比赛准备阶段主要是通过模拟比赛和各种非正式的比赛(表演赛、测验赛等),对训练水平和比赛  相似文献   

12.
以健将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训练负荷状态下的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法。研究结果认为,赛前高原训练的时间大致为4~7周;分为三个阶段:适应阶段、强化阶段、赛前阶段。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国家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基本模式及训练负荷.主要结论:国家女举在备战大赛前的训练期时间较长,在周期划分上包括基础训练期、强度训练期和赛前准备期三个阶段;围绕“高强度、小负荷、快节奏”的基本模式,以专项技术动作、半技术动作和辅助项目训练为手段展开训练,提高专项素质和专项能力;各阶段训练负荷安排均遵循“两大一小”的起伏变化,周训练负荷节奏呈现出两段式和阶梯式两种变换形式,且以量的增长为主;赛前最后四周,通过保持负荷量、提高负荷强度或递减负荷量、保持负荷强度的方式,提高强度,降低量度,达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14.
跳高动运员的年度训练计划是从十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一月底(十八周)的第一个赛前训练期而开始的,随之而来的是从一月底到三月初的(5——6周)第一个比赛季节,第二个赛前训练期是直到五月底的十二周,第二个比赛季节从6月至8月,按计划还应安排一个短暂的积极性休息。本篇着眼于阐述第一个赛前的训练,可分为4周的一般身体训练、7周的特殊身体训练和7周的技术与身体训练相结合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征解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田径速度力量项群运动负荷控制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揭示,多年训练过程中一般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所占比重,随着训练年限和竞技能力增长而趋于递减,但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所占比重则趋于递增。年度训练过程中的准备期训练重点集中在发展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专项技术训练等方面,负荷变化表现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几乎平行发展并呈现出渐进性递增特征,其中负荷强度一般控制在80%-90%最高成绩水平上。比赛期的负荷量约下降20%,但负荷强度上升10%。而过渡期则表现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同时下降的特征。小周期训练过程中的赛前小周期负荷变化表现为负荷量有所降低但负荷强度却有所增加的特征,而且负荷强度在赛前2周左右达到最高水平,其中大强度训练的持续时间约为10.5天-21天,其比例约占赛前训练总负荷的10%-30%左右,最后一次大强度训练高峰出现的时间一般距离比赛日之前5天-12天。  相似文献   

16.
在比赛前进行的减少训练量的恢复性训练称为赛前减量训练.适当的赛前减量训练不会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造成任何损失,反而会明显增进运动员机能.赛前减量方法的应用已在游泳、田径和自行车等项目上取得明显的效果.赛前减量训练的时间一般为l到4周;减量训练课内容的安排要以专项练习为主;训练量要小,训练强度应与减量前保持相当或略有增加;减量期训练负荷应该逐渐减少.一般认为经过赛前减量训练的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与肌肉糖元贮备得以恢复或提高,血液血红细胞数量增加,血容量增加,肌肉的酶活性增加,赛前心理状态的改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陈召 《体育世界》2014,(2):86-87
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对参加第五届郑开国际马拉松赛训练的18名学生经12周赛前集中训练后,身体成分变化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以了解马拉松赛前训练对其体成分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2周的马拉松赛前训练能显著改善大学生身体成分,减少体脂含量、增加瘦体重,增加基础代谢量,促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辽宁省参加2013年全国女子武术套路冠军赛的12名运动员赛前训练期间的血常规(HB、RBC、HCT)、血尿素(BU)、肌酸肌酶(CK)、睾酮(T)、皮质醇(C)等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赛前运动员的部分生化指标随不同的训练阶段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赛前1周基本调整至较好状态,表明赛前训练安排基本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生化指标的测试能够很好地反映运动员对赛前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以及身体机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赛前训练这一过程的安排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高水平运动员能否在重大比赛期出现最佳竞技状态,创造最佳运动成绩。纵观近年来的全国武术锦标赛,全国前六名的高水平南拳系列运动员在赛前才判看训练中,技术实力相当,但在正式比赛时,就出现许多失误,劲力、节奏欠佳,体力不足等,发挥不出自己技术的最佳水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赛前训练安排的不科学.本文通过对1992年获全国女子南拳冠军王慧玲赛前训练的分析,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特别是南拳系列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中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控进行探讨,为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寻找出一条更加科学的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高水平十项全能运动员赛前准备阶段的训练安排中,以4周、6周或8周构成的小周期训练方案最为有效。十项全能包含十个不同的运动项目,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要制定一个赛前准备阶段的训练方案是相当困难的。对大多数十项运动员来说,尽管训练中几乎所有的项目上都承受了大量的训练负荷和显示了较高的运动水平,但是在重大的比赛中还随时可能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