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你知道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欧洲人是怎么看待中国人的吗?如果我告诉你,当时欧洲人对中国商品的痴迷程度,不亚于现今中国人对夏奈尔香水、巴黎时装、瑞士名表的追捧,你又会作何感想?十九世纪中国的有识之士曾提出向西方学  相似文献   

2.
发表在下面的《当死亡向我袭来的时候》一文原载1982年9月19日《纽约时报杂志》,曾获1983年普利策新闻专稿奖。在这篇专稿中,作者南·罗伯逊只是忠实、朴素地介绍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这就是西方新闻学者所说的“个人经历报道”。“个人经历报道”并不始于今天。英国一代名相邱吉尔青年时代当记者时,就报道过他自己的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见《西方新闻作品》一书中介绍的《我身体虚弱,但我却自由了》一文)。这里说一说为什么允许“记者写自己”。其实,道理不难明白:公众心目中的新闻,同新闻工作者理解的新闻并不完全一致。对于一般读者(听、观众)说来,记者笔下的任何足以引起他们兴  相似文献   

3.
史万森 《新闻三昧》2006,(10):26-28
从沙尘暴光顾北京起,我几乎每年都要写关于沙尘暴的报道。这甚至也成了我们全家的话题:每年呼和浩特的扬沙一起,妻子就说,是不是又该写写沙尘暴了?道不尽的沙尘暴那是2000年4月的一天,沙尘暴已经把整个华北地区刮得天昏地暗。我和编辑部请示后,开始了对沙尘暴的采访。我的采访目标就是寻找沙尘源。记得当时查阅了不少资料,包括一些名人考察西北的笔记。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又访问了有关研究人员。最后,写成了《额济纳,谁来听你诉说》的通讯,发在法制日报的头版头条上,这应该是关于沙尘暴最早的报道之一。受访者告诉我,额济纳曾是个…  相似文献   

4.
上海图书馆编的《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下简称《汇录》),六巨册,一千二百八十余万字,已经全书出齐了。这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对学术界的一大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  相似文献   

5.
《私人生活》的写作动机我以为是为了沟通。这也许有悖于时下流行的对陈染作品的理解:“陈染的作品难道不是一个接近封闭的女性经验的特殊园地吗?” 我们的传统思维对于:“沟通”的理解过于简单僵化,于是所谓“沟通”便天经地义地在主流文化的模式下展开。并且一直以为这已经很平等,已经很革命了。这大大伤害了“男女平等”口号的价值。直言之就是沟通失去了前提,即男女必须操同一种  相似文献   

6.
崔瀚鹏 《兰台世界》2017,(12):89-91
《袁氏当国》是唐德刚先生所写的一本以袁世凯当权始末为背景,反映清末民初各党派、各势力在动荡的时局中争斗的著作。书中就清末社会转型问题、历史三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中国近代民主化进行了追寻。其思想见解具有独到之处,对研究中国近代史进程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刘逵是西晋学者,博学多识,精通礼学,同时又善于吸收学习当今先进的学术研究成果。左思《三都赋》成,刘逵为其作注。以其《吴都赋注》为例,可知其注释翔实可征,委曲备至。刘逵的这种注释特点,一方面是基于左思《三都赋》尚实贵本之创作倾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逵效法胡广、蔡邕,而胡、蔡二人的注释颇为精核。  相似文献   

7.
8.
以知今为目的读史,莫如先读“胜朝”史,即民国史。五十年来民国史著少说也有几十部,引人入胜而堪比“无韵之离骚”的绝唱,当然是陶菊隐先生的《武夫当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相似文献   

9.
一方面这或许在提示我们需要重新去深入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人;而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则是时下历史著作的写作问题,这或许也是造成我们理解问题出现诸多疑问和偏差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由新世界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这本书实际上是两位特殊身份的人物之间的三次对话记录。对话的主人翁一位是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宗教领袖路易·帕罗,另外一位则是时任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赵启正先生。对话的主题是围绕世界宗教中的某些核心问题而展开的,这样的议题对于帕罗先生来说是自己的“看家本  相似文献   

11.
王雯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24(5):100-104,91
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自启动以来就争议不断,2005年5月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历史学者让纳内出版的《当Google向欧洲挑战的时候》一书以犀利的文笔和带有强烈的民族感情色彩的评述风格,再度引发了人们对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的评论热潮。作者针对让纳内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和质疑,在世界数字化进程的大背景下,结合搜索引擎技术和运作商业模式等因素对Google的此举进行了考察和评析,并给出了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刘人锋 《编辑之友》2012,(9):117-119
《中国妇女》是抗日革命根据地中最有影响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份妇女刊物。它积极宣传妇女解放思想,认为在全民抗战的形势下,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族解放是妇女解放的前提,妇女解放是民族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妇女闲聊录》是林白由自恋的精神堡垒走向面边辽阔世界后的一部记录体长篇小说,它与林白之前的作品风格迥异。文本中,林白将其作为小说家的话语权拱手让给了王榨村的一名普通农妇——木珍,她是文本的主体叙述者,她在完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随意散漫地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人事物的述说构筑成文本的主体内容,于是一场"叙述上的革命"发生了。  相似文献   

15.
韦君宜女士的《思痛录》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听说韦君宜这位老革命,中国出版界的名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前社长,为了出这本讲真话的书几经周折,而且在一些敏感的话题上进行了删节才得以与读者见面。虽然给读者留下了不能尽览作者全稿的遗憾,但是这本书还是保留了作者从为了救亡投身中国革命到近年,六十多年来对许多政治生活中基本问题的深刻反思。读了这本书,在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和作者沉痛的思考面前,不得不让人掩卷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进经济宣传,新华日报于5月17日至6月5日,在一版推出一组十篇的《产品命运录》系列报道,在报社内外引起较大反响。有的读者反映“读了解渴”,有的市县领导建议搞经济工作的同志可以看看。陈焕友省长也基本都看了,并在其中的几篇上加了批,认为“这组报道很好,文字不长,很有特色,运用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反映小产品和大市场的关系,耐人寻味。这对于克服当前的市场疲软,推动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是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对中国期刊产业发展热切呼唤的回应,最近两年的期刊理论研究走向了深入;由以编采为中心的期刊具体业务规律的归纳总结跃入到以经营管理为核心的期刊发展理论模式探究。高江波的《期刊求索录》就是其中的代表性成果,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对期刊编办者颇多警示与启示,同...  相似文献   

18.
孙绳骥 《新闻世界》2012,(9):179-180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一个民族的兴盛,必定是从文化繁荣相关的。戏剧是高度综合的艺术,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在传承文化、教化民众,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熔铸灵魂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是其它文艺形式难以替代的。新编庐剧《荠菜花》是杨刚的又一力作。该剧以独特的视角,反映新一代农民工的追求想往,和他们的亲情故事。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的世界上,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大趋势,每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华民族是黄河孕育的,那么在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原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现如今是怎样的呢?曹锦清先生通过对河南农村近四个多月的实地调查,写成了几十万字的当代社会报告一<黄河边的中国>,为我们展现了中原村落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的时代性。阅读古代作品,了解古代语言,无疑要注意作品的写作时代。比如现在叫做“碗”,古人叫做“案”,孟光“举案齐眉”的“案”就是“饭碗”。但刘禹锡《陋室铭》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句的“案牍”却不能作为“碗”来解释,它只跟现代语中的“案卷”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